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章 柳隐的压力(1 / 2)

加入书签

张郃在亲卫的搀扶下,一撅一拐,不顾形象的来到前线,认真观察着大昌集内蜀军的防守阵型。

四百多人的防线,你很难说能摆出什么像样的阵法出来,毕竟人数太少。

柳隐做的也不稀奇,就是把士卒分成了三块,彼此之间成倒三角的分布,前面两个方阵负责直接防御,后面一个方阵根据实际情况,或策应,或绕击侧翼。

总而言之,就是争取在局部制造以多打少的机会而已。

说穿了呢,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法,跟圆阵有点像,但在策应和援护方面,不如圆阵那么便利,后援的兵力也少了一点。

这个阵型,是有破绽的,一旦敌军采用两翼侧记的方式,牵制住前两个军阵,然后中军突破,直击后方的军阵,那柳隐的本阵就彻底暴露在危险之中了。

张郃稍微观察了一下,既察觉到了柳隐在布防中的问题,下意识的就要做出排兵布阵但随即,张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一个,张郃的兵力经过多次交战,如今也只剩下三百八十人左右了,一时间还真的没法兵分三路。

除非暂停进攻,派人往山道内去调兵,只是这么一来一回,起码要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调来的兵却又不能多,最多只能调两百人过来,否则大昌集内部根本放不下这不是浪费时间,没事儿找事儿呢嘛!。

而且就算能兵分三路,中间那一路的进攻如果不够犀利,一样也没什么用。

不能中路突破直接威胁蜀将的本阵,那不过是又一个僵持局面而已。

如果张郃没有受伤,那张郃倒是可以直接冲阵,但如今,张郃连走路都要人搀着,还怎么冲阵?!

第二个嘛,那就是大昌集的大,地势,都限制了张郃进行两翼钳制,中路突进的战术。

大昌集就这么点大,四周还都是山,调兵遣将本来就受到了不的限制。

等到进入大昌集内部后,地方就更了,张郃的两翼钳制战术,根本无法彻底把柳隐最突前的两个方阵调开,因为没那么大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张郃要是再派军卒中路突进的话,那就不是去突击本阵,而是孤军陷入蜀军前后共三个方阵的围攻之下了。

真不好说到底是谁牵制了谁,谁又包围了谁。

本来不是什么优秀的布阵方式,但偏偏在大昌集这个地方内,蜀军的这个布阵,还真有点让张郃觉得难以下手。

大昌集又是必须拿下的,不拿下大昌集,张郃就没办法彻底把山道内的魏军给调出来,而山道内的魏军不出来,那就谈不上去偷袭五丈原。

虽然现在张郃已经掌控了大昌集的外围部分,其实是有了一些调兵的空间的,但整个大昌集本来就不大,这些外围空间更是狭,要靠这个空间去调兵,四千五百多人的军队,没个半天一天的时间,根本出不来。

所以,张郃算来算去,要想快速调兵出来,还是得先攻破大昌集。

要进攻,而且要快速获胜,那如今的局势下,只能用正面进攻纯拼血气之勇和兵源素质,这是最简单的进攻办法。

但这么做,就是纯粹的用人命换人命了,自家士卒的损伤也会很大的。

一般来说,聪明的将领都不太愿意用这招可张郃发现,他好像除了这招,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时间对张郃很不利,根本不容许他慢慢的去思考破敌的办法,也不容许他花时间去为破敌做准备。

因此强攻,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尽快攻下大昌集。

张郃做出了自己的取舍之后,也不再犹豫,下令士卒全面进攻,围着柳隐的防御阵型进行强攻。

虽然柳隐的防御阵型非常符合现在的地利条件,兵力也比张郃要多一些,但依然被张郃打的有些焦急。

没办法,士卒的战斗力差距还是实际存在的。

柳隐的阵型,确实可以在魏军进攻的时候,通过调度营造以多打少的局面,但前提条件是魏军不会全军压上。

一旦全军压上,双方在总兵力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士卒的个人战力就会成为左右战场局势的重要因素。

不管柳隐怎么去调整,只有四百多人的汉军步卒,终归不是三百七八十人的魏军禁军的对手。

可柳隐必须要坚守,他不能退如今的张溪是否已经包抄到位,柳隐不可能知道,因此柳隐只能严格的执行军令——张溪让他不惜一切代价的至少守一个时辰,他一刻钟都不能少。

能怎么办呢?!

只能是死战不退。

但,如何保证士卒死战不退呢?!

要知道,个人战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军卒眼见同伴不断的伤亡,很容易产生恐惧思想,从而导致士气衰落这种时候,根本不存在死战不退的可能性。

柳隐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大概也就只有一个了。

柳隐拔出来自己的配剑,快速冲入了军阵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