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出使变故(1 / 2)
邓芝的祖籍,是南阳邓县跟邓艾是一个祖宗,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邓禹。
后来曹操攻略南阳郡,张绣降而复叛,为了避免将来南阳遭到曹操军队的清算,保全家族,邓芝这一支族人,就奉了本家之命,入蜀避难,被正缺人手的东州派所接纳。
后来刘备入蜀,荆州派也跟着一起入蜀,理论上讲,邓芝是可以选择重新站队,站在荆州派这边的但那时候,刘备的势力范围,最大只到樊城,距离南阳核心的邓县,宛城还有一段距离。
出于这样的利益考量,邓芝觉得就算蜀中邓氏重归荆州派,在荆州派内部也没有人照应,倒不如继续留在东州派,保全家族利益。
而现在嘛邓芝作为东州派的代表,就被东州派,派出来试探张溪在迁都上的立场了。
张溪作为季汉的托孤大臣之一,又是边境州的实权镇守将军,手握兵权,他本身在迁都一事上的立场,是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天子对迁都的态度的。
这是其一。
其二,张溪跟诸葛亮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刚刚又一起领兵北伐攻下了洛阳,张溪不可能不知道诸葛亮在迁都一事上的态度。
要搞清楚,诸葛亮到底只是试探一下益州世家的反应,还是真的已经下定了决心,移驾长安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迁都。
东州派希望从张溪这边,得到一些关于迁都的具体情报,好方便在接下来的迁都讨论中,找对位置。
但这事儿吧,虽然说对东州派来说非常的重要,但到底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事儿,所以不能作为正式的商谈邓芝只能是用闲聊的方式,跟张溪提一下这个事儿,然后通过张溪的反应来自行判断。
而张溪对此的第一反应,就是讶异。
但不是讶异迁都,而是讶异诸葛亮这么快就提起出来这个事情张溪认为,这个时候讨论迁都不迁都的问题,并不合适。
其实张溪的想法,跟庞统是类似的,都希望如果要迁都的话,那就直接迁都洛阳,迁都长安什么的,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可现在洛阳也不过是初定,河东郡,河南郡东部,曹魏都已经加派了兵力防守,显然不打算就这么放弃中原现在诸葛亮的最主要目标,应该是放在应对曹魏随时可能出现的反攻上。
这时候贸然商议迁都的事情,万一造成了动荡,对大汉没什么好处。
这,就是张溪对迁都一事的看法虽然没有完全在邓芝面前透漏,但以邓芝的智商,只需要张溪的一个态度和只言片语,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这次邓芝出使的“真正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不过是去东吴走一遍流程而已。
就这样,在江陵没有多逗留几天,邓芝就跟张溪告辞,在周胤的引领下过江,直奔东吴建业,去面见东吴主君孙权。
张溪本以为,邓芝这一去,估摸着也得跟上次一样,一来一回起码两个月毕竟事关两国扯皮,总免不了要一些时间。
但谁也没想到,邓芝只过江了二十天不到,就直接回到了江陵。
而且,回来后,对张溪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东吴有变,荆州当速备。
张溪一听这话,顿时脸色严肃。
先把邓芝送入自己的书房休息一下,然后立刻派人去请王基,让他尽快来自己的府邸议事。
能让邓芝说出这种话来,想来这趟东吴之行,邓芝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等到王基快速赶来后,张溪才带着王基一起,去见邓芝,询问详情。
而邓芝,也整理好了自己的思路,还是诉说,他这一趟东吴出使的细节。
事实上,从江陵过江到建业之后,按照外交礼节,邓芝先是向孙权递上了大汉天子刘禅的国书,然后呆在馆驿之内,等待孙权的召见。
而在等待孙权召见的这段时间里,邓芝当然也会按照惯例,去拜访一些江东名士,东吴朝中的重臣,阐述一下自己这次出使的立场但异变,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邓芝被馆驿官员告知,希望邓芝尽量呆在馆驿之内,不可擅自外出。
理由是大吴至尊随时可能召见邓芝,如果邓芝外出访友,至尊召见却找不到人,岂不是失了礼数?!
邓芝那叫一个纳闷的他又不是第一次出使江东的白了,像这种外交场合的召见,他孙权难道不应该提前通知自己做好准备,以免大家尴尬失礼么?!
哪有说召见就召见的。
所以,邓芝没听这个官员内的告诫随后,就不是官员出面阻拦邓芝了,而是守卫馆驿的卫士。
到这个时候邓芝才发现,自己住的馆驿,突然被一群卫士给包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