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五章 以孝治天下!扬州城的易子相食!(1 / 2)

加入书签

心系百姓的朱元璋。

亲自来到了扬州城的‘难民所’。

在这里,仅仅只剩下十八户老弱病残的百姓们,依旧待在此处。

他们一方面是因为故土难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身体不支持他们离开,只有默默的忍受着张士诚的不断压榨。

幸好。

在明军讨伐了张士诚之后。

那些沉重的苛捐杂税,都已经取消的七七八八了,要不然他们估计一个都活不了。

在人群之中。

大家都围着一名穿着宛如乞丐的老人,他已经已经饿晕了过去。

脸上充满了焦急的神色,却又无可奈何。

老朱同志大跨步的走上前来,说道:“都愣着干嘛,还不给这位老者喂点馒头和水。”

听见陛下的命令。

周围的将士们自然不敢怠慢。

一名大明精锐铁骑解下了腰间的水壶,取出了自己的干粮馒头。

将其混合着水给老人喂下,这才让他勉强缓过劲来,有些有气无力的半撑起身体,想要对救命恩人行礼道谢,都显得颇为艰难。

“老朽,在此拜谢了。”

“哎哎哎!老人家,您不用行如此大礼。”

对此。

这名大明精锐铁骑,连忙制止了这位老人家。

他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礼。

华夏的历史上,从汉代开始,除了元朝以外,到了现在的明朝,都标榜以孝治天下,主要是因为“孝”是“仁政”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品德之一。

如果所有的百姓都非常的孝顺,听父母的话。

形成的社会局面必定会一片祥和。

而从就失去父母的朱元璋。

并没有忘记自己父母的恩情,如果不是自己爹妈将其含辛茹苦的养到十三四岁,自己怎么有可能走到今天的地步?

所以。

在登基为帝之后。

他也制订了一系列有关于孝道的举措——

首先便是老人制度。

在原有的社会制度中,人的年龄如果超过了六十岁,就被认为已经进入“末年”,已经筋疲力竭,没有生产力的他们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负担。

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任用“耆民”,让他们发挥“长者”的优势。

“耆民”指的就是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人群。

通晓地方风俗的“耆民”群体可以协助地方管事者更好地解决很多属地化的问题,在服饰上,朱元璋让“耆民”和其他饱读诗书的儒士享受相同的规格。

朱元璋还赏赐马匹给“耆民”。

用于解决他们行走不便等问题。

在古代服装标准和出行的工具代表了他们的社会阶层和地位,由此可见朝廷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另外,朱元璋朝廷还设置宣扬内容专场。

主要内容是就是以孝敬父母为主,每到农耕时分,击鼓提醒村民关于庄稼的种植和收割,老人负责监督,不能懈怠老人。

老人制度的建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