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我就看好你(2 / 2)
李彬案,不过是个小小的开端,后面只会越演越烈。
比如开国六公之一的冯胜,本身就喜欢贪腐,等到出征西北时,甚至公然私藏驮马财物,中饱私囊,屡次被老朱处罚,却屡教不改。
又比如二十八侯之一的陆仲亨,开国后日渐骄奢,不仅侵吞百姓良田,还做出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最后跟胡惟庸勾结在一起。
出格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慢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这让老朱一怒之下,开了杀戒,大刀向功臣的头上狠狠砍去。
结果太子朱标和皇孙朱雄英,两个优秀的接班人又相继早逝,让朱元璋越发忌惮这批骄兵悍将,唯恐年幼的朱允炆根本镇不住局面。
最终,种种因素综合之下,酿成了大明开国功臣被集体屠戮的惨剧,善终者寥寥无几。
想到这些,朱文正忽然意识到,李彬案其实是个很好的预警。
它在一定程度上让朱元璋有了警觉,也敲打了违法乱纪的一伙人。
如果能保住刘伯温,让他继续推行完善法度,将骄纵不法扼杀在萌芽状态,事情就不会慢慢滑向失控的局面,未尝不是件好事。
朱文正猛然想起,那天跟罗贯中的对话,决定冒险一试。
既然来了大明,就要争取做些改变,不然两三百年后,明朝还是亡于党争,做了他人嫁衣。
朱文正当即说道:
“既然叔父担心有人私德有亏,何不大力扶植刘伯温,以制衡群臣呢?”
这就是那日罗贯中说得平衡之道,你不是担心李善长吗,再扶个人起来,与之对抗啊?
谁知,听到这话,朱元璋苦笑一声:
“你当叔父没想过?李善长已经管了许多事情,我故意将司法交给刘伯温,就是想让他平衡朝中势力,维护法度实施!
可刘伯温终究势单力孤,难以起到应有之意!”
这话不假,即便历史上刘伯温被赶下台后,朱元璋也没提拔淮西集团的人接班,而是任命杨宪为左丞相,牵制李善长这个右丞相的意图,十分明显。
朱文正不死心,又接着问道:
“如果刘伯温实力不足,何不再提拔一人?”
朱元璋哑然失笑,觉得这个侄儿虽然真心为自己着想,但显然还是把事情看简单了,便说道:
“你当皇帝这么好做?想提拔谁,就提拔谁?你告诉叔父,放眼满朝,还有谁人可以担当此任?”
朱文正一愣,猛然意识到,这当真是个问题!
做领导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受制也很多,并不是想用谁就用谁,往往是手里有谁,才能考虑用谁!
比如想要牵制李善长,芝麻绿豆的官肯定做不到,至少也得在中书省里挑吧?
此时的中书省,李善长自己不用说,徐达和常遇春只是挂个名,常年在外打仗。
廖永忠就算不是李善长一伙,也是淮西老乡会的。
汪广洋倒是个人才,可这人只图自保,夹在大家中间,左右不敢得罪,索性做了个点头和尚,遇事只管点头,一心撞自己的钟,摸自己的鱼。
杨宪此时刚进中书省,根基还不牢,也无力抗衡李善长。
就连以刘伯温的名气和才华,也对抗不了李善长,你让朱元璋到哪儿找人去?
朱文正皱眉思索半天,还真是无人可想。
他没注意到的是,就在自己苦苦思索时,朱元璋却两眼紧盯他,目光炯炯有神道:
“叔父有意,调你进中书省,你意下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