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山神庙(2 / 2)

加入书签

“谁说不是呢?山上雨更大,早晚洪水得下来。”

“山上洪水还好说,要是丹河决堤,那可就完蛋了。”

“不可能,丹河上一次发大水,还是明朝洪武年间,现在河道都是新修的,不会发水的。”

四舅舅冲着元妮挥挥手,“妮儿,快回去吧,别淋湿了衣服。”

元妮举着伞,心事重重往家走,要是搁南方,这点雨水不算什么,可丹县一年也下不了几场雨,今年这雨水也太多了。

四舅舅走了,大舅舅来了,他想接姥姥姥爷去自己家住几天,“爹,娘,房子收拾好了,你们过去住几天。”

“不用,你家太,我们过去,两孩子就得打地铺,我们就住妮儿这里。”

“那,也行。”

大舅舅没走,帮着姥爷做起了煤砖。

元妮家空屋子多,姥爷就在屋里做煤砖,做完了就原地晾着,倒是啥也不耽搁。

用姥姥的话说,这就是下大雨出不去,呆在家里闲的。

有人闲着,就有人忙。

大青山里峡谷中,有一座的山神庙,前些年破除封建迷信,少有人来,庙里主持还俗,山神庙也就没了香火。

这几年提倡保护古迹,大家又重视起山神庙。

“这座庙有八百多年了,洪武年间发大水,它都没事,这次应该也能挺过去。”

“这可不一定,山神庙年头太长了,万一挺不过去,那可是咱们丹县的损失,必须未雨绸缪,想办法保护。”

“怎么保护?”

一群人绕着庙转了好几圈,很犯愁。

一位领导突然一拍脑门,“不如这样,把庙里的文物挪到县城去,等洪水过后,重新修缮,到时候再物归原主。”

大家伙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就算大水来了,山神庙的房子保不住,可庙里的精髓还在。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庙里东西不少,光是佛像就有好几个,到底哪些才是文物呢?

文化馆的王同志很肯定的说,“肯定有后期仿造的佛像,但究竟哪个是,我分不出来。”

“你都分不出来?现在上哪去请人鉴定?”领导很发愁,全部都挪走固然稳妥,可惜时间来不及。

“我推荐一位同志,她眼光可好了。”王同志准备推荐元妮,耿老爷子耿老太太身份敏感,就怕引人误会。

正在用人之际,领导自然是没什么说的,赶紧让人去联系元妮,请她来掌眼。

就这样,在一个风大雨急的日子,元妮全副武装上了山。

她里边穿着薄棉袄棉裤,外边套着劳保雨衣和橡胶雨鞋,穿的是不少了,然而山风一吹,还是冷得直哆嗦。

王同志一脸歉意帮元妮撑着雨伞,“我知道这是个苦活,要不是实在没法子了,我不会请你过来的。”

元妮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没事,咱们先去看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