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大婚(1 / 2)
张溪看到诸葛亮沉默的态度,顿时就明白了。
很显然,庞统和法正两人,是不赞同立刻发动第四次北伐战争的。
战争嘛,不管准备的多么充分,打的就是钱粮。
而这些年,北伐的钱粮支出的两个大头,基本都是摊到了蜀地和荆州世家的头上了百姓手里能有多少钱粮,他们能活下去就算是不错的了。
因此,朝廷北伐,除了挪用朝廷赋税财政外,两地的世家大族也没有少出血。
虽然未必没有好处收获,但问题是,十年北伐了三次,现在又要北伐第四次,世家大族们也是会有怨言的。
不是不让你北伐咱歇歇不好么?!
不能真的把我们当成驴来使唤吧!!!
因此吧,虽然庞统和法正也都明白诸葛亮的用意,也知道诸葛亮现在的想法是对的,趁着还有余力,一股而下洛阳的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结局。
但他们还是得反对。
上上次打下关中,有了那么大的一个收获,你诸葛亮还知道休养生息个五年的时间呢,现在倒好,只是打下了一个南阳郡,还只有荆州世家有份,益州世家只能干巴巴的看着现在又来?!
万一你要是打不下可咋办?!
即使你能打下,万一打的很艰难,旷日持久咋办?!
钱粮消耗有点跟不上收益的速度了啊赔钱的事儿,谁乐意干啊!!!
所以啊,荆州世家和益州世家内部,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想法,其实大多不太感冒。
而作为他们利益代表的庞统和法正,自然也只能站出来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这就导致了诸葛亮必须寻求到其他重臣的支持,用军方,勋贵的力量,来压制下这些世家的反对声音。
首先需要获取支持的,就是现在镇守荆州的张溪的支持。
在诸葛亮的北伐计划里,荆州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连张溪都不支持自己的北伐计划的话,那诸葛亮恐怕真的要考虑,是不是暂缓北伐的进行了。
所以嘛这次儿女的婚事在诸葛亮这边是次要的,真正的重要的,是说服张溪接受自己的北伐想法,一起上书朝廷,请求再次出兵北伐。
可问题是对张溪来说,女儿出嫁,那才是大事儿。
不管什么事儿,都先等这次婚礼办完了再说。
就这样,张溪拿着这事儿作为借口,暂时推脱掉了诸葛亮说服自己的会议,回到在长安的家中,开始准备女儿嫁人的事。
真不是张溪因私废公啊,实在是这么大的事情,诸葛亮总得给自己一个考虑的时间吧。
北伐啊,又不是上街买菜,这是关系到数万大军生死的大事。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是张溪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记得的《孙子兵法》名句,也是他一直记在心里的用兵准则。
以往的历次北伐,只要一提出来,大家的侧重点都是在于怎么打,而不是要不要打可这次,庞统和法正这两个人都表示了反对,诸葛亮却要争取自己的支持来压下反对声,这个事儿,张溪就不能不慎重了。
是,在大家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对诸葛亮的滤镜因素,张溪一般都是会支持诸葛亮的。
但问题是,当大家目标不一致的时候,张溪也不会把诸葛亮奉若神明诸葛亮也不是不会犯错的,而一旦到了他们这个地位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那么代价就会非常的大。
所以,张溪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要不要支持这次北伐。
把视线着眼于司隶确实如诸葛亮所说,现在司隶不管是民生还是军备,都在有序的恢复,尤其是颍川郡方面,有情报显示,王凌正在近乎拼命的招募郡兵,以增强颍川郡的防守兵力。
现在颍川郡已经恢复到了常规的两万郡兵驻守的规模了,如果再继续给王凌足够的时间的话,恐怕颍川郡的兵力也会上涨到一个可怕的数字。
没办法啊,颍川郡那地方,真没啥有利于防守的地方,唯一一条颍水也不是以险要出名,相反,这是一条自古以来就水流平缓,利于灌溉的河流。
不爆兵,他王凌拿头来守卫颍川郡啊。
至于河南郡,河东郡,弘农郡的情况,张溪还是比较相信诸葛亮的讲述的诸葛亮可不是那种为了说服别人而故意撒谎的人。
所以,对于诸葛亮说的北伐急迫性,张溪是能理解的。
但问题是,如果把目光从司隶移开,移到荆州这边来思考的话,张溪突然也能明白,为什么庞统会选择反对诸葛亮的北伐了。
荆州的情况,有些不妙啊。
前脚才跟东吴干了一场,虽然张溪尽量控制了规模,仅局限于边境摩擦的程度但问题是,东吴那边怎么想,可不是由张溪可以控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