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章 三大才女的那些事(1 / 2)

加入书签

她出去了,陆幼薇眼睛好亮:“姐姐,陈姐也是这么出口成章么?”

曲秀好意外:“陈姐……陈姐还真不是这种类型,她为什么要说‘果然是’?难道这些精美到了极点的形容,是别人说的?”

陆幼薇心头激荡:“凤凰不与乌鸦为伍,巨龙不与鱼虾为伴,公子这等人才,身边看来也尽是人杰……六儿,你去通报下。”

六儿进了逸仙院,通报。

空中的暗夜和绿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我靠,这小娘皮还真来了,这是要增加一个姐妹的节奏吗?

赶紧的,将绿衣放下,暗夜还贴心地帮她将揉皱的衣服整理整理……

陆幼薇进来时,绿衣浅笑嫣然,向她行礼,致谢,毕竟刚刚收了人家那么贵重的一把琴……

陆幼薇向她还礼,不敢丝毫大意。

曲秀和陆幼薇坐下,绿衣给她们倒了茶,姿势绝对优雅,两女也都向她回礼,这会儿,三女全都是大家闺秀,任是你用放大镜,都找不出她们半分不合规矩之处。

陆幼薇向林苏道:“林公子,家兄当日得罪公子,实是罪有应得,公子不计前嫌,为家兄解除桎梏,小女子不敢不亲来致谢。”

林苏微微一笑:“陆小姐真是多礼了……当日西山之上,贵府管家顶着压力站出来,为我解围之恩,我还没给他致谢呢。”

“说到西山之上,首先也该是我向你致谢,因为公子之良苦用心,幼薇才得有了三分薄名,感激无尽,却也惶恐……”陆幼薇一想到西山,心就怦怦乱跳,这一天,是她的高光时刻,这一天,是真正的梦与现实交融的时刻,其后的几个夜晚,她都沉迷于其中走不出来。

真的如同毕玄机所说,从此佳人梦,尽是葬花吟。

林苏道:“人之才华,如同锥在袋中,纵然时光尽掩,终不能阻其脱颖而出,都是陆小姐自身的光华所致,林某何敢居功?”

陆幼薇轻轻叹息:“女子纵然有些才华,也得看世人容还是不容,如果人人都有公子这般心胸,又何至于……长风十里哭中州?”

长风十里哭中州?

林苏沉吟:“一曲新诗和泪洒,两心交野割三秋,又到清明遥相祭,长风十里哭中州……百变千幻谢小嫣看来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她的故事跟她的才华有关系么?”

正是!

谢小嫣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欢诗道,但在她十五岁那年,家道中落,流落青楼,青楼之中,她凭借自身的诗文功底渐露头角,也让她守住了卖艺不卖身的底线,也结识了西陵一个文道天才冒辟,两人心心相映,约定此生在一起。

那个时候,我和玄机都为她而祝福,庆幸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但一年前,一场诗会,让这一切改变了。

这诗会是冒公子提议的,诗会之上冒公子一首长诗技压群雄,原本是一个很美好的结局,但那天谢小嫣喝多了些酒,冒公子的那首诗也刚好触动了她,她一首诗脱口而出,让众人面面相觑,这首诗比冒公子那首诗还好!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嘲笑冒公子,说他不如一个青楼女,冒公子受不了这种流言,弃她而去,而且到处宣扬她是一个人尽可夫的下贱女人。

流言传来,谢小嫣万念俱灰,跳楼自尽,幸好玄机刚好赶到,谢小嫣告诉玄机,从那一天开始,她就已经死了。

所以,才有“又到清明遥相祭,长风十里哭中州”……

林苏无限感慨:“才华原本是个加分项,落在她身上,却是悲剧的根源,真是可悲可叹……那个毕玄机呢?她又有些什么故事?”

他似乎是无意中一问,但问这个问题,才是他真正想跟陆幼薇聊的事情。

因为七皇子之死,他怀疑是毕玄机做的。

陆幼薇丝毫不觉有他,坦然相告……

毕玄机是一个很神秘的人,没有人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只知道在某一个秋日,灵隐寺突然多了一个戴发修行的佛门女子,此女子出尘出俗,诗才绝世,陆、谢和她相交,纯粹是因为对诗文的喜欢。

这个世道上,有一定诗文造诣的女人太少了,同路人到了一块儿,关系就比其他人更紧密些,但也仅限于此,她没刻意打听过毕玄机,毕竟人家是佛门弟子,佛门讲究四大皆空,过往的一切,都得放下……

佛门!

灵隐寺!

林苏的心弦悄悄触动。

一个佛门戴发修行的人,能跟天命道门的“影术”连在一起吗?

还有,灵隐寺不是有一个小和尚吗?这小和尚当初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救了陈姐和绿衣,自己也不能欺负人家是个小孩子,就不上门致谢。

前段时间忙于布局,他先将这件事情放下了,过几天,得上去会他一会。

……

这些闲话一聊,陆幼薇跟绿衣搭上了话,两人谈起了音律,陆幼薇是个特别聪慧的女子,因为体弱多病,出门不太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闺房呆着,她找的乐趣就是读书,书也是包罗万象,其中也有音律方面的书。

这跟绿衣一谈,两人互为知己,越聊越放松。

渐渐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聊着聊着,几个女的就要绿衣弹一曲,绿衣拗不过,就将她们带到了自己的房间,拿起桌上的琵琶,还没开始弹,她突然发现了陆幼薇的异样。

陆幼薇拿着几张纸如遭雷击……

这是《红楼梦》的手稿,公子写了五章,暗夜、陈姐都看过,她担心书稿遗失,在她们都看过之后就细心地收了起来,放在自己房间里,被陆幼薇看到了。

“这是……这是公子的新书?”陆幼薇声音颤抖。

当日在西山之上,他吟下一首七彩之巅、半步入传世的《葬花吟》,告诉她说,这首诗是他下本书中的一段,还答应她,这本书一旦写出来,一定给她看。

从那一刻起,她就期待着看到这本书。

她甚至告诉她八爷爷,我自知寿数难长,此生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看完他写的这本书。

可见这本书在她心中是何等分量。

如今,她亲眼看到这本书摆在房间,她一刻都等不及,想细读里面的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