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六章 民以地为本(2 / 2)

加入书签

农民同时也是百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比例至少占到八成以上。

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多也指农民。

可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当政者们却是最容易忽略的。

没错,农民不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更不会出现在朝堂之上,甚至他们很多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无法发挥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就让他们很没有存在感。

久而久之,就让帝王们将他们忘记。而所谓的百姓安居乐业,所谓的盛世与农民过得到底好不好也就没有了什么关系。

只要出现在帝王面前的这些人过得好,整个天下就都过得好了。不然也不会有晋惠帝的那句何不食肉糜之言。

农民只会种田,平时很老实,可一旦让他们吃上不饭了,这些人一旦联合起来,其能力之强之大,往往可以轻易推翻一个旧的政权。往往这个时候,当政者们才发现他们的重要性,会采取诸如镇压等手段。

可一旦楼歪了,又岂是杀几个人可以解决?

别人看不到农民的重要性,苏石却是十分的重视,成立的这个农部,为的就是帮助农民,且把他们给团结起来。

五位苏石钦定的农代表,文阳是有学问的,曾是一个读书人,后来做到了营指挥使,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人。

至于王阿大四人,他们都是底层的百姓,常会与农民

打交道,甚至他们本身就是农民,他们自然是知道真正的农民需要的是什么,只要他们设身处地的为农民着想,工作开展起来自不会有什么问题。

叫来了文阳五人,苏石手把手地教他们接下来怎么开展工作,说起来就是六字方针,分田地,少纳粮。

要保证人人有田种,人人有事干,人人可以看到生活的希望。

有了未来的农民,不用你去监督,他们就会变得老实起来,就会把手中的事情做得很好。而一旦他们享受到了农代表带给他们的福利之后,他们就会反过来支持农部的工作,一旦良性循环起来,就会成为一股极大的助力。

与文阳等人足足在大帐中呆了一天的时间,共同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最终也决定,但凡以后苏家军势力内的地盘,所有的农民每人均田五亩。

五亩是底线的同时,也是最高额度。

即每个十岁以上,登记在册的农民都可每人分到五亩田地。(男女都一样)

每人五亩,这就是均田制,苏石决定短期内依此办事,以后或许会随着势力的强大而改变,但暂时是不会有什么变更。这过程之中,你若是犯了罪,那就会收回你的农田。反之,若是你立了功,那会用其它的奖励来表扬你,但绝对不会是农田。

同时,倘若是遇到大户人家,为了防止出现豪绅和地方士族的壮大,就需要分家。

要求是,每一户不得超过十口

人。

但凡是超过了,就要分家,且还是强制性的分家。

古时,但凡是造反成功之人,少有没有大族支持的。就像是曹阿瞒,他就得到了夏侯氏的支持,这才有了晋的雏形。

自古以来,地方世家大族往往也是让王朝最为头疼的存在。

甚至很多时候,帝王颁布的为民政策,都要先经过大族这一关。若是他们不配合,你的旨意都传达不下去,都无人会知晓。

为了避免以后自己治下出现这样的问题,苏石便从基础就开始打牢。强行分家,就是不给他们团结起来惹事的能力。

继农部之后,苏石又建了艺术院,首任的院长和副院长分别为曲冬儿和梅霜。

两女都在上仓山呆过数年的时间,且很早就被苏石重用。尤其是曲冬儿,受了不少苏石的指点,曾经就是文艺队的队长,现在建立了艺术院,她自然是要受到重用的。

梅霜最早的时候也在文艺队呆过,后期是卫生队缺人,把她给调了过去,现在扩大文艺队为文艺院,她又被调了回来,担任二把手的职务。

“之前给你们白毛女的剧本现在演练得怎么样了?”见到两女,苏石便一副和蔼般的样子问着。

“回少帅,演练了很多遍,已经没有问题。”曲冬儿两人紧忙回答着。

“很好,等到了我们到目的地后,你们就要多演出,尤其是后备演员要准备足了。忙的时候,可能同时要在几地演出,到

时候就要靠你们来联系百姓,你们会最先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a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