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四十三章 撤军准备(1 / 2)

加入书签

司马懿没浪,他真的在认真考虑,如何破敌的事情。

在接到辛毗的第一封召回书信后,司马懿就开始认真盘算起身后洛阳的局势。

司马师失守蒲坂津这事儿,司马懿其实不是没有心里准备,他本来也没指望司马师能靠着五千人扛住蜀贼的猛攻。

可问题是,司马懿再有心里准备,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司马师会被一万蜀贼,在一天的时间内直接击溃啊。

司马懿对司马师失守蒲坂津有心里预期,是在给河东地区拖延到足够建立第二防线的时间,或者是被蜀贼以十倍以上的优势兵力集中攻击之下,迫不得已,不得不主动后撤到河东继续指挥作战。

无论如何,也不能是溃退。

这是司马懿第一个没想到的事情一天时间,别说洛阳,就是河东的世家大族们都没法立刻做出应对吧。

第二个出乎司马懿预料的事情,则是蜀贼没有顺势进攻河东,反而是顺黄河而下,直接进攻弘农。

这多少是有点出乎司马懿的预料了。

在司马懿看来,如果想要彻底占据司隶地区,首先肯定是要剪除洛阳附近的魏军羽翼,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攻占河东,河内两郡。

这两个地方,是直接连接河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太祖武皇帝对如何进攻身在洛阳的董卓,就提出过进占河内孟津的方略。

如今虽然局势不同,但河东,河内两郡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然是不言而喻的。

怎么就放着河东,河内不打,去进攻弘农呢?!

然后司马懿就遇到了第三个出乎自己预料的事情——弘农郡整郡倒戈,函谷关以西全部沦陷。

看到这里,司马懿当时就有了退兵回保洛阳的心思。

特么弘农都整郡倒戈了,蜀贼不仅了有了进入河南的跳板和立足点,这一下子,甚至连后勤补给和扩充兵员的问题都解决了。

就靠自己留在洛阳的那点兵力,想要阻挡蜀贼往洛阳进军,恐怕真的做不到。

甚至来说,如果坐镇洛阳的辛毗反应慢一点,没有及时往函谷关派出援军,让蜀贼攻破函谷关,然后顺着谷城方向往北一戳,攻占孟津那河南和河内,河东两郡的联系,一样会被切断的。

难怪蜀贼根本没有往河东,河内两地进军呢,合着他们的算盘在这里呢只要通过弘农郡进入函谷关,不仅可以大大的缩短进攻洛阳的路线,同时占据孟津,一样能切断河东和河内派往洛阳的援兵。

甚至,如果蜀贼有足够的兵力,再绕过洛阳,去偷袭虎牢关洛阳就被彻底孤立了。

因此,司马懿在得到辛毗的第一封召回文书的时候,其实比辛毗想的更加多,看的也更加远他是当时就想要退兵的。

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还想着让辛毗坚守洛阳十天呢?!

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弘农郡的蜀军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攻破函谷关了,所以他的底线,是要求辛毗至少坚守洛阳十天。

毕竟,总不能等他回军了,却发现根本没有地方可以让他来坚守吧洛阳总得给他司马懿留着吧?!

另一方面撤兵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不是说撤就撤的。

别的不说,就城外的那五万多蜀贼,他们能让你那么轻松的离开鲁阳?!

司马懿敢打赌,只要自己前脚撤军,蜀贼必然后脚跟上来,而且这一路追杀肯定是少不了的。

而以鲁阳距离洛阳的路途之远,这一路撤军,稍微不注意,就会从主动撤军,变成人心惶惶的溃逃就算能顺利撤回洛阳,军心士气也不剩下什么了。

因此,必须要想个办法,不让蜀贼有胆子持续追赶,同时也能让自家士卒以高昂的士气后撤。

打一场不大不的胜仗,就是如今司马懿最需要的事情。

而刚巧,连续被动挨打的守城了大半个月,军中的士气也慢慢的开始变的有些低落了起来,四万多人龟缩城内挨揍,也有不少的军中将士们不服打一场,宣泄一下情绪,未必就是坏事。

所以,司马懿决定,主动出城,去跟蜀贼一战。

当然,出战的规模还是要控制一下的这是以战求退的作战,可不是让士卒白白的出来送死,所以肯定是不能大伤元气的。

就一万人,并且司马懿本人不领军出战,而是由王凌带兵出战这样可以避免主帅战败导致军心受损的情况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