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七十二章 南门决断(2 / 2)

加入书签

总是以伤换伤的打法,多少也有点伤自家士气,而且已经连着进攻了一个月了,对宛城的攻略进展依然不大,司马懿看似被压缩在城内不敢轻出,但他守城章法有度,根本占不到便宜。

因此,如果无当飞军的士卒没来的话,关羽也在考虑,是不是暂时进入休战期,让自家士卒降低进攻频率,进入休整的阶段,等到休整结束,士气恢复后,再继续进攻。

但现在如果王平真的打算让无当飞军在宛城内部制造混乱,配合正面攻城的话,那就没法休整了。

必须给宛城足够的压力,让司马懿疲于应对,这样才能给城内的无当飞军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制造混乱。

而城内一旦混乱的话,城墙上的守军必然会军心受到影响,若是分兵救援城内,城头就会出现破绽,这种时机可能只会有一瞬间,必须想办法抓住。

所以还得进攻。

不仅要继续进攻,甚至还要加强进攻节奏。

为此,关羽决定,从明日开始,自己亲临前线,统一指挥全军攻城。

这话一出,关平还没说啥呢,徐庶先站起来反对了。

倒不是老一套的劝说关羽要保重身体,或者是要给麾下年轻将领们发挥的空间,而是

“君侯亲临前线,司马懿必生疑心,以司马懿之能,必能猜到君侯用意如此,不论城内城外,我军行动难免受阻。”

“君侯何不如往常般,命关平,邓艾,寇封等领兵出战,君侯坐镇中军,精选将士以待天时。一旦城内有变,君侯再命一上将率军杀出,出其不意,一战而定,岂不妙哉?!”

徐庶的这些话,确实说的在理。

通过这一个月的交手,关羽很清楚宛城守将司马懿的难缠,这是一个谋定而后动,也擅长隐忍的将军。

之前的荆州军的进攻,关羽虽然时不时的出现在前线,但主要目的还是鼓舞军心士气,以关羽目前的体力,要想坐在战马上,指挥一天的战斗,还是做不到的。

所以主要的进攻方略是关羽制定的,但临阵应变,是王基,邓艾,徐庶三人在实际操作,关羽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中军帐内休养。

现在关羽突然领兵出现在前线,而且还加强了攻势,以司马懿的智力水平,不可能不知道关羽的用意,必然会有所防备,城内汉军再想制造混乱,恐怕就会丧失突然性了。

因此,徐庶建议,不如仿照以往的策略,继续由关平等人指挥正面进攻,骄慢司马懿之心,而关羽则挑选军中精锐,在后方养精蓄锐待命。

只要城内能制造出混乱,导致城外的荆州军能攻上城墙,甚至打开城门,那关羽就指挥后军精锐突然杀出,一举攻入城内。

如此,宛城可破。

当然,徐庶这么做,多少也有点私心在里面。

虽然徐庶也清楚,关羽这次出征,是抱着最后一战的觉悟来的,作为老战友,徐庶也能理解关羽的心意。

但是吧,最后一战,没有必要往死里逼自己如果可以轻松获胜,带着举世之功颐养天年,有什么不好的呢?!

武将,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战死在沙场上吧!!!

所以,这个策略的另一层用意,还是希望关羽不要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前线,在后方养精蓄锐的同时,指挥作战既可。

军中真不缺冲锋陷阵的将军们,哪怕是王基这样的书生,真要领兵冲锋的话,他也不会含糊的。

真没必要让关羽这个已经快七十,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将军冲在第一线。

要是别人这么说,关羽还要摆谱,还要犟一下但徐庶不同。

一起镇守荆州快二十年的老搭档了,徐庶如今也已经五旬出头了一帮老战友们,剩下的真不多了。

再一个,关羽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他知道,徐庶是为了他好,而且,也已经尽量的考虑到了他的心情。

没让关羽就这么坐在中军帐看着,而是让他挑选军中精锐,等待时机至于是命一上将出击,还是自己出击,这事儿,又不是徐庶能说了算的。

所以关羽点点头,应承了下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