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拆东补西(2 / 2)
人家用五六万人拖住自家大军主力,剩下的士卒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自由发挥司马懿一样挡不住。
毕竟,司马懿现在在雍丘的总兵力,也只有七万人而已。
因此,司马懿要正面击败蜀贼的主力大军,还需要继续等待战机的出现,至少在短时间内,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选择相信郭淮的话说实话,这个想法司马懿自己心里都没底。
至于相信司马师能及时支援到位嗯,还不如相信郭淮能在濮阳守住呢。
毕竟,司马师的对手,可是那个张元长自家儿子什么水平,司马懿是很清楚的,哪怕是站在父亲的角度说一句,那也只能是“未来可期”。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是不相信司马师能够骗过张溪,轻易领兵回援到兖州的。
不是不能回援,而是同样需要时间。
为此,司马懿思来想去,觉得酸枣和延津方向,不能完全指望郭淮坚守,但也不能一个兵都不派司马懿只能是让屯守虎牢关的王凌,分兵五千,去增加延津的守备力量。
虽然这么做,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但没办法,这是现在司马懿能做到的,最好的决策了。
虎牢关王凌那里,原本是有一万人驻守的,当时司马懿怕诸葛亮率兵追击到虎牢关,所以才这么安排。
但现在看来,虎牢关那边反而是最轻松的。
蜀贼的主力已经突破了颍川郡,进入了兖州,而偏师也在兖州北部攻打东郡的濮阳城洛阳方面的诸葛亮,手里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两万。
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因此,虎牢关那边再有一万人守卫,其实意义不大,倒不如分兵五千去固守延津,以防万一比较好。
至于守将司马懿手头是真的没人可用了。
陈泰是最后一个有统兵能力的将领,司马懿不可能放走他,否则这个陈留保卫战,就得他这个当主帅的亲自冲在第一线了。
危险不说,也缺乏迎敌变化,这样就真的变成了据城死守,根本守不住的。
就在司马懿为此发愁的时候,陈泰举荐了一个人。
身在济阳统筹粮草后勤的蒋济。
蒋济早年也是有过领军经验的,不是那个只会出使江东耍嘴皮子的单纯谋士。
当初第一次合肥之战的时候,蒋济就是合肥守将,而且他仅用一封书信就吓退了孙权,可见这个人不仅有谋略,也相当的有胆略。
可司马懿还是有自己的疑虑。
首先,当初合肥之战时,孙权去进攻合肥,不过是装装样子,明白人都能看懂,当时东吴的进攻重点是在江陵。
所以,孙权退兵到底是被蒋济吓退的,还是借坡下驴,顺势而为,还未可知。
可如今驻守延津,可是要在关键时刻保住大军退路的,他蒋济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可以做到。
其次,蒋济要是去了延津驻守的话,谁去济阳统筹兖州这近十万大军的后勤粮草补给?!
对于第一个问题,陈泰也没啥好说的,只能是告诉司马懿,现在手头能用的人就这么多蒋济不去,总不能让曹爽去吧?!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陈泰再次推荐了一个人才——高堂隆。
高堂隆这个人,军事水平就是一个渣渣,连曹爽都比他强可要说处理政务,统筹规划粮草补给,这是高堂隆的强项。
事实上,当初如果来鄢陵支援的人不是高堂隆,而是蒋济,恐怕当时陈泰撤到鄢陵的时候,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大。
但这话不好多说,毕竟当初选择把蒋济留在济阳统筹粮草,让高堂隆领兵来援鄢陵的人,就是司马懿。
而司马懿司马懿多聪明的一个人,听完陈泰的推荐后,就知道当初自己用错了人。
可算了,现在追究这个事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更何况错也确实在自己。
既然如此,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司马懿下令,让高堂隆尽快赶回济阳,接替蒋济的位置,然后让蒋济尽快赶赴延津,建立第二条防线。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