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百 爱 神(附录万物作而弗始也)(2 / 2)

加入书签

附录:

帛书本: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通行本〗: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大义:老子是反对“人工制造”的,他提倡人类的一切所需,直接受馈于大自然,也就是回到原始的氏族时代。而在这几句话中,他表述得就更加清晰了:万事万物在其萌动时不要去触发它,生长的过程也不要过分重视它,当它终于圆满之时更不能去占有它。只有这样不人为地介入它的整个过程的行为,才是符合“道”的。

也就是说,老子不仅反对“人工制造”,而且反对人类参与到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之中。比如前文说到的人类“驯化”狗尾巴草,就在老子反对的范畴之内,事实证明,老子是对的。在整个生物圈中,同类相食是非常非常罕见的特例,但由于我们被所谓“小麦”驯化进入了农耕时代,消化硬纤维的盲肠退化之后,一4八场自然灾害就可以让人“易子而食”——看起来的文明进步发展,事实上却蜕变得禽兽不如,这就是人类干预自然、透支自然的结果。

阐述:现当代有许多着名科学家,在穷尽一生的研究之后,投入了宗教的怀抱,他们发出共同的声音:这不可能,如果没有另外一种力量的存在,地球生命的存在,那可是无数巧合精密叠加之后的产物;这不可能,如果没有造物主的存在,这看似纷乱的世界,却循着完美、有序的规律运行着。

这不可能!——当科学家们历尽千辛攀登上真理的顶峰时,却发现神学家们早已在那里等待了几千年。

这则笑话,有可能并不是笑话,而就是真实。

让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哪怕就是今日伤痕累累的地球,如果,将人类抽离,会出现什么情况?五十年或一百年后再回眸一眼,你将看到:蓝色的天空、蔚蓝的海水、绿色的森林草原、皑皑的雪山、和谐的家园……不用怀疑,这一切绝对真实,这就是没有人类的地球!——大自然不仅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还有平衡物质总量的能力,大自然厌恶真空,人类所留下的暂时空缺,将会被另一种和善的动物所替代。

地球,只会越来越好。但这样的假设前提时不可能出现的,人类从一个不强壮、跑不快、无力量,只不过偶尔掉落地面学会直立行走的猴子,好不容易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是不会轻易交出权杖的。老子是最懂人性的,他知道人类的欲望是永不可被满足的,老子也是最懂兽性的,他知道人类在欲望的驱使之下会比野兽凶残万倍。所以,老子不仅规劝人们拒绝“人工制造”,也提醒人类不要干预自然界。如果,当时的人们读懂了老子,人类将不会面临系统性危机,将没有核武器,没有转基因……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描述人类文明——人类向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借了一笔高利贷,从而发展出了人类文明,看起来,人类总体的生活境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物质丰裕、科技发展、寿命提高,因此,不明就里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人类从来就没有这么强大过,没有道理未来会有什么意外。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待到新一轮科技爆炸后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人类毫无疑问是世界的主宰,是人类命运的主宰!可就在下一秒钟,造物主上门讨债来了,他轻松地从地球上抽离了人类。还真别不信这个,《道德经》里就有这样的表述:“天地视49万物为刍狗”,何况人哉!

农耕文明是一种弹性很小的文明发展路径,几年的丰收之后,就能迎来人发展,但一场天灾,又能让人们易子而食,为了避免易子而食这种人道灾难,转基因食品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那么,实验室里小白鼠多代之后失去繁殖能力的现实,就会在人类身上重演。所以,转基因食品灭绝人类的根源,是在人类驯化小麦时就已埋下的。

现在理解老子了吗?“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不要干预自然!

最后一句“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因为前句有“成功而弗居也”,被历代注家理解为“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 不居功不自傲。才会万古长存人民心中,不会消逝”。

可笑之极!

这完全悖离了老子思想,而类似一种当下时髦的成功学或者阴谋论的东西,教导人们不要去追求暂时的功名,更应该去追求留名千古。这哪里是老子会说出话啊?!

这是一句省略句。“功”在此处应是“工作、事情”之意(惟荒度土功——《书·益稷》、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而不是功劳、功名。“居”是“占有”的意思。“成功而弗居也”的意思是:事物终于圆满时,不该去占有它。“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这三句话,如果以鲜花为例,就是在它开始萌动时不要去触发它,在它含苞待放时不要去抚弄它,在它怒放时不要去摘取它。非常完整的意思,就是不要去介入自然规律,试图以人力去影响自然规律。

“是以弗去”省略了一个“道”字,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是以弗去道也”。

“去”是“离开”的意思。如果以竹简本《老子》来说,它就是一本《道经》,根本无《德》卷,书中提及最多的概念也就是“道”,所以此处的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总没有必要言必提“道”字嘛。

翻译:万事万物在其萌动时不要去触发它,生长的过程也不要过分重视50它,当它终于圆满之时更不能去占有它。这种不人为地介入事物发展过程的行为,才是符合“道”的。

第二章完整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因为美能给自己带来享受,所以一味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厌恶停下来;也都知道善,因为善能为自己带来吉祥,从而一味施善行善,其实,这样刻意去做的行为,本身已经是不美、不善的了。

(另加入文字,以联系上下文)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那些关于美丑善恶的划分,其实都来自于我们脑子里的价值判断。比如以下这些我们看似对立的词汇,它们只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与维度而已。

通过“有”和“无”,可以观察到万物诞生或发生的奥秘;通过“难”和“易”,可以考察成就一件事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通过“长”和“短”,可以观察事物的形状、形态;通过“高”和“下”,可以观察到容器的容积与容器内液体的多少;通过“音”和“声”,可以观察音乐是否和谐;通过“先”和“后”,可以观察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一直都是这样的。

(另加入文字,以联系上下文)我们不该用人为的价值判断去看待、分析事物,我们与世间万物同为造物之产儿,在造物主的眼中,我们与万物亦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应该与万物一样,遵循天道,按着自身的轨迹各自发展,互不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

所以,世间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他们不做那些超出自然馈赠而欲赢得更多资源的事,也不试图用言语去描述万事万物,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能让世人从中参悟天道,以此教化世人。

(另加入文字,以联系上下文)我们与万物同存于一个世界,生存空间难免会有大量的重叠,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与世间万物的关系呢?万事万物在其萌动时不要去触发它,生长的过程也不要过分重视它,当它终51于圆满之时更不能去占有它。这种不人为地介入事物发展过程的行为,才是符合“道”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