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7章 交钞下乡?(2 / 2)

加入书签

赵鼎说道:“现在七路推行新农政,其中牵涉到均田承租,租田后,许多百姓是需要钱购买农具、种子的,臣这段时间去应天府乡间专门走了一趟,新农政目前全面深入下去,最大的阻碍已经不是朝堂官员的阻隔,而是实际民情。”

赵宁立刻就知道秦桧到底想干什么了:给农民贷款。

这一点他赵官家怎么可能没想过。

当时刚刚让陈东在京畿路处理宗室良田的时候,他就有考虑过。

只是当时时机尚未成熟,后来秦桧私底下也向他提过,当时他没有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也很简单,王安石的青苗法失败在先。

王安石的青苗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意思是,朝廷以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在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将提举常平司里的粮食贷给农民,缓解民情,等秋天收农税的时候,一并收上来。

王安石是在什么大背景下提出青苗法的呢?

总所周知,大宋朝百年良田开荒力度前所未有,那么对农业的扶持自然也是前所未有。

农民需要钱购买农具、种子,有时候一打仗,赋税沉重,农民倾家荡产,只能借贷生活。

于是,宋代民间借贷业十分发达。

而又因为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部分是佃户,佃户与地主交流更多,于是借贷的主体便是地主和佃户。

地主通过借贷进一步盘剥农民。

王安石便认为,朝廷可以推出借贷,来统一规范这个市场。

这样既可以遏制民间高利贷,还可以让囤积在提举常平司里的粮食成为商品,为朝廷增加收入。

可以富国,也可以减轻百姓压力,还可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于是青苗法出来了,再于是,青苗法失败了。

说到底,青苗法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农业金融信贷的重大突破。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的意义重大。

而青苗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很简单:真正需要贷款的是穷人,而官府又不敢大范围将粮食和钱贷款给真正的穷人,因为担心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官府想要贷的对象是有钱人,有钱人又不需要贷款。

于是,根据黄宗羲定律,青苗法后来竟然成了一种赋税,最后被迫叫停。

赵宁说道:“秦桧说的交钞入乡,与王介甫的青苗法有何不同?”

赵鼎说道:“昔时,青苗法是以提举常平司的粮食折成钱借贷给民间,是朝廷实打实拿出粮食折算的,若是民间无法偿还,则朝廷损失颇大,而此时此刻……”

赵宁立刻问道:“此时此刻如何?”

赵鼎用一种坚定的语气说道:“此时此刻,像民间借贷交钞,是朝廷印出来的。”

赵宁沉默地注释了片刻赵相公,赵鼎有些紧张,说道:“陛下,若是银行来主控交钞入乡,一是朝廷不需要真正花费成本,二是将借贷对象限制在农民,可以增加民间交钞数量,将财富流一部分到农民手中,可缓解天下紧张局势。”

“所以你赞同秦桧的交钞入乡之策?”

“臣赞同。”

赵宁倒是真的觉得赵鼎是绝佳的新政执行人。

银行新政稳定后,他本就打算启动下一步的农业贷款新政了,却没想到赵鼎和秦桧已经提前想到了。

不过听到赵鼎推荐秦桧,赵宁心头不由得感慨。

秦桧可不是什么好人啊!

但是,秦桧的伪装,却让赵鼎也很器重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