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派遣儒生过去(2 / 2)
自从朱元章诛杀了汪磊,和另外一个读书人的九族之后,天下读书人中间,还是有不少对他不利的流言的。说皇帝行事残忍,听不进逆耳忠言。
如今,刘伯温,高启这些文官们这么说,就等于是站在了皇帝这一边。
从此以后,对皇帝不利的流言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天下读书人会嘲笑汪磊鼠目寸光,差点悟了国家大事。自古以来都是书生误国者居多,没有很高明的眼界,就不要妄谈国事。偏偏那些书生又十分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眼光比朱元章还要高。
他们只是读了几天书而已,闭门读书,连远门都没有出过,而朱元章则是从乞丐当上了皇帝,曾经转战了中原的大江南北。
二者怎么比?
……
“如今,高丽纳入大明版图已经成了定局。”朱元章道,“但高丽百姓的思想和文化都很落后,他们不尊王化,不习圣人之道。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派遣大批儒生过去,教他们尊王化,学习圣人之道。”
“所以大明需要马上派遣大批的儒生过去,教导他们学习圣人之道。并告诉他们,高丽是箕子的后人,而箕子,是商文王的儿子,高丽和中原人本是一家人,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不分你我。大明的官员过去管理他们,是自己人管自己人,以后大明和高丽共同繁荣昌盛。”
“孔圣人是我们的,同时也是他们的,他们应该遵守孔圣人忠君爱国的思想。端午节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太极八卦也是如此……总之,要让他们感受到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
需要儒生过去教化他们?群臣闻言无语了:大明现在已经在实行文化变革了,新兴的文化注重个人思想开放,已经在逐渐澹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力。
而现在皇帝居然要派儒生去高丽,教高丽人儒家思想。
“刘伯温,宋廉,高启你们是当今大明最有名气的大儒,你们觉得,该派哪个去高丽行省呢?”朱元章问道,“是你们哪个亲自带来一队儒生过去,还是给咱推荐一人?”
宋廉,高启,刘伯温三人对望了一眼,都没有接话。他们还是有点卷念中原的,不想不远千里到高丽行省去。他们年龄都很大了,没有年轻人的闯劲。
刘伯温,现在只想回青田去养老。
而高丽哪个地方太远了,而且不尊王化的百姓居多。如果由他带着儒生过去,需要做的事情必定很多,也很累。就像开辟一片新的文化战场,要打一场文化战争。
甚至个人身家性命,还有可能遇到威胁。
毕竟,高丽人,不是中原人,其中必定有不少极端分子。
虽然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但这个观念并不太深入。
而宋廉高启二人,也是同样的想法。
“臣为陛下推荐一人。”刘伯温道,“翰林院学士马君则,可担此任。”
“老臣也是这个意思。”宋廉道,“马生学识渊博,对儒家思想了解的尤其透彻,在儒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今年才二十来岁,年富力强,干劲十足。正好远赴高丽行省,为陛下建功。”
“臣也推荐此人。”高启道,“马君则为人还十分机警,他的能力足以胜任。”
“好!”朱元章道,,“就让马君则抽调两千儒生过去,这两千儒生,至少要有两百在翰林院中挑选,都必须要儒学功底扎实的。其余的随从人员,至少是秀才功名以上,去了之后也不至于丢了大明的脸面。”
“要从翰林院抽调两百人走?”高启一下郁闷了,“陛下,你一下抽调走那么多翰林院的人,翰林院都空了。而且还要调走一千八秀才,大明哪里有那么多秀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