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饭局论辩(1 / 2)

加入书签

在外人听来马学民这一段话没什么,顶多算是有点倚老卖老了,但以他的身份对一名年轻人这样说也不算多过分。

可叶知秋和他是有过节的,马学民话中的阴阳怪气一下就能听出来。

好家伙,我不惹你,你自己倒忍不住主动凑上来了。

叶知秋平时嘻嘻哈哈挺好说话,但不代表他好惹,直接回怼道:“好徒弟,你还欠师傅三声道歉,不会忘了吧。”

上次在秦德文的院子中,马学民非要和叶知秋比作诗,输了要磕三个头喊师傅,他可是赖账直接走了。

马学民脸色一变,重重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叶知秋不屑撇撇嘴,这老东西想踩别人显摆自己,也不看看对象。

叶知秋没有放低声音,刚才的话众人可是听得清清楚楚,一下子眼中燃起了浓浓的八卦之火。

什么意思,马学民这个年纪,为什么被叫徒弟?

看样子,这马学民似乎还在叶知秋手中吃过瘪?

众人心中好奇得直挠痒痒,看马学民脸黑成碳的样子,又不好直问。

虞采薇眨巴两下眼睛,如同鹿般好奇的双眸看着叶知秋。

迟点跟你说。叶知秋回了个眼神。

虞采薇微微点头,看样子接收到了。

田雄突然道:“大家说的是正事,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叶兄弟扯远了吧。”

叶知秋瞟了田雄一眼,突然道:“刚才我听到什么讲座、学生之类的,这就是你的创意?”

田雄冷哼一声,傲然道:“没错,华央是国家电视台,请名师讲诗词鉴赏,全国高校被邀请到的学生可以到场旁听、交流,我认为这样的节目非常合适。”

叶知秋越听眉头越皱,连连摇头。

也许是叶知秋不屑的态度刺激了田雄,田雄嘲讽道:“怎么,看起来叶兄弟有高见?”

叶知秋没理会田雄的语气,叹一口气对桌子另一边一人道:“这位领导,请教一下,我记得华央有一个讲三国的类似节目叫百家讲坛吧,收视率怎么样?”

被问到的华央官员一愣,想了一下道:“收视率最高峰差不多1吧,对文化类综艺来说很不错了。”

叶知秋继续问道:“收视群体呢,有没有分析过收看节目的年龄段。”

华央官员老实答道:“90以上是青年、中年观众。”

叶知秋点点头,对田雄道:“还没想明白吗。”

“三国这种有名著在前,受众面这么广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也不过1。若本意是做严肃向的诗词赏析节目也就算了,但我记得这个节目宗旨是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带动全民体会诗词之美吧?”

“你照抄这个模式,让观众对着电视听教授讲课,有一定诗词基础的人或许会喜欢,但你觉得孩子会听得进去吗?上了一天课的学生呢?还有上一天班累得要死的人,我自己来说是没兴趣看的。”

“要我说,你们就根本没搞明白自己的受众。这样的话,带动全民参与又从何谈起?”

叶知秋每说一句,田雄与马学民的脸色便苍白一分,而其余人则是陷入了沉思。

原本有“百家讲坛——三国篇”的经验在前,收视率也还过得去,众人想着照搬弄一个“百家讲坛——诗歌篇”,没什么毛病。

但经过叶知秋这么一分析,不少人的想法动摇了。

秦德文语气急促道:“叶友,那你说说看有什么好方法?”

马学民、田雄均是冷哼一声,等着看叶知秋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来。

叶知秋不是搞影视的,但办法他还真有。

前世有一个类似的节目——《中华诗词大会》的节目,一直办到第七届都热度不减,的的确确掀起了一阵“学诗词热”。

刚好,叶知秋很喜欢看这个节目。

叶知秋整理了一下记忆中的思路,在众人快要不耐烦的时候终于说道:“个人坚持,节目重点可以放在‘寓教于乐’和‘全民参与’上。”

“形式方面不要太死板,可以弄成‘打擂台’的形式,让观众参与进去。”

“我看请那一百多名观众也别光在下面听了,老、少、中、青年龄段的观众各请几十人,组成百人团或一百零八将什么的,叫啥都行,可以直接上台和选手同场竞技嘛。”

“比赛可以分两轮,第一轮就叫个人资格赛,第二轮擂台赛。”

众人听着愈发入迷,两名官员已经拿出了笔记本记录。

叶知秋继续道:“个人资格赛,就叫‘以一当百’,每位选手与百人团共同答题,答个五六题,击败的百人团人数越多得分越高,分数高的选手获得参与擂台赛的资格。”

“哦,对了,百人团中第一名也可以参与擂台赛,这样也可以提高观众参与度。”

“最厉害的几个人打擂台,胜出的就叫擂主。下一轮前面的资格赛再重复一遍,擂台赛改为攻擂就行了。百人团也可以每期更换,弄些家庭组、情侣组什么的,参与度不就上来了嘛。”

随着叶知秋的夸夸而谈,房间内众人逐渐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