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郭淮撤军(1 / 2)
王凌在忙着召集颍川世家,准备从这些颍川世家手里捞点兵力钱粮出来的时候宛城,司马懿接到了许昌王凌的来信。
信中,王凌询问了司马懿如今宛城的实际战况,同时重点叮嘱了司马懿,一旦宛城有变,一定要提前通知他,不要让他措手不及。
如今的局势下,以司马懿的战略眼光,当然明白王凌的意思,作为洛阳前沿的最后一道屏障,王凌能给自己写这样的信,已经让司马懿很欣慰了。
但,王凌能做的,也就是在“宛城有变”的情况下,做好提前准备他也不可能领兵来支援宛城的。
实话实话,司马懿其实很希望王凌能这么做,但司马懿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先不说王凌本身有守土的责任,颍川郡本身也是进入中原的一道门户,必须全力坚守就说兵力问题,王凌在信里也跟司马懿实话实说了。
如今的许昌也调不出兵来,王凌也需要时间,尽快的想办法筹措兵员,否则接应宛城溃兵的事儿,都有些不好办。
因此,王凌能提前想到宛城失守后,接应司马懿撤退的应对措施,已经是为国尽忠了。
怪也只能怪曹休,突然抽调了颍川兵马,导致现在南阳吃紧的时候,司马懿愣是一点援军都没有。
其实也不是真的一点援兵都没有的,按照司马懿的预计,天子手上应该有一万禁卫军卒的,而以当今天子的魄力,他应该不会吝啬这点兵力,只要能有这一万禁卫军援军来支援宛城的话,司马懿就能好受很多。
至于天子他完全可以从陈留郡调兵入洛阳,拱卫天子安全。
毕竟陈留那地方,乃是曹魏起家之地,那地方的世家和郡兵还是值得信任的。
但,司马懿等了很久,求援的疏奏发了好几封了,可依然不见天子哪怕派出一兵一卒来宛城支援。
虽然在事后,司马懿接到了陈群发来的紧急公文,得知了事情的原因是潼关失守,天子不得不派夏侯尚领禁卫军去反攻潼关但宛城这边呢?!
总不能不管吧?!
如今的司马懿,是真的压力很大啊。
对面蜀贼来了九万人,围攻宛城,主帅也不再是那个不成器的所谓名将之子,而是名将关羽本人,运用的战术打法还真就是那个普通,但又极其王道的打法——正面强攻。
但凡跟关平,邓艾那样,不舍得兵力损失,玩什么阴谋诡计,司马懿还真的不怕。
以这帮辈的那点谋略,想让他司马懿上当,到底还是差点火候,而且司马懿真不介意陪这帮辈们继续这么耗下去,反正耗的时间越久,对大魏就越有利。
可面对关羽,他可不跟你玩虚的。
我的兵力是你的三倍,那还跟你玩什么谋略啊,直接强攻就是了。
而一旦敌军开始不考虑用谋略来降低伤亡,就纯粹靠堆人命的方式来进攻司马懿就没辙了。
他兵少啊。
虽然说,站在兵法的角度上看,用强攻攻城,算是兵法中的下下策但有时候吧,真不能完全按照兵法的要求去做,不然不过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
是的,蚁附攻城的效率很低,进攻方往往伤亡比防守方要大的多。
但如今的局势,蜀贼兵力也比宛城防守的魏军要多的多。
蜀贼因为攻城伤亡两万人,关羽损失的起,但魏军因为守城伤亡一万人,司马懿可损失不起。
关羽带领的荆州军损失两万人最多是有些影响士气和战斗力,但司马懿损失一万人,战损就达到了三成以上,已经是伤筋动骨到随时可能出现军心崩溃的程度了。
而最要命的是,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宛城也一直没有援兵到来的话看不到希望的守城魏军,军心士气只会比攻城的蜀贼下降的更快。
司马懿不禁感叹,关羽到底不愧为名将战场经验极其老道,虽然不算是最好的攻城手段,但却选择了最适合眼下局势的攻城手段。
司马懿如此感叹着,但同时,也展开了自己的应对。
面对强攻,那要做的应对其实也相对简单不少,就,单纯的,守城呗。
城外的营寨,司马懿也直接选择了放弃,收拢兵力入城据守。
面对三四万人的敌军进攻,城外的营寨可以起到很好的牵制和保护宛城的作用,起码关平和邓艾就拿这些营寨群没什么好办法。
但对九万人这种规模的敌军,数千人驻守的营寨已经彻底失去了作战意义,继续分兵坚守的话,只会被敌军包围后各个击破,凭白损失兵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