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零二章 人口状况和继承人问题(1 / 2)

加入书签

大公二十年年底的时候,朱靖垣收到了户部的报告。

第一份用计算机收集和整理的户籍报告。

天下总人口达到了二十四亿。

由于使用了计算机整理,所以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成分划分,以及非常多的分类统计明细。

现在大明的人口成分非常复杂,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复杂。

本来就已经要统计全天下的人口,还要考虑朱靖垣持续推行了三十年的户籍制度改革。

通过不同的统计口径看数据的感受可能会截然不同。

计算机数据库将其呈现了出来。

现在的大明户部最常用的统计口径是“大明家庭”人口。

也就是大明人做家长的家庭中的人口数量,目前能够得到一个十五亿的夸张数字。

这十五亿人口之中,又分成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父母全部都是大明人的纯大明人,如今的总数量突破了十亿。

纯大明人没有什么好说的,以前的祖籍全都在大明本土,是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族群。

第二部分,只有父系是大明人的混血明人,总数量还有四亿。

混血明人的成分就复杂了,首先有纯大明人与纯土著的第一代混血。

还有第一代混血与第一代混血的混血,被称为二代混。

然后纯大明人与一代混的回混,纯大明人与二代混的回混。

还有一代混、二代混的男孩,与外族女孩的再混。

这个口径可以无限细分,户籍上能够统计大明一方的三代人,实际上可能会有更多代。

在朱靖垣的户籍制度改革之后,这些内容只保留在户部自己的档案里。

对外发给当事人的通用身份证件上不再显示这些东西。

按照现行的制度,只要父系往上查每一代都是大明人,那他们在法律上就都是大明人了。

因为除了最新鲜的一代混之外,其他类型的混血后代都已经完全明化了。

他们在十六岁之前,通过率通识考试,就能拿到身份证。

他们的后代从就有相同的身份证

不过在民间的社会生活中,传统的力量仍然非常的强大。

民间绝大部分阶层的大明人,只要有能力的都会想办法娶大明女孩为妻子。

然后还有余力的,就可能会再纳个外族妾室。

最后,这些当父母的,也会更加重视正妻生的孩子,并把他们当做继承人。

只有没办法了才会直接娶外族妻。

甚至于大明皇室现在和以后也还是会继续这么做。

有了计算机系统之后,民部专门做了一个数据库,有需要的时候查旧档案。

首先是给大明皇族子弟选后妃妾室。

父母祖辈都必须是大明人,还必须是祖籍在旧两京十三省的。

然后是一些户部和礼部的学术研究,包括观察混血归化者的态度和政治倾向等等。

以及一些特殊和敏感的岗位,任命之前会查旧户籍档案。

大明家庭的第三部分,是属于大明家庭成员,但身份仍然不是大明人的人,他们是纯外族血统的妻妾。

她们现在的总数也已经超过了一亿人。

这个数字其实是一直存在,从世祖皇帝改革了奴婢制度之后,大明人纳外族侍妾就已经是传统了。

不过外族妾室的数据量以前是相对平稳的。

但是泰西战争结束之后,这个数字出现了持续十余年的高速增长。

大量泰西妇女加入了在当地落户的大明家庭。

在统计口径上,排在大明家庭人口之下,数量第二多的群体是泰西人。

包括纯泰西人以及泰西父系与其他族裔的混血儿。

总数量上看是四亿五千万出头。

这个数字比泰西大战之前的泰西总人口少了上亿人。

甚至于,在三十五年前,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泰西的总人口也在四亿出头。

相当于现在泰西人回到了三十五年前的总人口。

因为泰西战争的过程中,大量青壮年士兵在战场上丧命,还有大量平民受战争波。

战争之后的社会改造过程中,有些民愤极大的贵族和官员,以及负隅顽抗的贵族和军官被处决。

战争之后的大迁徙过程中,又有部分老弱病残受不了颠簸劳累,提前去世或者被他们的家人抛弃。

还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女性加入了大明人家庭。

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泰西人的总数量十几年前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

直到迁徙结束才逐步恢复了平稳。

但是也没有出现战争之后典型的报复性增长。

因为战争结束之后,大明朝廷开始要求各个藩属国控制人口。

理论基础是泰西人马尔萨斯提出的。

目前绝大部分泰西人都生活在藩属国,绝大部分具有比较高的独立性,而不是大明的直辖的省份。

单个藩属国的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他们的人口过多的增长,必然会导致他们所在藩属国资源入不敷出。

进而导致藩属国内部局势动乱甚至战争。

在这种情况可以预料的情况下,大明朝廷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这是为他们自己好,也是为大明朝廷节省开支。

大明中央朝廷没有义务为不合理的过多人口提供基础设施和救助。

实际证据是他们过去几十年的所作所为。

仿佛完全没有理性。

疯狂的摧毁可以摧毁的东西,贪婪的消耗能够消耗的资源。

一方不理会大明的警告和提醒,任性妄为的吞并同族的国家,对着他们的同族大开杀戒。

一方面完全没有自知之明,死到临头之前都无视了大明的好意和邀请。

这种人的数量必须被控制。

所以,大明中央朝廷在泰西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所有藩属国实施“马尔萨斯方案”。

大明家庭之外的一对夫妻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

在泰西人之后,统计口径上数量排第三的群体是胡人,总数量大约是三亿五千万人。

胡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量中族群的统称。

包括原来就很乱的鞑靼人、哈萨克人、波斯人、大食人、天竺人、南洋人、殷人等等族群。

实际上,现在所有不属于大明人、也不是泰西人、还不是墨人的人,都被归拢到了胡人的范围中了。

胡人之中数量最多的是天竺人。

也就是最初出身自天竺地区的土著,现在总数量在一亿三千万人。

其中,大明在天竺的殖民地的天竺人口约有七千万人。

英国人迁到墨洲、殷洲、英国本土的印度人,加上他们繁衍出来的后代,总共约有六千万人。

最后一个比较大的统计口径,是墨人以及墨人与其他族群的混血人口。

总数量也终于达到了一亿。

在工业时代之前,墨洲内陆的人口并不多,还不如天竺地区多。

总计二十四亿人。

大明家庭占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比例。

大明人的增长速度仍然没有放缓的趋势,基本上保持着五年增加一亿的速度。

就算是泰西战争期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

因为大明参战之前,战争威胁不到大明,大明人也不觉得大明参战会输。

泰西战争甚至某种程度上再次提振了生育率。

因为大部分大明人觉得大明必胜,觉得真正的前所未有的盛世要来了。

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泰西大陆落入大明手中。

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产。

对于当时的大明而言,也是能稍微吃的有点饱的级别了。

就算是民间的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在这件事情上沾光,能够相对轻松获得更多的财富。

普通人这时候生孩子的时候有为家族抢占更多资源的心态。

这再次提振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

所有其他族群都开始控制人口了,未来大明人的比例会继续放大。

朱靖垣看到世界人口状况,就想到了自己家的情况。

朱靖垣曾经想过,自己有机会去学古代的某些牛人,生下一百多个儿子。

但是朱靖垣并没有那么去做。

古代男性只要生理功能正常,拥有足够多的妻妾和社会资源,子女数量根本就不成问题。

如果专门为了子嗣而努力,专门算好妻妾们的生育期,造出一百个儿子并非难事。

只是绝大部分有权有势的男人,并不会纯粹的为了子嗣而去努力耕耘。

古典时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生理功能正常的男主人,结婚之后很快就能生出孩子来。

次子、三子、四子这种排前列的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继承人备份的作用。

后面的就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通常男主人有了两三个孩子之后,就不会在意一共具体会有多少个孩子了。

他们后续找女人就基本都是兴之所至了。

反而是身体很可能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为生出继承人而奋斗半辈子,但往往也不会多少孩子。

在这样的逻辑下,古代只有需求特别旺盛的男人,才会有非常多的子嗣。

但是到了朱靖垣这里就不同了,要从多个孩子之中筛选合心意的来继位。

那就要尽可能的多生育,不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

所以大明现在的皇帝需要为了更多子嗣奋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