阅读历史 |

第46章 身处黑暗的光明(2 / 2)

加入书签

至少现在,他是抱有这样的想法。

鲁侯闻声,一时沉默。

他当然明白李然这话的意思,也明白李然对他的好意。他是一个君主,一国之君。其形象容不得半点污垢。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作派才是正招。

而李然身为一个阴谋家,终日食君之禄,立于庙堂,那公室之清誉何存?鲁国颜面何在?

“哦,就是这个人跟鲁国的国君有一腿。”

“哦,就是这个人不择手段帮君上重新掌控君权的?”

这样的话语,绝非是他想听到的。这样的君权,也迟早有翻车的一天。

晋文公当年如是,虽为晋国夺得霸主之位,然世人之评,却绝非只有赞誉之说。

历史如注,容不得人视而不见。

“先生好意,寡人明白了。”

鲁侯长叹一声,脸上满是萧索无奈之意。

人生在世,总会有些无能为力的时刻,可是当他竭尽全力夺得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之时,他仍是无法改变他想要改变的东西。

“先生远见之明,是非之辩,举世难及。能得先生襄助,实乃寡人之幸。”

“还请先生受寡人一拜!”

话音落下,鲁侯长揖而礼,面容恭敬,无比端正。

李然急忙将之扶住,喟然道:

“君侯何须如此大礼,然受之有愧啊”

“不过然虽不能在常伴君侯身边,却如今也可以给君侯一些建议。”

将鲁侯扶起身后,话到此处,又见四下无人,两人便就着宫殿台阶并肩而坐。

就如当时在祭氏别院中的场景一样。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鲁侯急忙拱手,示意请教。

只听李然娓娓言道:

“而今君侯初掌大权,所行之政又皆是为民,因此定会引得贵胄们的不满。虽有叔孙大夫相辅,然君上切莫小瞧了天下士子与这些贵胄的能耐。这些人一旦不满,结成朋党,那便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便是三桓也未必就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

“故此君侯还须分而治之。但凡不涉原则之事,可以有所松弛。遇事轻重缓急须得明辨。抓大放小,小事化了,切不可刚愎自用,咄咄逼人。而若是有人蓄意挑唆,为非作歹,则务必要做到雷霆手段,绝不可手软!”

“且一旦君上如此因人而异的施政,这些权贵之间的联盟便会因为得利不公正待遇而自身产生分歧。其联盟亦可不攻自破,君侯再行施政便会轻松许多。”

鲁侯的国政利于庶民,自是对士族与贵族有所不利,他们反对的声音即便是隔着十万八千里,鲁侯想必也能听得到。

李然教他如此作为,为的便是既不让他失了士人与卿大夫之心,又能施展国政,赢得庶民之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先生所谋确实精妙!寡人受教了。”

谁知李然的话却还未说完。只听他继续道:

“勤政爱民这些话,然便无需多言了,想必君上而今已经明白要如何成为一个贤德明君。但然所担心的,仍然是三桓。”

“三桓?先生的意思是”

鲁侯有些不解,毕竟现在三桓鼎立,公室之权终于是得以回归正统。

现在的鲁国较之以往,已然是有了极大的改变。虽说三桓仍旧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可确实已经无法在鲁国呼风唤雨了。

他不明白的是李然为何还要担心,难道是担心叔孙豹与孟孙羯?

“三位上卿,名义上仅代表了卿大夫一级,但那都只是表象。君侯如今虽有了实权,但底下具体办事执行的人却依旧是要靠着他们的。而他们行事定是以氏族利益为先,国家利益次之。现如今还好,叔孙大夫与孟孙大夫都已名义上支持君侯,可万一有朝一日他们若是阳奉阴违起来,君侯又该当如何?”

“故此鲁之朝堂需要新鲜血液,新的人才,然的建议是君侯可广开言路,制定举才之策,取才纳新,设立乡校,教化礼乐,为天下士子及有才之士提供晋升之路,也为朝堂增添不一样的气象,从而得以焕然一新。”

新的时代新的气象,鲁侯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他还需要属于自己的班底,这样才能大展拳脚。

历朝历代,各国各侯,皆是如此。

李然不能也不愿在鲁国朝堂为官,但并不代表他不能为鲁国的学子及有才之士提供一条道路,未来的鲁国需要的是更多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绝非他李然一个人。

听到此处,鲁侯一时心潮澎湃,对李然之建议更是感激不尽,当即再无多言,只对着李然再行大礼。

所谓君臣之谊,大抵不过如此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