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章 胜负难料(1 / 2)

加入书签

朱文正使用的这种新武器,有个非常牛逼的名字,叫做“火龙出水”。

当然,这并非原版,而是朱文正改造过的。

原版的“火龙出水”,神乎其神,简直就是人造鱼雷。

它最早见于明代焦玉《火龙经》及茅元仪《武备志》两部军事著作。

据文中记载,火龙出水的主体为5尺长的毛竹一节,前后用木头分别雕成龙头和龙尾。

龙腹内装神机箭数枝,龙头及龙尾下每侧安装半斤重火药筒一个,总计四个,为飞行提供动力。

战时离水三四尺点燃火药筒,可在水面上飞出二三里远,当筒内火药燃放完毕之时,龙腹内火箭即可飞出,焚烧敌船。

这是一个非常玄乎的设计,现代科学家曾依据描述仿制,并用电脑多次模拟,但无论怎么做,这玩意都不具备实用价值。

因为四个火药筒,根本就无法保证飞行稳定性,龙头龙尾的造型,也不符合空气动力学,无端制造阻力,更不用说,里面还有可以飞出的火箭?

不要说以古代的技术条件,就算是现代工艺造个这玩意,想要达到书中效果,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如果“火龙出水”真这么好用,为何明军从未见实际装备,就连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舟师篇里,也从未记载过这玩意。

说到底,这很可能只是古人臆想出的试验品。

但朱文正将其做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去掉华而不实的龙头龙尾,去掉不可思议的内置火箭,取而代之的是,在里面装填大量火药。

发射方式也不是扔在水上充当鱼雷,而是捆在船两侧充当火箭助推。

如此一来,简单明了,大功告成!

只见七条火船,带起一阵疾风,势不可挡的冲入汉军阵营,瞬间就点起一片火海。

汉军全是高大楼船,平时看起来有多拉风,现在烧起来就有多火爆!

只见大火燃起数丈之高,几乎直冲云霄,“噼啪”声络绎不绝,响彻鄱阳湖面,汉军战船被铁索连环,一船起火,连接成片,延绵数十里,几乎全是熊熊燃烧的火光,远远看去,仿佛整个天地都在燃烧。

一个个汉军士兵化作赤红的火球,在战船上四处奔嚎,不断有人在绝望下,穿着铁甲跳入湖中,宁可被水淹死,也不愿活活烧死。

鄱阳湖上浮尸遍地,肉焦尸糊之味充鼻灌顶。

陈友谅亲眼看着自己花费巨资打造的数十艘楼船,被焚毁一空,兵士死伤无算,心中一阵剧痛,脚步踉跄,差点摔落湖中。

“朱文正!怎么又是你!——”

此时此刻,盯着朱文正的可不止一个陈友谅。

常遇春挺身站立船头,眼中充满钦佩:

“大都督果然名不虚传,昨日阵斩张定边,今日又火烧陈友谅!痛快!痛快!”???

俞通海、廖永忠一阵感慨:

“说来惭愧!大都督并非水军出身,却比我等更精通水战之道,实乃当世奇才!”

大将郭兴满脸都是兴奋,冲着朱元璋报喜道:

“成功了!成功了!大都督真乃神人也!”

朱元璋大步走到船头,汉军带来的强烈压迫感终于一扫而空,他心情大悦,面带微笑,神情欣慰的说道:

“家门大幸,国家大幸,得侄如此,何愁天下不定!”

朱文正正站在快船上,指挥众人奋力划水,突然鼻子一痒,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怎么回事,难道有人在骂我?

…………

夜幕降临,吴军大营是欢声一片,人人斗志高昂,经此一战,汉军水军折损过半,虽然吴军兵力仍不占优势,但已经能看到胜利的希望。

唯独朱文正躺在自己的营帐中闷闷不乐,丁普朗和张志雄的战死,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

丁普朗是赵普胜的师兄弟兼好友,张志雄曾是赵普胜的得力干将,两人极有可能知晓赵普胜的底细,朱文正还想打完仗后找两人打听,弄清那晚的黑衣人到底什么来历?

谁知道,他们两人竟然在同一天战死!

朱文正在这儿发呆,门帘却被一根木棍挑起,小朱棣挥舞着木棒咿咿呀呀走了进来:

“大兄!你怎么不去吃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