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章 战术之争(1 / 2)

加入书签

“斩首行动”这个词儿,不是王平原创的,是无当飞军的成军册中,专门记载的一种战法。

就是利用敌军的防备疏忽,对敌军统帅本阵发动渗透突袭,斩杀敌军统帅,从而彻底打乱敌军的战略部署。

嗯,这还真的不是张溪给加进去的,而是诸葛亮总结前人的兵法战术后,自发加进去的当时张溪看到的时候都觉得傻眼,合着古人用兵,这么早的就已经明白斩首战术的重要性了?!

但,严格来说,王平现在不具备发动“斩首行动”的条件。

在无当飞军的成军手册里,对“斩首行动”的表述前提,是要求对敌军情报有着足够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做好渗透战的多种准备要渗透的话,最起码你得知道敌军的军令口号,要有敌军的衣服旗帜吧?!

可如今这些,王平全都没有。

即使这些条件王平都具备了,这种斩首行动也基本是九死一生,只要被人察觉,就会陷入到敌军围攻之中。

成功率相当的低。

就算王平不怕死,他麾下的六百多无当飞军也不怕死,可没有敌军情报,没有渗透的条件,就这么直接对敌军统帅本阵发动突袭除非敌军统帅是孙权,否则就跟送死没啥区别。

郭淮显然不是孙权,他是积年领兵的宿将,也是智勇双全的名将,他对中军的重要性是非常清楚的,不会跟孙权那样,干出那么丢人和脑残的事儿来。

王平在带兵绕道,靠近郭淮所在的前锋军,认真观察后,得出了结论——郭淮的军阵非常的严谨,很难有直接突击的可能。

虽然严格来说,郭淮作为一军主帅,亲自担任大军前锋,也多少有点冒险了,但目前以郭淮的军阵厚度,王平只有六百人,确实可以让郭淮不放在眼里。

这要是去突袭,基本跟找死没有任何的区别。

“斩首行动”可不是白白送死,手册上说的很清楚,如果条件不成熟的话,宁可不发动这种作战,也不能白白损耗士卒性命的。

因此,王平非常的犹豫,一边隐蔽的跟随着郭淮的前军行进,一边在思考是不是要发动突击,或者什么时候发动突击。

王平在盯着郭淮的撤军部队发愁,魏延也同样在盯着郭淮的撤军部队发愁。

这个时候,吴懿已经领兵抵达了眉县城下,经过吴班的亲自辨认,证明了身份后,吴懿已经进入了眉县,见到了魏延。

吴懿士卒的安置,吴班去做了,吴懿现在最重要的,是跟魏延商量一下,接下来这仗该怎么打。

“陛下军令,若贼军攻城甚急,还请魏将军全力坚守,援军不日便至。若贼军引兵撤退,还请魏将军择机出城,拖延贼军撤退,以待大军赶至,围剿贼军。”

这就是吴懿要传达给魏延的军令。

这事儿吧从吴懿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起,魏延就知道,魏军是真的在撤退,不是在专门引诱自己出城后好设伏。

自己果然还是被那个子给传染了,也变得开始疑神疑鬼起来了。

早知道如此,当初就不该让王平领兵出城,应该是自己直接领兵出城去进攻魏军,这样郭淮根本不敢轻易的拔寨起营。

但现在嘛算了,想想现在该怎么办吧。

郭淮拔营撤退的时间也不长,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时辰的时间,走的应该不算太远,还能追得上。

但问题是,追上后,该怎么打,才能拖延住郭淮的行军节奏呢?!

如果是按照常规的套路,出兵咬住魏军的后翼,拖延魏军撤退速度,那么郭淮完全可以跟刚才阻拦吴懿一样,分兵五千甚至一万人阻挡追兵,自己带领主力大军快速东进,跟曹真汇合。

再一个,如今魏延手里的兵力也严重不足。

他只有七千余士卒在手上,还都是普通郡兵出身的士卒,在战斗力上,只能跟曹魏的普通郡兵一较高下,遇到禁军精锐,那么魏延甚至还要担心是否会被人击破。

而吴懿虽然带来了三千人的大汉精锐北军,但这支部队自组建以来,不过只有一年多的招募和训练的时间,并没有实际上过战场,到底战力如何,魏延和吴懿都不清楚。

再说了,三千人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在面对三万多魏军的时候,很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必须要想办法,通过一些调动和计谋,让郭淮主动露出破绽才行。

为此,魏延思考了一会儿,对着吴懿说道,“我有一计,请吴将军参详。”

吴懿当时就是一愣这魏延,居然也有能好好说话的时候?!

吴懿没少跟魏延打交道,对魏延的性格了解也是相当的深厚的说实话,如果不是魏延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吴懿懂不想认识魏延。

这货太过于目中无人了,说话实在不中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