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连二并三(下)(1 / 2)
此时的王建国也同样遥望着秦风大军的方向。
他算了算时间,感觉应该差不多了。
对于关羽和张飞二人,无论是林疋还是齐贞,都绝不会低估他们,穷尽自己的能力,派出两万五千骑军搞围点打援,已经是王建国所能掏出最多的兵士数量了。
再多五千人,包围圈以及那些拒马桩的阵型,就不安稳了。
毕竟包围三万五千敌军的包围圈,想想就知道究竟占地多大一片范围,摊薄到这个大圆的某一处,其实已经变得十分脆弱。
如果不是这三层拒马桩的存在,只怕那张飞早就率兵冲出来了,而自己这个包围圈,根本无力阻挡对方的突围。
包围圈一米一米的向前推进,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时辰的情况下,包围圈也就向前推进了二百米的距离。
这不是简单的往前走几步那么简单的事情,那些前排的骑军早已经下马,轮流搬着三层沉重的拒马桩,一点点的向前挪着脚步。
八百米,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即便是以人的速度奔跑,也就两三分钟的功夫。
战马则是要更快,估计一分钟都不用。
八百米,足够王建国在这种晴朗的天气下将密密麻麻的敌军看得一清二楚。
张飞终于还是按捺不住,准备集合突围了。
看样子张飞十分敏锐,知道再这样下去,突围的希望就会越发渺茫,他已经不奢求着和自己的二哥里应外合了。
既然对方已经准备冲锋突围,那么再缩紧包围圈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王建国迅速命令全军,整肃阵型,所有骑军列立三层拒马桩之后,列阵迎敌。
突围这个事情,王建国在军中学过许多经典战例,但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突围的目的都是要破其一点,只要赶在身后敌军的加速合围之前把包围圈破开一个口子,便可以顺利逃出生天,对于战机的把控还有瞬间的战力爆发要求极高,区域性的以多打少并不被对方拖入混战的泥潭是重中之重。
如果以上帝视角向下俯视,便可以看到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上,双方的兵力部署情形。
最中央的位置,三万五千人整齐的排成了五个骑军方阵,据中央骑军方阵八百米远的地方,一个巨大的略显稀疏的包围圈整整齐齐的围绕着他们。
三层拒马桩一个挨着一个,拒马桩的后面是三层整整齐齐的骑军严阵以待。
五个骑军方阵当中的一个率先动了起来,轰隆的马蹄声响彻整个战场之上。
西南方向!
这只骑军的速度极快,瞬间便冲锋到拒马桩之前,毫不犹豫的撞了上去!
在付出了近两千人的牺牲之后,这支骑军方阵终于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
传统的前装填式步枪,在这种进攻的态势下,显然没有机关枪或者自动步枪来的得心应手,只来得及进行两次齐射,便不得不抽刀和敌人进行最原始的肉搏战。
拒马桩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更大的战术目标则是要阻滞对方突围的脚步,让其他方向的骑军向此处合围。正西和正南两个方向的骑军开始快速向西南方向支援移动。
张飞麾下的第二、三个骑军方阵此时也动了。
他们分别向着正西、正南两个方向杀了上去!
好狂傲的张飞,居然选择同时向着三个方向突围!
就在这两个骑军方阵与包围的敌人展开战斗莫约一刻钟之后。
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骑军也向着就近的骑军方阵支援过来。
与此同时,地处于正东、正北的包围守军因为距离正面战场有些距离,绕路太远,因此选择了骑马走进拒马桩,朝着正中央的方向驰援过来。
就在此时,第四个骑军方阵动了。
七千骑军以霸蛮无比的姿态和无与伦比的速度,向着东北方向这狭长的唯一通路冲了上去。
一旦拉扯开包围的阵型,敌人的军中则自然出现缺口,而张飞此时正是要利用敌人移动的时机,打时间差!
这七千人显然起了巨大的作用。
原本已经进入拒马桩阵内的正东、正北两个方向的骑军赶忙向着东北方向移动,力求把这七千人包在当中,一口吃掉。
可这样,正东和正北两个方向便会出现防守的空缺。
于是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的援兵还没有和敌军接触,便接收到命令回防正东和正北两个方向。
此时,战场中央最后一支骑军动了。
方向,西南!
原来从一开始,张飞突破的目标就是这里,什么三方突围,什么东北方向,不过是他为了拉扯防守阵型所做的佯攻。
即便这佯攻是如此义无反顾且不计代价。
处于正西和正南方向突围的两部骑军就像是膨胀螺栓的两侧支撑,原本向西南方向突围的第一只骑军就像是电钻的钻头,而最后这仅剩的一部骑军,则像是一颗锋锐的钉子,狠狠地楔在了这道缺口上!
与此同时,西方和南方的两部骑军也向着西南方向围拢过来,西南方向的压力骤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