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五十章 退兵(1 / 2)

加入书签

一场大雪,让烽火连天,金戈铁马了快三个月的大半个中国,都暂时消停了下来。

关中地区,从十二月初开始降温,断断续续的降雪,一直下到大汉章武三年元旦,刘备为此不得不暂时屯居眉县,无法立刻东进三辅。

南阳地区,从十二月中旬开始下雪,同样下到来年元旦,导致荆州军团北上受阻,大魏宛城守将司马懿有了足够的时间整理城防,收拢败军士气。

而青徐方面也是如此,大雪纷飞之下,周瑜率领的江东北进军团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克彭城国,全据青徐。

真别说,这个时候的周瑜,已经有点想打退堂鼓了。

是的,很神奇的一件事。

仗打到这个份上,江东全面占优,眼看着就能全据青徐了孙十万都没有要退缩的意思,反倒是周瑜想着要退兵了。

看着非常的不可思议,但周瑜真的有自己的理由的。

前几年,吕蒙还在世时,曾经劝说孙权,说青徐之地多以骑兵作战为主,江东士卒多擅水战,陆战不行,因此就算一时占据青徐,也不可能守得住。

吕蒙以此为据,劝说孙权攻取荆州,全据长江防线,以江东的水军战力,纵使不能进取天下,割据东南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

这就是吕蒙当初为孙权制定的战略规划。

这个计划,当初周瑜是嗤之以鼻的。

倒不是为了所谓的孙刘联盟说实话,这个联盟,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有存在的必要,但当刘备夺下汉中,兵出雍凉的时候,这个联盟其实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周瑜嗤之以鼻的地方在于,吕蒙作为代替鲁肃执掌军权的人物,居然如此避难就易,劝说主公孙权偏安一隅。

往大了说,这叫缺乏战略眼光,往了说,吕蒙的格局只停留在领军自保的程度上。

当时的周瑜,觉得作为一军统帅,吕蒙明明能看到江东军的缺点,却不想着去改变,反而是选择自我回避这种做法,不是一个一流统帅该干的事儿,也辜负了主公孙权对他的期望。

但现在,周瑜却有点理解吕蒙了。

自从重新出山掌兵之后,周瑜确实对东吴军的陆战能力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尽可能的增加东吴军的机动性和陆战能力,这才有了上次水路偷袭青徐,和这次从淮南出兵后的千里奔袭,把青徐之地的魏军打的困守彭城国。

但,恐怕这也是周瑜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了。

尤其是进入冬季以后,周瑜发现,很多事情,自己想是一回事,实际遇到了,却又是另一回事。

别的不说,淮南之地的冬天,跟江东的冬天就不太一样,而青徐之地的冬天,跟淮南之地的冬天,又是大不一样。

周瑜不是没有考虑到天气的因素,但实际经历了才发现,自己以为的天气因素,和实际的天气因素比起来,差别依然很大。

江东地区,十二月份的时候基本只下几场雨夹雪,即使是淮南地区,也不过是雪而已可到了青徐之地,这个大雪纷飞的,对面一丈都有可能看不清人影。

周瑜确实考虑到了冬季作战的艰苦性,也准备了一些过冬用的衣物——但江东士卒对冬天的定义,跟实际上青徐之地的冬天,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这段时间,周瑜所率士卒,最大的战损,根本不是在围城过程中出现的伤亡,而是因为寒冷天气后出现的非战斗性减员。

这年头的医疗条件就那样,军中条件更是艰苦,如果在冬天生病,身体素质好点的还能抗过去,稍微差点的,基本就是等死。

这是周瑜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而周瑜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平原地区作战,面对曹魏的骑兵和步兵的作战能力,向来以水战闻名的东吴士卒们,该怎么去应对。

在淮南地区作战的时候,这方面的劣势还不算太明显,毕竟淮南地区也还算水密布,纵使个体战力有所差距,周瑜也可以利用各种地利条件快速的运兵,用调兵指挥的方式来营造局部多打少的局面,弥补战力的不足。

当初在石亭,对曹休诱敌深入,一举歼敌,就是这么来的。

可到了青徐之地,这些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因此在青徐之地,只能依靠一些虚实连环的套路,打敌军一个不备,抢先占据战略主动权,这才有一战之力。

当初陆逊兵临下邳和周瑜领兵跳出曹休,贾逵的包围圈,用的都是这种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