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张俭的得寸进尺(2 / 2)
眼见崔远山准备好了,张俭这才不急不缓的说着,
“陛下有旨,命三司使张俭重新商谈粮食价格之事。张卿之言即是朕的意思,任何人若敢阻挠皆视为对朕的不敬。”站在那里的张俭,趾高气昂的说了这些话之后,在看向崔远山的时候,眼中都带着一股子凌厉之意。
即然是要准备谈判,当然气势越足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占据着更多的优势。
崔远山缓缓起身,脸上一幅十分震惊的样子,给张俭的感觉,就是崔远山被这道旨意吓住了。
商人嘛,一说到利益少了,那必然就会十分的着急,他可以理解。张俭并不知道的是,崔远山之所以如此的震惊,完全是因为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一个多月前,苏石给他传来消息,说是用不了多久辽国就会重新与他商谈粮食价格的事情,怕是粮价还会再低。
苏石是人不是神,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想到张俭所种的五百亩高产粮食要到丰收的时节,那以这个人的头脑,高产粮食一定会触动他,让他做一些改变。
最直接的体验方式就是拿粮价说事。之前想要得到低价粮食,态度自然不会太过强硬。
可是现在,自己就能种出高产粮食了,这就说明他心中有底气了,说话的时候,怕是嗓门都会大上几分。
崔远山提前得到了消息时,还有些不以为然。做为经商出身的崔氏子弟,崔远山认为现在给予辽国的粮价已经很低,低到也就是种高产粮才能勾上一个成本。
这样的价格如果辽国还要降低的话,那就是得寸进尺,就是不知轻重的表现。
之前不以为然,事实也证明过去了一个多月,这不都是相安无事吗?可就是现在,张俭果然提出了重商粮价的事情,这如何不让崔远山心中震惊,他自然也知晓,即是重新商定,那不可能会涨价,只可能会是降价。
苏石有些低估了张俭的隐忍力,他得到高产粮食之后并没有马上把事情上报,而是先做了一番的调查,调查辽国可种高产之地有多少,一年的产量有多少,一切心中有数之后,这才去见了辽兴宗,这也就让时间多耽误了一个多月。
可不管怎么说,应该来的还是来了,崔远山想到了之前苏石传来的消息,现在得到验证,被惊呆了。
张俭误会,以为这是崔远山眼见到手利益要变少,有些不乐意,便又一脸严肃的说道:“这可不是本官的意思,而是我们辽国皇帝的意思,崔掌柜的,难道你想抗我们辽国皇帝的旨意不成?”被这一问,回过神来的崔远山当下连忙摇头道:“的不敢。只是不知道重新商定的价格又是多少呢?”
“嗯。”见到崔远山主动问起了这个问题,还是识相的,张俭这就满意的说道:“考虑到你是商人,不能做亏本的买卖,所以价格商定不会太过离谱,就是现有价格的三分之一好了。”向辽兴宗说的是四分之一,现在张俭却是改了口,成为了三分之一,也是他想要试探一下崔远山,想要看看粮食价格的底线。
“不行,绝对不行,这样我们连本钱都赚不回了,最多最多降价四分之一,即便是这样,的已然是无利可图了。”崔远山慌忙摆着手,对于这个降价三分之一之事,是言辞拒绝。
这些话听在张俭的耳中,却是让其眼神一亮。提出三分之一,就是张俭的一种试探,他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这一切只是为了接下来四分之一价格而讨价还价罢了。
想不到的是,这个崔远山竟然主动就亮出了底牌,竟然主动说了四分之一可以,三分之一不可行的话来。
以着商人逐利的想法,岂不是说,即便是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之上,降价四分之一对方也有得赚吗?
若是这样,那三分之一也应该不会亏本,很可能会是赚得很少罢了。这一刻,张俭也不由自主地改变了原本的想法,把粮食价格定在了三分之一的价位上。
认为自己已经试探出了对方的底细,张俭的态度自然不会在动摇,而是以着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就是三分之一,我们皇帝的意思岂是说改就可以改的。再说了,商业交易中还有一项是薄利多销。只要可以降三分之一,那我们辽国就会加大粮食进口的数量,如此一来,数量多了,想必崔掌柜的还是会赚上不少的吧。”张俭会说这些,自然有他的考虑。
倘若真是以现有价格三分之二买粮的话,那价格就真的已经到底了。即便就是满大辽种的都是高产粮食,这个价格也是种不下来的。
即是价格如此之低,辽国多进一些粮食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崔远山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这个有些犹豫的态度看在张俭的眼中,却让他误以为是事情有门。
当下便趁热打铁的说道:“这可是我们辽国皇帝的意思,当然,我们大辽是讲道理的,不会随便欺压别人。这件事情可以给崔掌柜一定的考虑时间。但在你没有做决定之前,就先不要从龙天王那里进粮食到辽国了,不然的话,我们辽国就有权力可以扣押一切的崔氏物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