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9章 当群演(2 / 2)

加入书签

于既明笑眯眯的,特别开心,不断打量自己这身衣服,嘴里念叨着陶渊明。

≈lss=≈adv≈≈g初砚摇摇头,对爷爷的反应有些无奈,看起来老爷子已经完全忘记探班的初衷,融入群演生活体验而不可自拔。

罢了,他老人家开心就好。

没过多久。

爷孙俩接到了工作人员的通知,说是要开始拍摄了,让他们准备“就位上岗”。

初砚本想去给岁岁闻池打个招呼,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事儿呢。

工作人员拦住他,笑得贼兮兮:

“就当给他们一个惊喜嘛!”

初砚心念一动,当真打消了原本的计划,默不作声跟在工作人员身后。

很快他们来到村子里规划的学堂位置,按照编剧的设定,这里也是所有嘉宾们第二环任务的交汇点。

也就是说,任何嘉宾想要完成第二环任务,拿到第三环任务的提示,全都必须经过学堂的考验。

学堂原本设置只有一个夫子,兼任校长和老师两个角色。

现在有初砚于既明爷孙俩,干脆就把两个角色分开——

于既明为夫子,初砚为助教。

有关他们需要对嘉宾进行提点和互动的剧本,则分别发放到两人手里。

于既明大略读了一下,只一眼就扫出里面的问题:

“这里考题的知识点写错了吧?”

工作人员接过去,翻半天没看懂:

“这、这……我去问问编剧!”

剧本里写的是要嘉宾们成为夫子课堂的学生,经过学习,在考题上拿到及格分,才算过关。

而这些考题并不简单,是根据古代科举考试来的。

当然,不可能让嘉宾们学个一两天就考策论这么夸张,考的是相对容易的贴经墨义,也就是所谓的背诵默写。

这个古代版的背诵默写,难就难在考校内容不是学生都能背的“锄禾日当午”之类的,而是真正从四书五经里出的原句,还是那种比较生僻的部分。

这年头能把四书五经通读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但是,于既明却在淡淡扫过一眼后,就看出了错误。

工作人员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大佬之风,不敢耽搁,赶紧跑去请教了编剧。

没想到连编剧都是一知半解,许多内容是直接摘抄的上。

经过查证后发现……真是他们资料出了疏漏!

拿着重新校正版的剧本回来,工作人员满脸崇拜:

“老爷子,您真有文化!”

于既明笑着摆摆手:

“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嘛!”

工作人员好奇:

“哦?您是语文老师?”

于既明正要摇头解释。

又有人来提醒说拍摄马上开始,所有嘉宾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