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君子当自强(1 / 2)
随着朱元璋将图纸重重摔落在地上,刚刚还在热烈赞扬胡惟庸的群臣,立刻闭上了嘴巴,场面一时变得静悄悄的,极为压抑。
胡惟庸浑身大汗淋漓,本想出个风头,没想到被朱文正一搅和,竟栽了个大跟头。
偏偏他刚才又把话说得太满,如今想收回都不行。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赶紧先平息陛下的怒火!
好在胡惟庸素有急智,稍稍一想,便当即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一边磕,一边掏心掏肺道:
“微臣该死!微臣一心弘扬汉家文化,本以为参考唐宋当万无一失,谁想一时不察,竟有此疏漏。
今日将图纸献于朝堂,也是抛砖引玉,以供各位大人指正,还请陛下息怒!”
这番话避重就轻,一方面强调自己一颗红心,出发点是好的,另一方面放低姿态,说明图纸本就不完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朱元璋的脸色总算缓和了点,鼻孔里喷出一股粗气,冷哼一声道:
“还好这是初稿,若是就此案执行,等传扬出去,岂不是成了世人皆知的笑话?”
胡惟庸知道朱元璋正在气头上,也不争辩,只是一个劲的磕头赔罪。
不得不说,胡惟庸深谙人性之道,领导生气时,你越是狡辩,结果往往越糟。
这个时候把姿态放低点,扮演一个弱者的角色,反而能博得一些同情,反正设计衣冠这件事情,又不是什么大错,挨点骂就挨点骂呗。
果不其然,朱元璋批评几句,心情舒畅许多,李善长又趁机为爱徒开脱道:
“胡惟庸也是一心想为陛下分忧,虽然有些疏漏,但一片赤诚之心,也是情足以能见!”|
李善长的面子,朱元璋多少还是要给点,闻言便不再追究。
只是朱文正刚刚展现出的学识和见识,让老朱深感惊讶,便扭头看向他道:
“文正!你之前常年操劳军武,对于唐宋文化,又是如何知晓的?”
不怪老朱有此一问,胡惟庸设计大明衣冠,肯定不会是一个人撸起袖子就干,势必会请来一些专业人士参与。
比如宣纸上的图画,功底深厚,明显就不是胡惟庸自己能画出来的。
如果连这些专业人士都不知道四带巾的来历,朱文正能知道,就显得十分蹊跷。
朱文正一脑门的黑线,帮你解决问题就行,能不能不要刨根问底啊?
他恰好在后世看过大明衣冠的事情,知道四带巾的问题,是在大明衣冠全面推广十几年后才被发现,最终出了个大洋相。
这话又不能说,朱文正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道:
“微臣不忘陛下教诲,时常亲近读书人,一有机会就与他们谈古论今,受益良多!”
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暗自寻思,看样子把大侄儿调入中书省这步棋是走对了,他不光能平衡朝中势力,没准还能作出一番贡献。
老朱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
“你刚刚对外来文化似有不同看法,继续说来听听!”
这事非同小可,弄不好能影响大明百年国运,朱文正当即整理一番思路,侃侃而谈道:
“自古以来,我中华文明就展现出强大的包容力和学习能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赵灵王胡服骑射,一改中原以战车为主的落后形势,为中华文明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