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这幅画,出自一位少年之手。((2 / 2)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一条船,而船岸边有一位男子,这是一幅离别送行图。”
“大家是否能想到,虽然相隔千年,但其实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景……哪怕是过去了千年,他们都一样。正如离别。千年之前无数人碰到的离别,在我们现代也时常发生。”
≈lss=≈adv≈≈g“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掌声,漫天。
哪怕就是主持人董雨,这会儿也是激动的叫出了声。
这首离别词,不只经典,而且还与画作相合。
“尼玛,我现在才知道,江宁老师才是专业的。”
“呵呵,之前你不是说江宁老师是野路子吗?”
“我错了。”
“那比起前两位老师呢?”
“这个有些不好比,但绝对不在两人之下。不过,我现在更为喜欢江宁老师。”
得。
还要说吗?
如果此前还有不少人有疑问。
如果此前还有不少人认为江宁只是在快抖上比较厉害,一至现实,那就打回原型。
好吧。
人家真的来到了现实。
不但来到了现实,而且还登上了高大上的央视平台。
但就算是这样的高大上平台,江宁亦是全场的焦点。
……
“谢谢江宁老师,也再一次感谢丘馆长和方老师。”
三人在舞台上讲解结束。
这时。
镜头对准了三人。
“各位老师,刚才三位老师讲解之后,我们后台就有无数的观众纷纷向我们打电话。您知道吗,这幅青绿山水图一展现,电视机前的朋友们都沸腾起来了。不过,这里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不少观众反应,好像大家还不知道这一幅青绿山水图到底是何人所画。”
董雨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丘少林第一个回答说道:“关于这幅青绿山水图,因为时间太过于久远,这幅图的作者一直是一个迷。有人说,他可能是北宋一位知名画家。也有人说,他可能是民间的一位画家。还有人说,他可能出至宋徽宗之手。”
“宋徽宗?”
董雨有一些奇怪。
一边的方宠敏则接着说道:“我也听过这个传闻,虽然宋徽宗当皇帝当得一般,但不得不说,他在书画上的成就绝对排得上号。而这一幅青绿山水又如此的气势恢弘,有皇家之气,所以,有人就猜测是他之手。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是宋徽宗所画,但这幅画却没有宋徽宗的印章,也没有他的题字。倒是后来有一大堆收藏家题字了,但他们也无法搞清楚这幅画作到底是谁创作的。”
“所以……”
丘少林这时也接过话说道:“到底是谁创作的这幅青绿山水图,到现在一直也是一个迷。”
“原来如此。”
董雨点点头。
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叹了一口气。
如此国宝级的画作,竟然不知道是谁创作的。
这实在是有一些可惜。
不过有的时候想想也正常。
历史当中有太多文物不知道是出自于谁之手呢。
别说是这一些。
哪怕就是一些名著,有的时候都搞不清楚到底是谁写的。
“江宁老师,您觉得呢?”
虽然听到丘少林与方宏敏说,这幅作品并不知道谁是作者。
不过,董雨仍是看向了江宁。
“我啊……”
江宁有些不好意思,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说还是不该说。
“江宁老师,您可千万别顾虑我们,其实我们也很想知道这幅画作到底出自谁手?”
丘少林感觉到江宁可能是顾虑他们。
毕竟。
两人都说不知道是谁创作的。
哪怕江宁知道。
这时候似乎明显的说出,也不太合适。
毕竟。
这是在做节目。
不过丘少林心胸不错,这让江宁倒没有太多的顾虑了。
“我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看法,我就将我听说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想了想。
江宁说道:“我在想,这幅画作,会不会是一位少年画的呢?”
这时。
江宁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答案。
“少年?”
“对。”
“这个少年是多少岁?0岁以下?”
“0岁以下虽然勉强也可以称之为少年,但这太勉强了。”
“那是多少岁?”
“1八岁。”
“这,这……”
虽然丘少林心胸还可以。
可是。
当听到1八岁时,丘少林内心第一个声音,也是说不可能。
好在丘少林将这句话给压下去了。
但哪怕如此。
江宁也知道,自己说的这个答案,丘少林并不认可。
不只是丘少林不认可。
一边的方宏敏,同样不认可。
倒是主持人董雨有一些想支持江宁。
但这纯粹是冲动型的。
但其实,她也不是特别能接受这个答案。
当然。
不仅是他。
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
少年?
1八岁?
开玩笑的吧?
有这样1八岁的少年,他能够画出如此气势恢宏的画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