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的感觉(1 / 2)
八十年代的华夏,还是一穷二白的状态,虹城位于徽州省淮水岸边的一个县城。
隔壁邻居江宁省与江南省虽然已经拉开轰轰烈烈的改革序幕,但此时的春风还没有吹到这淮水边的县城。
沈洛离开医院后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深深吸了口气。
对于一个后世人来说能够感受到这不同时代的气息,不由感叹还是中国的空气更甜啊。
走在路上并没有二十一世纪到处车水马龙的景象,周遭的房屋还呈现着一种破旧老气的样子,但是与他们鲜明对比的,就是路上神采奕奕的路人。
每个人都显得一种这个时代才拥有的精气神,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
唯一能算的上现代气息,就是往来与城市之间的公交车了,但看起来也是残破不堪,上面挤着密密麻麻的人群,还有售票员的吆喝声。
脚下虽然铺着的是柏油路,但早已被走的破烂不堪了。
城市面貌大多还是简易的红砖墙建筑,整个县城最高的建筑也就是五层高的华夏银行。
虹城到现在还没有开通往来各镇的公交车,各镇的往来大多还是靠着村大队集体的拖拉机或者牛车。
如果哪家有事了或者是逢集过节,村民们可以跟大队通报一下,然后村大队就让拖拉机手在县城与村里来往几趟。
淮水大桥桥头上,村里的拖拉机手刘富军早以在拖拉机驾驶位上抽着旱烟等待着沈洛兄妹两人。
沈洛醒来出院的消息,沈秋雅晚上就打电话通知了老爹沈建国,当时沈建国和母亲张英两人就想连夜来看儿子。
但在沈洛的劝说下才没来,但也是一大早就让村里的刘富军早早的开着拖拉机来接兄妹两回家了。
正吧嗒抽着旱烟的刘富军看到沈洛兄妹领着大包袋的东西从对面走,赶忙用鞋底把烟敲灭,上前迎了过去。
沈秋雅见刘富军也是笑着喊到:“大军叔真对不起啊,让你等着急了,给洛办出院手续耽误了点时间。”
“哎呀,这个丫头跟你叔客气什么,就是你老子,天没亮就给我拉起来,要我给洛赶紧拉回去,要不是今天公社来收公粮,你爸你妈也得跟来。”刘富军接过行李放在拖拉机上笑着道。
沈洛看着眼前憨厚刘富军也是上前叫了声大军叔便坐上拖拉机。
“洛,你这次死里逃生可是真不容易啊,你爸可是为了你最近上老火了,昨天差点因为公粮事跟人吵吵起来,听公社来电话你醒了,才没有计较,下回可别这么皮了。”刘福军便开拖拉机,一路上边嘱咐着沈洛。
“叔,你说这能怪我嘛,谁能想到这么寸啊,本来就想顺两柿子,那想顺狗窝里。”
“下回在去,我非得从吴老二家弄几包耗子药,全给那孙子药了。”沈洛咬牙切齿道。
“嘿,你子真随你爹狗脾气啊,一点亏都不肯吃。”刘富军笑着道。
看着弟弟那吹胡子瞪眼睛的模样,沈秋雅没好气的上去给了一巴掌。
“瞧你那作死的样吧,狗没给撕了,你就感恩戴德吧,还学会了打击报复。”
沈洛翻着白眼也没搭理沈秋雅,转过头不敢直视着姐姐的目光。
徽州省的北部大多都是平原和丘陵地区,这里位于淮水河畔,土地肥沃、山青水秀。
由于虹城在明朝属于凤阳府管辖,而当时淮水地区因为战乱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和逃离。
为确保拱卫京都金陵的作用,明太祖便大量安置灾民和迁移人口,这才有了现在徽州省北部风吹麦浪,袅袅翠烟的景象。
坐着拖拉机上,一路颠簸的回到了村里,一路上还看见不少人在场上打着粮食,虽然顶着大太阳,但每个人因为丰收带来的喜悦都挂在脸上。
到了家门口,就看见母亲张英穿着围裙站在院子门口,沈洛第一次见到母亲不由感到满是亲切。
虽是为人妇,为人母了,但却依旧美丽大方,沈秋雅就是继承了母亲的容貌,只是皮肤略显黑了些。
看到儿子头上的纱布和憨笑的面容,张英情不自禁的眼眶红了起来。
此时此刻,沈洛也不禁心酸,儿行千里母担忧,前世他是个孤儿,从在孤儿院里长大。
除了平时老院长的关爱,也就没有在体会到父母的疼爱,不由的也让他潸然泪下。
沈洛搂着张英强颜欢笑的说:“没事了妈,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嘛。”
“臭子,从就让你妈操心,这次还捅这么大个篓子,我非得让你爸教训你不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