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九章 迁民军屯(1 / 2)

加入书签

有一说一,陈祗这个主意虽然想的有些简单,但弄好了的话,确实挺损的。

世家大族们没有那么好对付,不是你想挑拨他们关系,他们就会乖乖上当的傻子。

这帮人贼着呢,他们的眼光和处世经验可一点都不比一般的地方官吏差。

但把左冯翊的世家和百姓迁徙到右扶风去,那帮左冯翊世家们确实是没有这个底气来造反的。

如今的关中,留下来的世家,大多是些摆不上台面的歪瓜裂枣,早就没有前汉时期豪强林立,甚至敢跟孝武皇帝硬碰硬的硬茬了。

也就是说,迁徙这事儿,是可行的,挑拨的事儿以后慢慢再说就是了。

只是这样迁徙的话,多少也有些问题。

如今已经是八月份,马上就九月了,距离战事平定,百姓归乡已经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你突然让左冯翊的百姓们迁徙到右扶风去,多少是个劳民伤财的事儿。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刘备集团又不能学习满宠的榜样,拿着环首刀逼着百姓出发,势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动员,那就不是两三个月能搞定的事情,如果再加上冬天,这次迁徙时间,可能长达半年。

现在的左冯翊加起来,可是有足足一万多户,七万多人呃,要从这个角度考虑,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哈。

左冯翊的百姓和世家真的是有点太少了。

左冯翊的大跟右扶风不相上下,相当于安定郡和北地郡两个郡加起来那么大,如今入籍丁口却只有一万八千户,七万多人那可是十三个县的总人口数啊。

虽然这里面免不了还有一些躲入山林未出的百姓,以及被世家隐匿掉的丁口,但即使如此,人口也确实少的可怜。

纵使不是“千里无鸡鸣”,平均到一个村子里,估计也不会超过二十个人。

隔壁右扶风经过满宠迁徙之后,尚且能剩下五万户,二十二万丁口呢,这么一比较,左冯翊确实丁口数量太少,迁徙到右扶风,充实右扶风人口,完全是正确的选择。

再一个,左冯翊的地理位置,跟右扶风还有些不一样。

右扶风位于长安南侧,可以直接连接上庸三郡,又有渭水为依托,距离曹魏占领的武关有足足五百里之遥防守起来方便啊。

左冯翊虽然也是背靠北地郡和安定郡,也有泾河作为依托,可它距离潼关不过三百里。

而且潼关的地理位置和武关还不一样,武关那地方,地势险要的关键在于山林,要进入武关或者从武关出兵,首先要通过一条漫长的武关道,而武关道完全是在山林内的,易守难攻,但同样出入也都不方便。

因此,即使曹魏要从武关出兵攻打关中,刘备方只需要看住武关道,进行重点防御就可以了。

可潼关就在黄河边上,虽然地势也很险要,但这个地势险要的有利方,从来是对关内中原腹地而言的。

关中进攻潼关,首先要克服恶劣的地势环境,然后再去考虑如何攻克潼关,但从潼关出兵进攻长安,人家不过是放弃险要防守而已,要出兵,随时可以出。

要不历史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傻缺皇帝,非要主将弃守潼关主动出战呢,还不是觉得优势在我,实在打不过咱们还可以回来继续坚守嘛。

虽然多少是脑回路清奇了些,但纸上谈兵看来,并不是没有这样操作的余地。

再加上从关内进攻关中,除了潼关出兵外,其实还有一条路,那就是效仿曹操当年平定关中的手段,从黄河蒲坂津渡河进入关中,直取左冯翊。

因此,对于左冯翊来说,要防守关内的魏军,不仅要防备潼关方向,同时还必须防守黄河沿线就靠现在左冯翊的这七万丁口,防守个毛线啊。

百姓丁口不足,无人耕种土地,就无法在当地支撑起驻军所需的粮草供给,所有的粮草补给必须从长安调拨,这就等于是人为的拉长了后勤补给线,一旦曹军真的从黄河或者潼关出兵,都不需要派出太多的兵马,只需派出三千左右的游骑兵,专门负责骚扰左冯翊驻军的粮草补给线,这个左冯翊都守不下去。

不管怎么看,左冯翊的防御方式,是无法照搬右扶风的重点防御的方式的,必须要重新考虑布防方式。

而陈祗建议迁徙走左冯翊百姓和世家的另一个目的,也就在此——陈祗建议,在左冯翊实施军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