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姑苏金陵走(附录:《宝积经》40)(2 / 2)

加入书签

特点鲜明,如诗所绘:“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平生只见山里寺,今日来看寺里山”;“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

仔细观看,稍加想象,丘如蹲虎,蹲虎如丘:二山门像老虎头颅,洞门如老虎嘴巴,窗洞似老虎眼睛,两边石碑是老虎耳朵,两旁树木好像老虎胡须,门前露台如同老虎舌头,环山河水好似老虎口水,山丘好比老虎脊梁,宝塔宛如老虎尾巴。

史料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宣战时,吴王阖闾受伤死于返程途中,归葬于海涌山。

为了保守吴王墓的秘密,在吴王下葬三日后,盛传其霸气凝聚成白虎,蹲于海涌山上。

从那以后,便有了虎丘称呼,且沿用到今天。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曾多次发现墓门,推测是吴王墓,但因墓恰巧就在斜塔底下,担心开挖会影响到斜塔,故而只好作罢。

斜塔岚浮,却是只真正保护吴王墓的白虎。

向前不远,是二山门,即断梁殿:主梁拼接,斗拱托梁;独具一格,含真藏古。

穿门北上,路西有古井憨憨泉:上盖铁盖,周有栏杆。

继续上山,路东有试剑石:中间裂开,酷似剑劈。

往北前进,路西有枕石:圆卵蜒蝣,状如大枕。

再向前走,便是虎丘中心千人石:形如盘陀,色如紫缯;平坦如砥,高下如削;广可数亩,大容千人。

相传,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埋葬了三千宝剑和大量财宝。

为保守秘密,吴王夫差赐鸠酒于此,设鹤舞助兴;千余名修墓者在此饮酒,鸠毒发作,惨死于巨石之上。

血流成河,染成红色;天长日久,遂成暗红。

为扶正祛邪,消灾免祸,超度亡灵,在巨石北侧,建有一对石经幢:西北的八棱形,刻有二十尊佛像,为陀罗尼经幢;东北的方柱形,上覆四角攒尖顶,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幢。传说,到了晋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说法。

虽满腹经纶,口吐莲花,吸引“千人座”,但信者寥寥,疑者多多。

于是,生公聚石为徒,与谈至理;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

讲经佳话,脍炙人口,元代顾瑛有诗描绘: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抬眼东北角,有一白莲池;池中央,有一方顽石,叫点头石:外表方棱出角,像是点头称是。

转身向左,迎面有“虎丘剑池”四字,苍劲有力。

过了“别有洞天”,眼前就是“天下第五泉”的剑池:石崖两片,陡峭高耸,拔地而起,锁住一池绿水。

池形狭长,南稍宽大,北微狭窄,形似平放宝剑。阳光斜射,寒光闪闪,即便炎夏,也觉凉凉飕飕。

石桥拱形,飞悬半空,倒影水中,神奇惊险。苔藓满壁,藤萝倒挂,透壁望塔,如临深渊。导游说,剑池是因埋剑和寻剑而形成的。

据《吴地记》载,因以扁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故以剑池名。

据《元和郡县志》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

孙权穿之亦无所得,所凿之处遂成深涧。

公元1512年,唐伯虎、王鏊等人因池水干涸,发现墓门,留下石刻。

1955年人民政府整修虎丘,疏浚剑池。

在戽干水后,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了一丈多长的隧道。

尽头呈喇叭状,容四人并立,并竖有石板,形似墓门。

为确保上方岩寺塔的安全,未作深入发掘,随即进行封没。

种种迹象表明,剑池存在着某种秘密,应是为掩护吴王墓而设计开凿的:从上面的第二泉用暗沟将水引到剑池,再从剑池用暗沟将水引到白莲池,然后从白莲池用暗沟将水引到养鹤涧。

但吴王墓是否就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还是千古之谜。

再往上走,就到了山顶。抬头仰望,是虎丘塔:四周八角,八面开窗;上下七层,将近50米。

楼砖塔,高耸入;古朴雄奇,气势磅礴。走到塔东,面西观察,不难发现:塔身向东北倾斜,且右侧呈弧形曲线。

据介绍,古塔建造于959年——961年,比比萨塔早完工390年,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

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八度,被称之“中国比萨斜塔”“东方比萨斜塔”,“世界第二斜塔”。

据推测,和意大利比萨塔一样,建塔时就开始倾斜;最后一层塔有点偏向左边,就是为了改变重心,纠正倾斜。

而究其原因,偏斜是塔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因为山顶岩面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填土高度不等,西南薄,东北厚。

加上地下水流影响,地表雨雪渗透。

难免塔基有硬有软,硬软不同;沉降有多有少,多少不一。

这样,就造成了塔身倾斜,塔周裂缝。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塔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不仅倾斜严重,而且裂缝遍布,最宽处高达八0厘米。

为了保护古塔,政府采用了铁箍喷浆、盖板置换、围桩灌浆等多种方法,加固修整,解决了塔身开裂和地基松软问题。

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倾斜裂缝,保护了千年古塔。

顺着原路,走下山来;边走边看,边想边悟;虎丘美景,天下独绝:丘绝在假,假虎成真;石绝在传,传说惊人;池绝在谜,谜疑千古;塔绝在斜,斜塔东方。丘石池塔,永绝天下;观赏感悟,永无憾事!

斜塔依旧,吴王可安好?

灵岩寺门望古城,山难得!

姑苏河畔旧游船,一水游全城!

景区商业化是必然,连花朝节也是表面文章!

第三天一大早乘动车去了金陵牛首山景区。

初进牛首山,一座方塔引起了我的兴趣,金光闪闪的“牛首胜境”四个大字透露出一股让人肃然起敬的气息。

同行的导游介绍,这是风铃塔,内挂了400个风铃。走近游览,微风徐来,清脆的铃音十分悦耳,闭上眼细细聆听,那种宁静恬然就从心田里蔓延开来。

沿着天阙路一路往山中深处走去,两旁的花木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混合着泥土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

贪婪的呼吸未够,我们来到了第一站,佛顶寺。

据说这是山上佛祖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由隆相法师亲自选址,按照唐代寺庙风格建立,内分多个功能区。

入寺参观,恢弘的建筑景观让我折服,寺内景观颇有些日式的感觉,处处皆景致,对细节的刻画十分完美,让人感觉静谧、深邃,这不正是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宇宙的禅趣意境吗。仰首远眺,远处一方“天印”与牛首山遥相呼应,目下一片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转过头,远处山坳耸立的高塔也尽显唐风古韵,宛如把我带回到贞观之治的盛世场景。它叫佛顶塔,塔身九级四面,巍峨而又深情的俯视着脚下这方净土。

拾级而上,走过佛顶塔不久我们就来到了久违的佛顶宫。

原本以为不过是一个设计精美的宫殿,然后我又错。

导游告诉我们,佛顶宫不单是宫殿,而是地下宫殿。

这是世界鲜有的深坑建筑,总体高度近90米,是现代建筑艺术的一个崭新景观。

珍宝状的“小穹顶”以及袈裟状的“大穹顶”补缺了牛首二峰,使“牛首”的名号更加挡住无愧。

整个精美的建筑设计让我们惊叹不已,以这样的场所来安奉佛教圣物舍利,想必也是极好的了。

金玉其外,内部如何呢?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一探究竟。

乘坐电梯到达佛顶宫的内部,从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起,可能叹为观止已经无法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感受。

浓郁的佛禅文化气息仿佛雾气一般在我们身边氤氲开来,让人不由得心怀虔诚,连隆厚归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也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走过“万佛廊”,来到“舍利大殿”,一路上惊叹声不绝于耳,整个大殿内围绕着舍利大塔,数不清的佛祖、菩萨、飞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感叹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由衷的钦佩设计师和手工匠人的辛勤劳动。

午饭在金陵老门东吃,鸭血粉丝很地道。

下午游夫子庙,夫子庙不见夫子,只见盐水鸭。

午饭后乘动车回到姑苏。

第四天早上开始返程,路过香海禅寺逗留了一下,下午返回了缆镇。

旅游,就是去陌生的地方体验生活!

附录:《宝积经》40

第四十期

宝积经|经文

何菩萨所习法船?谓平等心一切众生为船因缘;习无量福以为牢厚清净戒板;行施及果以为庄严,净心佛道为诸材木;一切福德以为具足;坚固系缚忍辱柔软忆念为钉;诸菩提分坚强精进,最上妙善法林中出;不可思议无量禅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毕竟不坏大悲所摄,以四摄法广度致远;以智慧力防诸怨贼;善方便力种种合集,四大梵行以为端严;四正念处为金楼观;四正勤行、四如意足以为疾风;五根善察离诸曲恶;五力强浮,七觉觉悟能破魔贼;入八真正道随意到岸,离外道济;止为调御,观为利益,不著二边,有因缘法以为安隐;大乘广博无尽辩才,广布名闻能济十方一切众生,而自唱言:‘来上法船!’从安隐道至于涅槃,度身见岸至佛道岸离一切见。如是,普明,菩萨摩诃萨应当修习如是法船。以是法船,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没长流众生。”

佛陀说,菩萨修学佛法是为了利益众生,要渡脱众生出离生死轮回,断除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等四种瀑流,需要有承载众生渡过生死长河的“法船”。菩萨所应修习的是什么样的“法船”呢?

首先,需要培养平等心以救护一切众生,这是造法船的基本前提,也叫作成就法船的因缘。

其次,是修习无量清净戒行而积累无量福德。以此作为法船坚牢厚实的船板。

第三,要以修行布施所获得的果报作为法船的装饰。

第四,于佛菩萨而生清净信心,以之作为成就法船的木材。

第五,除了布施、持戒、净信之外,还要积累一切福德作为法船上坚固的缆绳。

第六,通过修忍辱行而获得的柔软心和忆念不失,作为法船上的钉子。

第七,积极增进菩提智慧,作为最好的船木。

第八,修习不可思议的无量禅定,帮助积聚福德、调伏身心,以此作为造船的匠师。

第九,法船是尽未来际广度一切众生的依靠,是由毕竟不坏的大悲心所支持和摄受的,又是由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法来引导的。

第十,法船在航行的过程中,以智慧力觉照一切,从而防止烦恼怨贼的捣乱。

第十一,从智慧所起的善方便力,可以集合慈悲喜舍四大清净梵行,这是法船最美好的装饰。

第十二,身、受、心、法四念处,是法船上的了望台,帮助法船在航行中,时时观察苦、不净、无常、无我。

第十三,四正勤和四如意足所散发出来的精进和神通力量,是鼓起法船风帆的疾风。

第十四,眼、耳、鼻、舌、身五根,相当于观察法船航道的工具。

第十五,信、勤、念、定、慧五力,相当于强大的载船的浮力。

第十六,七觉分能够觉悟大众的昏迷,是降服魔贼的利器。

第十七,八正道相当于八条正确的航线,法船只要驶进八正道的航线,就可以不受外道解脱法的干扰,随意地到达涅槃彼岸。

第十八,止和观是修行的主要法门,止相当于专心驾驶的船长,观能够确保方向正确。

第十九,法船在航行中能够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不至于偏向生死、涅槃两边。

第二十,把握缘起规律,确保航行安全。

上面从二十个方面说明了度众生到彼岸的法船的意义和作用,而作为船主的大乘菩萨,他们具有广博无尽的辨才,德行名声广布于十方世界,悲心和净行具有无量功德,能够救助一切众生。这些大乘菩萨要极力倡导众生:“来上法船,从安隐道,至于涅槃,度身见岸,至佛道岸,离一切见”。

正如上文所说,所有发菩提心的大菩萨们,应当修习上面所说的“法船”,进而用这条“法船”在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中,救度在无尽生死苦海中漂没长流的众生。

宝积经|经文

又告普明:“复有法行能令菩萨疾得成佛,谓诸所行真实不虚,厚习善法深心清净,不舍精进乐欲近明,修习一切诸善根故,常正忆念乐善法故,多闻无厌具足慧故,破坏憍慢增益智故,除灭戏论具福德故,乐住独处身心离故,不处愦闹离恶人故,深求于法依第一义故,求于智慧通达实相故,求于真谛得不坏法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远离得寂灭故。如是,普明,是为菩萨疾成佛道。”

佛陀指导修学《宝积经》的第四个要点是为了速成佛道而学。佛陀告诉普明菩萨:除了上面所说的三个要点外,还有一个要点:随顺正法的法行,可以使菩萨迅速地成佛。哪些是随顺正法的法行呢?

一、行真实不虚的直心,正观法相而厚集善法;

二、怀有深切的与般若相应的清净悲心,丝毫不放松精进努力;

三、菩萨以追求菩提为乐,所以能够修习一切善根功德;apbiqμνne

四、由于喜乐善法,所以时时能够一心正念,常时现前;

五、由于多闻佛法而不厌足,所以能够不断深入法义,具足智慧;

图片

七、由于菩萨除灭了一切爱见戏论,所以能够具足一切福德;

八、菩萨乐于独处僻静,所以能够远离身心的虚妄之相;

九、菩萨不与恶人为伍,所以他的周围也就没有愦闹妨碍修行;

十、菩萨能够透过现实看到本质,能够以第一义谛为自己的依止;

十一、菩萨专注于追求智慧,以通达实相的如实智为目的;

十二、菩萨不懈地追求真谛,真谛本来不坏,所以最终能够获得不坏法;

十三、菩萨追求毕竟空,因为所行中正而能够真实悟入毕竟空;

十四、菩萨追求远离一切烦恼,因而能够证得涅槃寂静。

上述十四点,就是佛陀所说的菩萨能够速成佛道的办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宝积法门,像恒河一样的广大,本来就不是一下子就能学成的;而我们的色身无常,变化不息,成住坏空,终归于磨灭。

所以我们修学宝积法门,在没有获得正法利益的时候,一定要“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不能因为色身的毁损耽搁了我们成就道业。

宝积经|经文

说是经时,普明菩萨,大迦叶等诸天、阿修罗及世间人,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佛陀说完《宝积经》后,在座的普明菩萨、大迦叶、诸天子、天女、阿修罗,以及人世间的与会众生,无不心生欢喜,纷纷表示要对佛所说的大法,顶戴奉行,积极传播。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星星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

御兽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