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门前那段水泥路(附录人类共存思想)(2 / 2)

加入书签

〇 什么是圈动复合力?每一个简单圈子的存在或运动,必定有向心力、离心力和角动力的共同作用,把这三股力的复合共同作用(必定是以其中某一股力为主导的运行状态)称之谓圈动复合力。其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由该物质内部的正、负电荷方向演化为圈的凝聚力和释放力,角动力则由时间轴推动而来,也即由该物质圈所在星球的惯性力尺度大小而定。

〇 根据物质内部圈动复合力的主导方向不同,可以把宇宙空间里所有物质划分五种存在形态:

1、以向心力(或说是渐近自由)为主导的固态。

2、以离心力(或说渐远自由)为主导的气态。

3、两种倾向相对平衡的液态。

4、以强烈向心自由为主导的场态。

5、以迅即远离自由为主导的暗能量态。

〇 根据圈动原理推测,在太阳系外围的奥尔云系地带,存在着厐大的场态物质圈,是各大行星和众多小天体稳定运行的保护罩,是太阳系与外星系整体引力作用的平衡圈。并推测在所有恒星、星系和大小天体的外围都存在着类似的场态物质保护圈。这一发现,将彻底改变对整个宇宙天体存在状态的描述。

〇 场态物质的主要存在之处:1各天体周围的保护圈,2黑洞,3各天体的心核部位,4各种电子信息与网络电磁场,5人类及高级生物的意识及脑电波,6宇宙的边缘地带。场态物质亦可叫暗物质,人类每天在暗物质的多重包围中摸打滚爬,却不认识暗物质的真面目,当然是找不到暗物质了。

〇 真空,是占宇宙总质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暗能量态物质存在的大海,是各天体星球漂浮其中并赖以稳定运行的保障。该物质具有极大的负引力倾向,其运行速度超过光速,是属于比基本粒子更小的微子级物质。各恒星在核聚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中微子又很快失踪的事实,是该物质的一种显现,也是物质形态演变的证明。

〇 黑洞,是八至二十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衰亡塌缩后,由其心该的黑洞坯胎经过大量吸积和合并而来,具有极大的向心力,其内部的超高压物质,即是场态物质,或叫暗物质,当达到一定临界点,便演变为以强大离心力为主导的暗能量态物质,于是导致黑洞的喷发和消亡。霍金最先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却不理解后期的演变,以为是白洞。其实,黑洞也是物质形态演变的一个过程。

〇 牛顿的经典力学揭示了地球上的常规力学作用原理,却没有正视地球惯性力的存在与作用,也不理解其它天体星球的引力是依赖真空中暗能量态物质的巨大漂浮力(或叫负引力)给予传递的实情。

〇 爱因斯坦仅确认物质的本质属性是质能(能量),由于时代的局限,尚未认识到物质另一个更重要的本质属性是信息。信息是万物存在的第一要素一一物性,对物性的把握和硏究,是当代信息科学的主要课题。

〇 圈动复合力是世界力学大统一的平台。现已知的强相互作用力和万有引力都是以向心力为主导的,可先合并为一组,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都是以离心力为主导的,也合并为一组,把四种基本力先分两组,再分别作为更大物质圈之圈动复合力的向心力与离心力,而时间轴的惯性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与之结合,便统一成了更大圈动复合力的体系,这就为世界力学的大一统找到了重要途径。

另外可以从能量转化途径和量子态组合普遍存在的途径,把量子力学也统一到以圈动复合力为平台的大力学体系中。

宇宙万物的运行,只可能在这唯一的力学体系下完成和成就的,不可能是经典力学、宏观天体力学和微观的量子力学这三种体系各行其是或并行不悖的力学作用与维系状态。

〇 圈动复合力体系也包涵了并能准确、明白、透彻地概括和解释社会领域里各种圈子运行(比如公与私、善与恶、事物发展变化)的真实存在状态。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组织机构,直至所有事物的存在与变迁,都是圈动复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文社会的所有领域也是圈动复合力全面统治并维系的世界。

〇 宇宙大爆炸理论和膨胀学说误把真空中暗能量态物质的强大负引力当作宇宙大爆炸导致极剧膨胀的依据,杜撰出一个无力学原理支撑的奇点瀑胀与收缩的怪论场景(其实是一种观察幻象)。该理论是受基督教“上帝中心说”影响的伪科学理论。

〇 宇宙的真实存在状态是:各天体(星球)在经场态物质包裹后漂浮于巨大负— 3 —引力的真空中,并以量子态组合存在(量子态组合存在本身就是圈动复合力维系的),再在多重圈动复合力的交叉作用与维系下稳定运行。偶或因圈动复合力失调失衡,会导致局部宇宙天体爆炸(如黑洞喷发和超新星爆炸等天文现象),决不是整个宇宙的大爆炸。

〇 对生命的定义:即是物质圈动复合力的调适能力。生物体的生命是无机物在时空圈多重圈动复合力反复调适下逐步演化出来的物质复合体。地球和类地星球的生物体生命又是由有厐大完整生命过程的天体星球的强大生命系统综合调适而来。所以,宇宙也是一个由圈动复合力主宰的有机物质生命系统。

〇 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变暖或变冷),绝不是人类活动(所谓过量碳排放)造成的,而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高低变化的直接后果,地球的地质和气象记录历史已能充分证实这一点。地球运行轨道的变化,又是因地球跟随太阳系进出银河系的核心地带时,太阳系外围的埸态物质圈受到外部引力影响转而对地球增加或减弱了作用力而造成的,以及该场态物质圈应对各大星系的引力变化时综合调整和平衡的结果。

〇 社会形态的演变,既取决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受制于人类对相应物质形态演变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水平达到的程度。人类的原始社会相对于对固态物质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封建农耕社会相对于水(液态物质)的认识和利用水平,资本与工业经济社会相对应于对气态物质的认识与利用水平,当代正在踏入的初级信息社会相对于对场态物质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未来的高级信息社会(智能社会)一定是对暗能量态物质的认识和利用水平达到天人合一的程度。

〇 有生必有死,是世人皆知的亊实。死亡既是为了人类种群兴旺发达而进化的基因设定,也是人类种群长存的必然选择。新生固然值得庆贺,死亡更应值得尊重和庆祝,乃是一个个体圈的圆满完成,是为种群未来让出了生存的空间资源,也是人类进步螺旋圈中的重要一环。笑迎死亡,期待新生,是人类共存思想的新境界。

〇 个体人(主要指头脑)是五种物质形态的共聚体。意识和思想灵魂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决定因素。所谓灵魂,是被个体意识层层裹胁或纠缠吸引住的并为之服务的暗能量态物质。该物质特性决定了它能在头脑里暂存(被利用)或散失或飘忽不定,鬼魂的传说因此而来。个体死亡后,被意识强烈纠缠的灵魂(即被场态物质裹胁的暗能量态物质)可能在地面的阴湿环境中飘忽暂存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回归暗能量物质的大海,或在分解过程中再次被新生儿大脑的强大意识功能捕获与裹胁利用。

〇 人的意识和思想(灵魂)分属不同的物质形态,有重大的性质区别。

意识是埸态物质,其力学方向是向心的,仅为个体当下存在服务,只有渺小而狭窄的反应能力与场面。而人的思想与灵魂则附属于暗能量态物质,力学方向是向外发散的,既为个体的长远存在着想,更要为群体的长远存在服务,具强大的感召力量。当代科学研究仍把意识与思想灵魂混淆合并而论,导致认识不清,也摆不正人在宇宙和— 4 —人类群体中的位置。

〇 人为什么而活着?因为有生存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本身圈动复合力激发的存在欲望,所以还活着。

欲望分二种:一种是仅为个体存在服务的自然带来的生理欲望,其圈动复合力的主导方向是向心的,也即为私欲,所以每个人都有私心。另一种,是为种群长远存在和人类与社会与万物共同存在服务的理性欲望,其力学趋向是向外的,也即为公欲,是人类共存思想的生发、寄存之地,也是该思想发扬光大,并赋于伟大理想的希望所在。

作为理性的人,应当适当控制生理欲望,而不是无视和否认个体生存必要的自然的生理私欲,更要提倡、激发和扩大为人类长存与共存赋能的理性欲望。

人活着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也即为了家族的、民族的、国家的、全人类的共存与长存而传宗接代、而活着,并努力创新与奋斗劳作,画上一个小圈,然后坚定地走向死亡。

〇 原哲学体系已经衰弱并正在走向消亡。其根源:一是哲学与自然科学彻底分了家,导致动力丧失。二是排斥了形象思维的高级思维方法,跌入物质与精神何为第一性的无谓争论及对立统一的绝对化与简单化的思维陷阱中。时代正呼唤着应对信息社会的大哲学出现。

对大哲学的框架构想是:用抽象哲学(以抽象思维为特征的哲学)、形象哲学(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哲学)、动力学(以圈动复合力作用原理为思维特征)作为三大支柱,立足地球人文圈,支撑起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大圈。圈圈运动的基本原理体现的正是大哲学的核心思想,圈动思维是更透彻更全面更形象的大哲学思维方法。

〇 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和精神与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是探索物质圈圈运动的一般性原理。是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重新结合,探索人类与同一个自然宇宙同一个人文世界的共存之道。大哲学也是强调同一性的哲学。建立在圈动原理之上的大哲学是人类共存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类共存思想是人类迈向高级智能社会(真正大同世界)的思想灯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