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零九章 劝降(2 / 2)

加入书签

“魏贼势大,柳太守应对不利,导致右扶风失陷,尔身为大汉臣子,为保全百姓而降,本无可厚非。然今大汉王师已至,尔难道还要举兵对抗天军不成?!还不速降!!!”

蒋琬继续厉声怒斥,但说的这个话吧,听到王阁耳朵里,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阁其实真不想打,他对大魏真没啥好感,相反,对提拔重用自己的大汉,还是很有感情的。

但再有感情,也比不上自己的命重要,当郭淮大军逼近之下,王阁只能选择投降。

王阁现在面对蒋琬,最大的心理障碍,其实就是这个才刚刚投降没多久,再投降回去,这么反复无常之人,以后谁还会重用你?!

可如今,蒋琬给了王阁台阶。

右扶风战事不利,最大的责任人,是柳隐,是他没有守住右扶风。

而王阁投降,是为了保全城内百姓,不得以投降。

如今大汉反攻来了,蒋琬亲临城下,王阁开城不是投降,是拨乱反正,重回朝廷。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亲自给台阶投降,就是很明确的表示了对自己投降的事情既往不咎的态度,以后该怎么用还怎么用。

相反,你要是不投降,那就是魏朝逆贼,大汉可就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面对这样的选择,王阁还用想么?!

如今形势很明显,大汉军队兵临城下,蓝田县就这么点人,根本不可能守住。

而蒋琬又给自己搭好了台阶,连自己最大的心里障碍都给消除了这不投降,等死啊!!!

而且吧,促使王阁选择回归大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关中四十六个县的县令,全都是通过那次四不像的长安科举考试后,才被任命的。

这个科举考试,当年是非常轰动的,但最后的舆论环境,对这次科举考试却非常不友好。

也只有在大汉,通过这个科举考试被提拔上来的官员,是被大汉朝廷官方承认的,一直到现在,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和朝廷,一说起关中的这次科举考试,也全都是持否定贬低的态度的。

不贬低不行啊,要是大魏朝廷也这么搞,等于是剥夺了世家大族手里的人才推荐权,同时却又加强了皇权。

所以,尽管曹丕和曹叡都心里痒痒,也想来这么一回,但他们也知道,在世家大族力量极其庞大的中原和河北地区,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不仅不现实,甚至曹丕和曹叡在世家大族的强大压力下,他们还必须对这样的取士方式持批判态度,以此来争取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既然对取士方式都是批判的态度了,那么对于通过这个取士方式选拔上来的官吏,大魏朝廷自然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这个考试选出来的,必须都是一些不学无术,或者是有才无德之辈,哪比得上我中原世家的文采风流,风流倜傥。

尤其像王阁这样的寒门子弟,在曹魏朝廷内部,是没有任何人愿意扶持重用的。

如今是战时,郭淮为了维稳,他依然让王阁留任蓝田县令,但等到战后,如果曹魏真的占据了关中,那这个蓝田县令是谁不确定,但可以确定一定不是王阁。

这点,其实不仅蒋琬清楚,王阁其实也非常的清楚通过科举考试淘汰了那么多读书人考上来的人,能有真正的笨蛋么?!

这也是王阁一直以来,不愿意彻底倒向曹魏的真正原因去曹魏,那就真的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因此,当蒋琬搭好了台阶,解决了王阁内心最后的障碍后,内心本来就不愿意为曹魏效力的王阁,直接就坡下驴——开城门以迎王师。

蓝田县,就这样被蒋琬并不血刃的拿下了。

在拿下蓝田县以后,蒋琬本身的打算,是就在蓝田县据守,加固城防,准备堵截郭淮的败军。

但这时候,王阁给蒋琬送来了一封重礼。

这个重礼,其实就是一封军报,是郭淮向后方催促运送军粮的战报,送达了蓝田县,因为蒋琬领兵围城,王阁没有来得及往东面送出去。

如今,被王阁用来为自己将功赎罪了。

这封战报的意义,王阁都看得出来,更别说蒋琬了。

郭淮选择向后方寻求粮草供应,那就说明郭淮依然还在槐里城外激战,既没有攻克槐里城,也没有被大汉北军击溃否则他要军粮干什么,送给大汉军队么?!

而得到这封战报后,蒋琬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后,直接下令——全军在蓝田县休整一天,补充粮草军械给养。

第二天一早,蒋琬直接率军出城,离开蓝田县,直奔槐里,突袭郭淮军后翼。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