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李文忠遇袭(2 / 2)
但他悍不畏死,凶猛向前,竟在乱军之中亲手斩杀了北朝大将少贰武藤新左卫门。
接着,菊池武光又指挥南军,对北军本阵展开猛烈围攻。
凶残的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到半夜,两军将士无论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饱受摧残。
北军主将少贰赖尚,终于再也撑不住了,只能率领残军,趁着夜色拼死逃出。
这一战,让菊池武光在整个倭国都声名大噪,极大震慑了北朝幕府。
一直到今天,在日本还留下他的许多传说。
比如,据说在经过山隈原附近的沼川时,菊池武光曾在河水中清洗太刀上的血污,自此之后,沼川就被更名为太刀洗川。
这一带则被称做太刀洗町,町内的菊池公园中,还建有菊池武光的铜像,并有“九州第一铜像”之称。
这么一个狠人,显然不好对付!
李文忠先开始还搞不清倭军意图,待见到倭国战船横冲直闯,将吴军搜集的渔船尽数击沉。
李文忠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坏事了,虽然他并不清楚倭国为何要这么干,但这却不妨碍李文忠作出正确的军事决断。
李文忠边打边退,果断指挥部属撤往附近的大顶山。
与此同时,陈友定一直紧紧咬在身后,而倭军已如潮水般下船,凶猛涌向这边。
这一时期倭军使用的铠甲,可以说五花八门。
倭国经历早前蒙古入侵后,已经逐渐减少华而不实的大凯,开始大量使用胴丸、腹卷。
相比大铠来说,胴丸、腹卷上半身部分的重量减少,同时身体其他部分的防护却比之前有所提升,防护走向更合理化,例如面具、喉甲、手甲及护腿甲等铠甲也开始出现。
士兵和一线武士为了灵活方便,使用的铠甲走轻巧化路线,而高级武土的铠甲强调防护,一边继续重装化,一边走向华丽,甚至连缝接铁片的丝线,也多配以不同颜色装点。
另一方面,倭国由于长期战乱,无法稳定牧场经营,马匹数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南北朝交战地点又多为山地,骑兵无法展开,这促使倭军形成,以集团步兵战为主的作战方式。
尤其是地形崎岖的南朝,更是以步兵见长。
倭军另一大特色,就是喜欢大量使用“指物旗”。
所谓“指物旗”,其实就是一面小旗子,上面涂有颜色和图案,用来区分敌我,标识部队归属,使用时插在士兵背后,看起来高大威猛,又好辨认。
据说“指物旗”起源于华夏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动荡的小国最先开始使用,以免在频繁的内战中,打到敌友不分。
但华夏军队使用的数量很少,通常十个人左右,才会有一面,也有完全不用的,只用旗手即可。
倭军却是完全不同,所有士兵都必须插上“指物旗”。
如此一来,倭军身高的问题被完美掩盖,再加上旗帜众多,给人一种盛气凌人,威风八面的强大气势。
尤其这些都是参加过南北战争的倭军精锐,一出手就是杀气腾腾!
只见倭军旗帜铺天盖地,长枪如林,武士刀泛着点点寒光,势如潮水般的汹涌冲向吴军。
李文忠一见对方气势,顿时急促大喊道:
“全体上山!列阵防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