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讨说法(1 / 2)

加入书签

方翰民的话反映了红星制药厂基层职工的实际情况,却惹得总工程师老夏不高兴,为了平息夏总的怒气,他赶忙解释,说他丝毫没有贬低基层职工的意思。

这番解释安抚了老夏的情绪,却引得主管生产的王副厂长更加不瞒,“方翰民同志,你才来几天?红星制药厂建厂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你嫌他们文化素质低,没有科学素养,没有这些基层职工,能有今天的红星制药厂吗?”

“王厂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基层职工全员素质有待提高,并不是贬低他们。”方翰民涨红着脸为自己辩解。

“行啦,你自己也只是临时工出身,现在有点地位了,就瞧不起基层职工,你这种思想意识是错误的!”

老王这样上纲上线,让袁厂长看不下去了,“你们就此打住吧,连思想意识都出来了,放在前些年,再往下说就要出麻烦了!我认为翰民同志的本意是好的,他并没想贬低任何人。基层职工为红星制药厂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事实,但他说职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话也没毛病,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以前能适应工作需要,并不代表他们也能适应以后的工作,一二车间现在采用的新工艺,如果不培训,有几个人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如果任由王副厂长和夏总唱双簧,在他俩的合力打压下,不仅会严重打击方翰民的工作积极性,红星制药厂的未来也将葬送在他们手里。幸亏有袁厂长主持公道,他的一席话,让老王和老夏不再跟方翰民喋喋不休了。

刚才的一幕显然跑题了,袁厂长提醒大家回归会议主题,“接下来,请人事科对富余人员的学习培训做出安排。”

人事科长老侯完全支持方翰民的设想和建议,他略加思索后说道:“我谈一下初步设想吧,为了满足全厂职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需要,我建议成立红星制药厂教育中心,该机构在对职工开展正常教育培训以外,还可以为那些有业余学习热情或兴趣的职工提供帮助。当然,教育中心的首要任务,是为培训一车间的下岗职工提供服务。”

这条建议马上获得袁厂长赞同,“成立教育中心?这建议不错,基层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厂里可以适时对他们进行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办夜校等业余学习班,采取自愿的原则,给那些有志于提高自己文化水平的职工,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

“成立教育中心的设想是不错,红星制药厂毕竟是好几千人的企业,除了满足职工正常培训的需要,还有一些职工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厂里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场所,也算是尽到了责任。但是,无论职工正常培训还是业余学习,总得有教师吧?师资问题怎么解决?”老夏作为总工程师,他支持创办教育中心。

“这个嘛,我还没考虑好。”侯科长被问住了。

方翰民在提出临时安置一车间富余人员建议时,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管即将开始的富余人员培训,还是将来的教育中心,师资问题主要从厂里解决,实在没有资源,可以从社会上聘请。”

“厂里怎么解决?从社会上聘请,不需要花钱吗?”王副厂长总想安于现状,他认为这些事情纯属自找麻烦。

“说起来,即使不算已经退休的老科技人员,红星制药厂在职的大中专毕业生,好歹也有三四十名,可以通过人事档案,查到这些科技人员的特长,比如学生时代的数理化学习成绩,然后根据他们的特长,从中挑选出数理化教师。如果实在挑不出来,从社会上聘请一部分,我认为这个钱值得花,而且红星制药厂从哪儿都能省出这两个钱。”方翰民是技术科长,既然出席这次会议,该说的话他都想说出来。

“你让本厂科技人员去教书,手头的工作不干了?”

“据我所知,厂里的科技人员,工作岗位绝大多数都在机关办公室,手头真正有技术工作的,几乎没几个。大家都清楚,在机关科室的科技人员,基本上都在做行政工作,每天让他们给培训班或学习班讲一两节课,不算多么艰巨的任务,我们技术科就有十余名老科技人员,他们完全处于闲置状态。当然,为了鼓励讲课老师的积极性,厂里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补贴。”

“方科长这办法能解决大部分师资问题,但怎么给他们考勤呢?比如说,某人上午九点到十点给培训班上了一堂物理课,下课后他应该回到工作岗位,还是全天都不用上班了?”

袁厂长抢先说道:“当然要回工作岗位,每天上一两堂课就回家,那也太轻松了!为了鼓励他们备课上课的积极性,同意翰民同志的建议,给任课老师适当补贴。”

“培训下岗职工虽然是个好主意,就怕有些职工听不进去呀!大家要知道,这些淘汰下来的富余人员,都是些文化基础非常差的职工。”一车间主任苏文权不无担忧地说。

“听不进去也得听!反正不着急,大不了让授课老师讲的慢一些,使绝大多数人都能听懂。”

“问题是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学习,他们坐在课堂上,简直就是受罪,你让他怎么听得进去!”

袁厂长点了点头,“也许有你说的那种人,但你要给他们讲清楚,让富余人员接受文化课的学习培训,是他们待岗期间的任务,他们应该知道,完不成工作任务,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真有把学习视为受罪的人,那他就不适合待在生产岗位,而应该去当清洁工!”

蒋国新和徐辉组织的培训考试结束了,根据新工艺的要求,部分不符合条件的职工被淘汰下来成为富余人员,共计三十七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