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七十九章 泄洪梁山泊(1 / 2)

加入书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乃诗仙李白笔下黄河澎湃的气势,让人神往不已。

然而实际上,诗词中的画面和现实中往往相差极远,奔腾的黄河的确是气势磅礴,然而却让牵动沿岸的百姓的心,尤其是在所有人头顶上奔腾的黄河,更是如同一柄利剑选择头顶。

开封城,

一个八百里加急的信使从黄河大堤直接奔向皇宫。

“启禀官家,黄河水位快达到临界点,已经发现数个管涌之处。”信使心急如焚道。

赵煦心中一沉道:“范相公可曾找到了泄洪之处?”

一旁的范正点头道:“启禀官家,朝廷一致商议,将黄河之水引向梁山泊,泄洪地点就在郓城西五十里外,借助西高东低的地势,将黄河水顺势流入梁山泊。”

“梁山泊?”

赵煦立即找来梁山泊的地形图,发现梁山泊的面积虽然很大,但是距离黄河并不近,想要将黄河之水引过去,恐怕要费一番功夫,未免有些舍近求远了。

范正解释道:“官家有所不知,梁山泊乃是黄河下游惟一的大型湖泊,虽然距离黄河较远,一旦将黄河之水引入梁山泊,则可以以最的代价泄洪。”

如果任由黄河之水泛滥,定然会让诸多地方受灾,如果将水引入梁山泊,将大大缩受灾面积。

赵煦眉头一皱,如今黄河形势危急,现在引水入梁山泊是不是来不及了。

范正微微一叹道:“梁山泊八百里水域,乃是泄洪的最佳之地,再加上朝廷已经有了治理黄河之法,如果能够将黄河之水引入梁山泊,借助黄河的泥沙将梁山泊淤平,假以时日,大宋将会得到八百里良田。”

“八百里良田!”

赵煦不禁心潮彭拜,若是如此,大宋此刻的冒险还是值得的。

“这又是你的邪方?”赵煦忽然反应过来,询问道。

能想出借助黄河之水来淤平八百里水田的梁山泊,恐怕也只有范正如此大胆。

范正毫无愧色的点了点头道:“黄河虽然泛滥,但是却带来大量的泥沙,让两岸良田阡陌,既然如此,何不趁机让良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梁山泊地处大宋腹地,八百里水域盗匪不断,如果能够用黄河之水将其淤平,便可解决梁山泊盗匪之患,更能获得大量的良田。”

在这个时代,梁山泊可并非善地,由于梁山泊水域宽广,又是各路的交汇之处,几乎是三不管的地段,同时也是很多罪犯的藏身之地,这让大宋都为之头疼。

而范正的提议则正中朝廷的下怀,当即同意将用黄河之水淤平梁山泊的邪方。

“这!”

赵煦无语的看着范正,梁山泊盗匪不断,乃是大宋都极为头疼的问题,谁能想到范正竟然想到了以毒攻毒的主意。

“然而如今黄河危急,一日之内八百里加急,若是…………。”赵煦担忧道。

赵煦担忧黄河水势过急,若是将河水引向梁山泊的工程还没有完成,其他河段的黄河大堤就已经崩溃了。

如此一来,两岸的百姓没有堤防,定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说罢!

赵煦将黄河两岸的官员送来的加急奏折呈上,几乎所有官员是急需人手。

范正见状沉声道:“朝廷必须要给泄洪梁山泊争取时间,而防洪人手不足却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

赵煦见状,不由心头一颤,以他对范正的了解,定然知道范正所谓的方法定然又是一道邪方!

“范太丞尽管直说,只要能够扛过这次洪灾,朕不惜任何代价!”赵煦一咬牙道。

范正深吸一口气,郑重道:“想要为泄洪梁山泊争取时间,那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巡查黄河大堤,一旦发现险情,那就必须义无反顾的顶上去,将险情排除,而普通的民壮根本不可能做到,唯有禁军方可完成。”

“禁军!”

赵煦豁然一震,他没有想到范正的邪方竟然是用禁军来抗洪。

“我开封城附近足足有数十万禁军,这些禁军兵强马壮,而且纪律严明,乃是抗洪的最佳之选。”范正昂然道。

宋朝采用的乃是强干弱枝的战略,除了防备辽夏的将士之外,禁军最多的地方就是开封周围,只需赵煦一声令下,将会有数十万禁军前往黄河大堤。。

“可是禁军乃是行军打仗,保家卫国,又怎能去抗洪?”赵煦犹豫道。

传统的禁军乃是大宋国之柱石,为了抵御外敌和平定叛乱,从来没有过用其抗洪的先例。

范正劝说道:“禁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庇护一方百姓,而如今黄河大堤危急,两岸百姓处于危急之中,禁军抗洪又何尝不是在履行军人保家卫国、庇护百姓的天职。”

赵煦顿时沉默,范正所言虽然无懈可击,但是作为帝王,如此贸然的动用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又岂能不让他犹豫。

更别说赵煦可是很清楚,他们赵家是如何取得江山——陈桥兵变!

当初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就是得到了调动禁军的兵符,最终在陈桥之处黄袍加身。

而如今赵煦却面临和周恭帝柴宗训一样的抉择,是否动用禁军。

范正微微一叹,他又岂能不知赵煦的担忧,然而水火无情,黄河的形势根本容不得犹豫。

“官家的形势自然不同于当初恭帝,恭帝不过七岁,而官家已经成年,并且亲政数年,更是连续战胜辽夏,在军中威望颇高。”

范正的一番话让赵煦不由面露傲然,他如今的成就足以超过历代帝王,足以和太祖太宗比肩。

“更何况的是,禁军前往抗洪,自然不用携带武器,甚至连披甲都是累赘,只需一把铁锹即可,官家真的对这样的禁军忌惮么?”范正反问道。

赵煦顿时呆在那里,对呀!这是要去抗洪,而不是去打仗,所有的禁军都是手无寸铁,又如何能够造反?

赵煦苦笑,范正不愧是邪医的称号,每每献策都是邪方,却又让人不得不照方而行。

当赵煦在垂拱殿下令,让开封周围二十万禁军卸甲,前往黄河大堤抗洪之时,整个朝廷几乎沸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