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一章莲花盛开的地方(1 / 2)

加入书签

徐钦回到海蕃司的时候,已经是大雪漫天。他带着满载的船队归来。

这一天海蕃司的港口被特意腾出来,给他带回来的船队停靠。

倭国之战已经陆续传回了大明,陛下把神机营派到北边训练,没想到徐钦干出这么大的动静。

先是直接打到了朝鲜的开京城,逼迫朝鲜一起出兵攻打倭国。

只是打下了对马岛之后,还不甘心。胁迫朝鲜军队一起横渡大海到了倭国。

在倭国打了四个多月,这期间张辅还把神机营主力给调走了,仅凭七千人主力。

在朝鲜军队半夜逃走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击杀倭国将军足利义持。击败倭国六万军队。

扶持后龟山天皇登基,迫使倭国割地赔款。光是一个石见银矿,每年产量就可以两百万两。

这还不包括伴生的铜矿、铁矿、铜也有几十万斤。此外每年还要给带大明带来硝石、硫磺、还有青壮劳力。

现在倭国南北朝对立,双方为了更好的压倒对方,不得不求助于大明。

徐钦下船那一天,已经快到年根底下了。迎接他的钦差是杨士奇。可见此时朝廷对徐钦的态度。

朱棣下圣旨,给徐钦加定海广威将军,海蕃司再次提升一级,变成四品衙门。属员筹划有功都跟着提升了一级。

朱棣还特意提到徐镐,提拔成为轻车都尉了。徐家两个儿子韦大明万里奔波。朱棣是满意的。

这一年多,随着恩设榷场、海蕃司的正常运转。朱棣自己的海库不算是奇珍异宝,海外方物。

光是白银就差不多上百万两。而户部更是从这两个部门抽了税银一百五十多万两。

从倭倭国石见银矿送回来的一百二十万银子,五十六万是皇家银号的。因为银票已经给了大名。

这部分必须冲账。

剩下的六十四万两进了户部的口袋,算是神机营的军饷和费用。

海蕃司的大明皇家银号,光是存储的白银就已经到达了八百万两。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有八百万两白银,就有八百的银票在外面流通。大皇家银号的银票非常坚挺。

很多商人纵然不做海上生意,也愿意把银存入。皇家银号已经按照计划,南京、扬州、福建等地开设了分号。

杨士奇宣宣读完奖励的圣旨之后,还有第二道圣旨,那就是徐钦跟郡主择日结婚。

“恭喜公爷,开疆拓土扬威异域。”杨士奇很高兴的说道。

“那里是我自己的本事,都是陛下支持和朝廷诸公的宽容,否则哪有几天的事情。给诸位添麻烦了。”

花花轿子人人抬,徐钦知道他在外面强迫朝鲜,出兵倭国恐怕朱棣和这帮大臣在国内顶着巨大的压力。

因为总有那些读书读傻了的,讲什么仁义,说什么不征之国。

对于大明朝的百姓受苦,他们视而不见。甚至稍微有点怨言,就被他们说成刁民。

但是看不得大明对别的国家不好,否则就是有违圣人之道,要以德服人。

他都能想到那些借口,什么擅起边衅,什么不征之国,什么违背祖制。

他们看不到巨大的收益,看不到大明获得的好处,就生搬硬套书本,生活在以德服人的自我陶醉之中。

仿佛永乐圣人的话,就能太平盛世一样。不能太平盛世就是帝王做的不够好。反正跟他没什么关系。

少年人取得如此战绩难免心高气傲,居功自大。可是杨士奇没想到徐钦的认知如此的清晰。

不但不居功自傲,还把这一切功劳都给了朝廷。

“公爷太过自谦了,如果没有公爷敢为天下先,哪有今天的成就。”杨士奇真心实意的说道。

“如果没有大明的强大,和陛下的开明,恐怕我走不到朝鲜,十三道金牌就追来了。我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不过是陛下和朝廷宽容大度罢了。”

徐钦这次不是谦虚而是说的真话。如果大明不强大,哪里能轻易胁迫朝鲜,如果朱棣不背后默默支持,他怎么能拿回济州岛,怎么敢在倭国等决战几个月?

后勤补给就坑死他了。朱棣终究不是宋高宗,自己也当不成岳飞。

两个人的话一切都在不言中。

朱棣非常满意徐钦的所踪所为,因为带着关关和绾绾,甚至一路行来所有的战略和想法都没有隐瞒。锦衣卫自然也就及时知道了。

朱棣知道的很清楚,徐钦的每一步他都很清楚。

直到交趾造反,他把张辅调走却没有给徐钦命令,就是任凭他自己选择。是战是撤退,就看徐钦自己的选择了。

他没想到徐钦竟然选择战,带着七千孤军对抗倭国的举国之力。在关键时刻朝鲜两万人逃跑的情况下,他竟然击败六万倭国军队。击杀倭国幕府将军。

顺便还救了朝鲜一万多人。最后顺便逼迫倭国签订了如此的条约。

简直就是抽倭国的血脉,来强健大明的筋骨。这一战打出了大明君臣的信心,也打出了大明的的尊严和傲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