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二十六章 阶段性结束(1 / 2)

加入书签

撤退呢,其实真的是一个技术活。

怎么撤,往哪儿撤,谁先撤,谁断后这些都要有个统筹的安排。

否则,撤退分分钟会变成败退,而败退也会分分钟变成溃逃到了那个时候,就彻底控住不住了。

这些道理,郭淮都懂,好歹也是积年的老将了。

但郭淮同样知道,在战场之上,不是所有的情况,都会按照你想的那样去发展的,人力面对局势的时候,总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比如现在。

郭淮倒是想组织安排好士卒撤退的事宜,但如今的战场局势,已经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了。

因此,郭淮下令撤退,其实就是带着本部五千人,外加过来汇合的毌丘俭所部四千余人,提前退出战场,往渭水渡口方向撤退。

至于其他还在维持防线的魏军士卒,郭淮最大的良心,就是让传令兵打出旗语,允许各军校尉退出战场,分散突围。

说白了,虽然郭淮也不想,但郭淮确实是把还在奋战的万余魏军将士们给丢下,先自己一个人跑了。

面对三万多蜀军的全线进攻,魏军的防线已经维持不住了,自己也无法依靠中军突阵挽回劣势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能逃出来多少就逃出来多少吧,总比被人击破防线后,全军覆没来的强。

就这样,郭淮连断后军队都没有留,直接带着文钦和毌丘俭两人一起,领军一路回撤,撤到渡口,组织士卒登船撤离。

对此,郭淮虽然无奈,但也没办法有时候心不狠,真的做不了一军主帅。

倒是毌丘俭和文钦,才上战场没多久,心里终究是有些不安,也有点不甘心这两人向郭淮要了一千军马,在渡口外围列阵,试图接应从前方败退过来的魏军士卒。

郭淮倒也没有说什么,痛快的分给了两人一千兵马但其实郭淮心里也很清楚,他们接应不到多少败退回来的袍泽的。

蜀贼那边的将军们又不是傻子,他们一旦击破了自家的防线,除了分割包围自家残军外,第一时间肯定会派兵往渡口方向来的比起自家人,毌丘俭和文钦遇到蜀军的可能性更高。

而郭淮之所以分兵给两个人,一方面也是让这两个人长点见识,让他们知道一下战场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他们的这一千人,多少是个预警。

郭淮好歹是带了八千多人撤回来呢,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全部登船完毕的如果没个警戒的话,蜀军要是突然追击而至,那自家士卒还得因为慌乱而自相践踏,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郭淮还是很痛快的给了这两人士卒,同时也交代他们,一旦蜀军追至,千万不要应战,保持警戒快速撤退就好一千人登船,撑死不到一刻钟时间,足够了。

而事实上,就跟郭淮预料的那样,文钦和毌丘俭根本没有接应到多少从战场上败退下来的自己人,倒是在不到半个时辰之后,接到了斥候报告,说蜀军距离渡口,已经不到十里路了。

到了这个地步,文钦和毌丘俭也不敢再抱有幻想了,立刻引兵缓缓而撤,赶在蜀军赶到前,完成了最后的登船撤退事宜。

当张飞亲自领着先锋部队三千人赶到渭水边渡口时,只能看到已经飘荡到渭水中间魏军船只看的三爷只能在马上连连叹气。

到底是晚了一步。

但好在,还有万余魏军士卒被彻底留在了这边的战场上,倒也不算是彻底失败眼看着撤走的敌军已经追不上了,张飞下令回军,参与围剿那些败退的魏军。

就这样,渭水渡口一战,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经过一天的围剿,被郭淮丢在渭水南岸的万余魏军,除了少部分逃散外,大部分士卒都选择了投降。

这些败军,全都交给了诸葛亮去妥善安置,是押送回汉中,还是在眉县就地安置,这些都是诸葛亮需要去头疼的事情。

而刘备则暂时在渭水沿岸驻扎下来,跟张飞,黄权,庞统等人,一边等待凉州军团和武功县方面的消息,一边商议接下来的进兵路线。

凉州军团被散关挡在了关中之外,但如今渭水之战已经结束,魏军全面撤往右扶风,散关后路已经断绝,根本翻不起大风浪出来刘备为了以防万一,再次派出魏延领兵五千,配合赵云攻取散关。

但实际上来说,当朱赞在眉县支援战失败后,告别毌丘俭,带着残兵返回散关后,孙礼就知道大势已去了。

依然选择坚守,不过是孙礼最后的节操所在既然被曹真都督看重提拔,成为散关守将,那他总要忠于职守,尽最后的努力才行。

但即使如此,面对赵云的进攻,孙礼也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随着朱赞的残兵回到散关,不需要多长时间,散关内的守军都会知道眉县已经失守,散关后路断绝的消息这么坚守下去,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罢了。

如果不是朱赞告诉孙礼,说郭淮将军还有一个反夺眉县的计划,孙礼可以用来安抚散关守军士卒的话,这个散关,孙礼可能十天都守不下去。

但即使如此,散关的军心也非常的不稳,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而当郭淮将军反攻眉县失利,不得不退守渭水的消息传到散关,散关的军心就彻底乱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礼也知道散关是守不住的了无奈之下,孙礼只能“顺应民心”,联系关外的赵云,主动打开散关,投降。

当魏延领兵刚刚走到半路的时候,赵云已经带领着凉州军团进入了关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