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3章 滴血认亲(1 / 2)

加入书签

御史台监牢,几名衙役架着王五,往号房中随手一扔,转身就关上了牢门。

王五屁股上刚挨了二十大板,这一下摔的他呲牙咧嘴,叫苦不迭,只能像只癞蛤蟆趴在地上,尽量缓解痛苦。apbiqμνne

还没等他转过气来,只听脚步声快速从门外逼近,一个声音饱含怒火道:

“王五!你狗日的活腻了!”

冲进来的,正是一脸怒气的燕飞,他关在王五牢中,上前就是一脚,把牢门撞的哐当直响。

那牢门上缠了厚厚的铁链,又岂是一脚可以踹开?

但燕飞正在气头上,竟不顾理智抽出腰刀,试图照着铁锁就砍,得亏刘伯温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拉住。

可王五还是吓得不轻,生怕燕飞冲动之下害他性命,强忍着痛楚爬起身子,一边磕头一边叫饶道:

“有话好好说,大爷您莫冲动!”

燕飞一只胳膊被刘伯温拽住,另一只手指着王五骂道:

“口是心非的小人,枉我昨日饶你一条狗命!今天竟敢戏耍于我……”

王五本来就块滚刀肉,死猪不怕开水烫,如今落到衙门手中,心中更是有了几分底气,只见他一把鼻涕一把泪,装模作样道:

“小民答应实话实说,今日所言句句皆真,就是借小民个胆子,小民也不敢戏弄大人……”

燕飞气急,冲动之下就想拔刀,却突听刘伯温大喝道:

“住手!你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燕飞浑身一震,突然冷静下来,意识到越是这种关键时刻,越是不能意气用事。

他深吸一口气,慢慢蹲下身子,两眼直视王五,用平稳得可怕的语气问道:

“我再问你一次,幕后主使是谁?”

这话说得虽平淡,但王五分明能从对方那凛冽的眼神中,看出严厉的警告!

王五不敢与他对视,犹豫片刻,拉耸着脑袋说道:

“小民说得是实话,就算再问千百遍,也是如此……”

燕飞慢慢眯起眼睛,最后一次提醒王五道:

“你当真以为,背后那人能保住你?”

王五头都不敢抬,只是呆坐在地上一声不吭,一副死扛到底的模样。

止不住的杀意,从燕飞眼中勃然而出,他冷哼一声,不再多说一句,调头就走。

等出了牢房,一直没怎么吭声的刘伯温,突然叹了口气道:

“那王五一定有把柄落在别人手中,想让他开口,没有真凭实据,恐怕没那么容易!”

燕飞此时已经冷静下来,透露出另一条消息:

“还是都督想的周到,让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来给您报信,另一路抓紧搜集王五罪证。

不出差错的话,莫再将已经带着人手在继续追查了!”

刘伯温听完两眼一亮,伸出大拇指赞道:

“该当如此,善谋才能善战!”

另一边,王五直到他们都走后,这才一脸落寞的靠在石墙上。

他并非对胡惟庸充满信心,只是混迹江湖多年,让他早已明白一个道理。

别看自己平日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风光无限,但说到底,他只是胡惟庸养的一条狗。

一旦出事,不招供死他一个,招供死得就是他一家。

想到这里,王五只觉嘴角有些发苦,张了张嘴,发出一声微弱的叹息。

就在刘伯温两人说话时,衙门外的喧哗声却是越来越大,竟似都快吵到耳边一样。

一个衙役慌慌张张跑进来,看到刘伯温就大喊道:

“大人!不好了,百姓聚众闹事了!”

两人同时一愣,刘伯温一把扶住那个衙役,赶紧追问道:

“发生何事?细细说来!”

那衙役脸色通红,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了一通,刘伯温这才明白前因后果。

原来这几日,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御史台打听红玉一案,可每天都没什么消息。

好不容易等到今日开堂,审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有些人开始变得焦躁,在衙门口大声喧哗议论,结果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场面慢慢变得有失控的迹象。

官差们刚开始还试图大声喝止,可随着人潮越闹越汹涌,一帮官差也害怕了,只能急忙跑进来向刘伯温禀报。

面对这种情况,不知为何,刘伯温竟忽然想起早上在人群中看到的那几个读书人。

他心中隐隐觉得不妙,急忙向衙门口跑去。

才刚到门口,刘伯温就吃了一惊,只见躁动的人群一拥而上,将大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人群推搡拥挤着,嘶声呐喊着,要不是一众衙役拼命阻挡,只怕都要让他们冲入御史台中。

几个眼尖的百姓首先发现刘伯温,高声大呼道:

“是刘青天,刘青天出来了!”

刹那间,千万道目光齐刷刷向刘伯温看来。

刘伯温为官清廉,又奉公执法,在民间声望很高,甚至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美誉。

见到他的身影,躁动的人群稍稍安定,有人趁机大喊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