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六伐结束(1 / 2)
延熙九年十月,曹魏天子曹芳亲临朝歌“督战”,陷入季汉北伐中路军的包围。
延熙九年十月下旬,季汉北伐北路军攻破邺城,邓艾不做休整,立刻全军南下,包抄朝歌后路。
延熙九年十一月上旬,曹魏魏县守将司马懿奉命弃守魏县,西进救援朝歌魏县被张溪,魏延领兵占据。
延熙九年十一月中旬,司马懿在西进途中,突然转道北上,突袭无人防守的邺城,再次占据这个曾经的曹魏国都。
延熙九年十一月下旬,夏侯霸,秦朗,乐綝,兵分三路突围,试图重新退回邺城,跟司马懿汇合。
延熙九年十二月,夏侯霸,秦朗,乐綝的三路兵马被诸葛亮,庞统,邓艾,张溪,魏延率领的五路大军,合围在邺城西南的荡水附近。
延熙九年十二月,夏侯霸等人再三向邺城司马懿告急,希望司马懿出兵接应,司马懿以蜀贼围点打援,不可轻动为由,拒不出兵。
延熙十年正月,夏侯霸,秦朗奋力一搏,在荡水南岸于诸葛亮决一死战,却最终因为兵力悬殊,一战溃败。
秦朗为突围断后,不幸战死,乐綝防护侧翼,被魏延斩杀,夏侯霸亲自护卫天子和太后北撤,却遭遇到荡水北岸的邓艾和张溪联手堵截,拼尽全力后依然兵败,不幸被擒。
曹魏天子曹芳,太后郭氏,乃至在最后关头依然心怀大魏,赶到朝歌的曹魏官员,大多被擒。
延熙十年正月下旬,诸葛亮领大军继续北上,再次反攻邺城。
司马懿见势不妙,带领三万士卒撤离邺城,东逃至界桥,继续领兵防守,守卫冀州东部。
邺城,再次被季汉攻下。
而曹爽,此时已经早早的逃到了幽州,跟田豫汇合。
至此,第六次北伐,基本结束。
此次北伐,基本击溃了曹魏的主力军,俘获了曹魏的天子曹芳和文武官员,攻占了邺城。
虽然说,逃到幽州的曹爽依然不甘心失败,在田豫的支持下,另立曹宇为帝,继续延续曹魏政权但天下人基本都已经确定,这不过是曹魏最后的挣扎了,北方大势已定。
就跟当年袁绍输了官渡之战一样,虽然袁谭,袁熙,袁尚三兄弟还在,但谁也不认为他们能逆境翻盘,如今的曹魏,已经大势已去。
季汉方面,在二度占据了邺城之后,诸葛亮也开始逐渐安排退兵事宜。
北伐终究是动用了太多的军力,后勤粮草的压力也很大,继续维持着四十余万军队的规模,并没有实际意义。
也是时候重新安排防务,让一部分军卒回军,减轻后方压力了。
当然,这不是纵敌,诸葛亮对司马懿,对曹爽,还是有所戒备的,因此,在占据邺城后,诸葛亮又派姜维北上,进攻幽州范阳郡,把冀州北部和幽州接壤的两个郡都拿下来,并且让姜维驻守在这里。
之后,诸葛亮任命姜维为幽州刺史,领兵五万,驻守在代郡,范阳郡。命邓艾为冀州刺史,领兵十万留守邺城。命魏延为并州刺史,护卫河东北方。
顺带一提,原本困守河东郡北部的司马师,在邺城全面溃败,近无援军,后无退路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了向姜叙投降。
做完这些准备后,诸葛亮才下令回军庞统领兵回洛阳,姜叙领兵回雍州,张溪领兵先回兖州,跟徐庶交割兵权后,再领兵回荆州。
而诸葛亮自己,暂时留在邺城,一方面对冀州东部的司马懿和幽州东北的曹爽持续制造压力,另一方面,他也要亲自留在邺城,跟河北世家大族们打交道。
毕竟,跟历史上邓艾进攻成都不同,邓艾进攻成都的时候,益州世家大族巴不得早点投降曹魏呢,因此邓艾攻下成都后,基本就是传檄以定,整个益州都没有翻起什么波浪来。
但河北之地不同,河北世家大族们对大汉可没有太多的好感,不过是曹魏确实兵败如山倒,他们才不得不降因此,想要治理河北,同时收拢河北世家大族的心,推行大汉现行政策,诸葛亮不亲自守着,可不太放心。
顺带一提,攻下了邺城后,诸葛亮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情,需要秘密处理。
那就是曹魏的山阳公的下落,诸葛亮必须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