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8章 我是良民啊(1 / 2)

加入书签

此行,比大家意料地还要快上不少,不到一个月,便到盛京不远处的海面上。

说是不远,其实是相比较来说,船不能直接到盛京,只能卸了货,再走陆路到盛京。

光是卸货就许久,要不是有那三百士兵,不知搬到什么时候。

所以卸货也很快,而此时,宫里,安和帝收到了消息。

“孙公公,你是说,父皇和李大人还有出使海外的张大人到海津镇了?”

“是,陛下,奴婢估摸着,李大人今日便能进城,明日一早,陛下在金銮殿见到李大人和张大人。”

跟孙洪公公猜得一样,有太上皇在,李意卿他们顺利进了盛京城。

不过那三百士兵,只进了午时人,兵马司出了不少人看着,还帮着搬东西。

次日,李意卿天没亮起床,然后和张自新到宫门外守着。

“李大人,许久未见。”

李意卿看过去,见是冯大人,比起几年前,冯大人苍老不少,头发不止发白,额头又稀疏了不少。

“冯大人,多年未见,近些年可安好?”

“好得很,老夫都有曾孙了。”也想致仕了。

这不,天没亮就要到宫外守着上朝,唉。

钱大人也走过来,相比前几年,肚子又大了不少,李意卿对着钱大人作揖。

“钱大人,许久不见,近来可安好。”

“哎,李大人,本官不好,没有你在盛京,户部的进账都没以前多了。”

这李意卿可不信,不说别的,那镜子就为大兴挣了不少。

以前李意卿不时又给朝廷出个主意,户部又能进账,李意卿去福州之后,户部就只剩下先前的物件了。

钱大人不过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张自新也给两位大人行礼,“钱大人,冯大人。”

“这位就是出使海外的张大人吧?”

张自新点头,而后笑道:“是的。”

钱大人忽然想到什么,双眼一亮,“张大人,本官记得出使前,朝廷还拿了不少茶叶和丝绸还有琉璃。”

“钱大人,这些,下官和西域的人都换了新的粮种和一些金银细软。”

“金银好啊,金银好。”

等上了朝,由李意卿牵头,“臣李意卿参见陛下。”

“臣张自新,参见陛下。”

“免礼。”

两人起身,由张自新说着此次出使海外的事情,别说,朝堂的大臣们听着张自新说的话,都入迷了。

最后,张自新大声道:“陛下,海外有很多个国家和部落,臣去了两年,其实多数是在海上,不过臣换了不少粮种回来。”

要说,张自新这次换回来的东西,李意卿最开心的是橡胶树了,还有棉花红薯藤这些。

“张爱卿出使有功,封为漕运外司正四品同知。”

“臣,谢陛下恩典。”

四品,时年刚好四十,不惑之年,若说跟李意卿比,那可比不上。

但是比不少年纪大了,还在五品上辗转的官员好多了。

这些年,全靠他们张家的银钱才升上来的,这次是他自己升的四品官,张自新不止开心,还很满足。

“李大人,这几年把漕运外司好好掌管,盛京这边也需要你。”

李意卿看向面色温和的安和帝,弯腰作揖,“是,陛下,臣此次回去,定当好好处理漕运外司一切事宜。”

退朝后,李意卿和张自新到宣政殿商议漕运外司的诸多事宜。

“陛下,出使海外是可行的,臣提议,不若带着商贾出海,由官府护航,收几层利,这样朝廷不止可以和西域往来,还多了些收益。”

安和帝沉思一想,觉得李意卿说得在理。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陛下,李大人说得在理啊。”钱大人是最先赞同的。

这不,扯着身边的几位大臣说话,沈浩倡就不用说了,是李意卿的老丈人。

而且此事一听就可行,最后宣政殿内,君臣一致通过此次提议。

盛京招商的事就交给钱大人了,招商是李意卿提议的。

所以就这么叫了,不过招商确实很贴切。

李意卿到沈家拜访,沈家人关心着沈舒窈和两个外孙。

次日,没几日,李意卿便和张自新起程回福州了。

招商的事不着急,下次出海,还得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也是张自新带着出使,毕竟刚回来,也不能又出去,这些人都是有自己家人的。

也不是就薅张自新一个,是他熟门熟路,下次他还要带上匡建树和商贾还有漕运内司几个官员。

等再出使一次之后,便不用每次张自新都出门了。

李意卿和张自新赶在入冬下雪之前到了福州,其实福州不下雪,但是他们不是坐船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