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 豆腐的作用(2 / 2)

加入书签

植物蛋白的摄入每天是有极限的,多了反而对身体不好。

不过这些跟寇封解释估计他也听不懂,反正让寇封照做就行。

别的不说,寇封这人对张溪的话还是听的进去的,真就把营中饮食从一日两餐改成一日三餐,光这事儿就让那群士兵对寇封的忠诚度蹭蹭的往上涨,也因此给张溪惹来了一点小麻烦。

这事其实也很简单——军中从来没有一日三餐的先例。

军营又不是什么秘密机构,寇封给自家军营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的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其他各营。

然后老兵油子不干了。

凭啥那群刚进军营的大头兵可以一日三餐,而我们这些百战老兵却只能吃两餐?!

啥豆腐脑的凭啥我们没有?!

这事儿吧,不能闹腾,一闹腾就是大事儿。

毕竟这事儿说不好是会引起哗变的,这年头的军纪也就那样。

各营主官对寇封多少的有点意见,觉得这小子是哗众取宠,破坏规矩。

而各营主官表达意见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寇封穿小鞋子。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小子居然给营中士兵一日三餐,那他的伙食标准肯定超标了。

查,这个必须查。

军正为此专门来找了张溪,查看了寇封营中的粮草支出,又专门去了寇封的营中视察了一阵,最后喝了两碗大酱汁豆腐脑,心满意足的走了。

回去后,军正告诉各营主官,人家那是自己补贴了一顿饭给将士们,你们要有本事,也自己补贴呗。

军正不怕得罪人,反正他是直接对刘备负责的。

但这种事儿,军正转头就告诉了刘备寇封这么干,多少是有点私养士卒的嫌疑。

可刘备也没办法。

这年头的军士都一样,哪家将军攻城略地得了财货赏赐,不得分点给军中将士?!

要是因为一碗豆腐脑就处罚寇封这个兵就不好带了。

可军营中多出一顿饭这事儿,它也不是个小事,一个处理不好,这个兵也会不好带的。

为此,刘备只能召见寇封,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

寇封这人也实诚,啥实话都往外说,随口就把张溪给卖了,听得刘备脸上一阵异色连连。

等认真询问完寇封,得知了豆腐的具体作用,以及寇封为了这一顿早饭付出的钱财后,刘备心动了。

刘备从来不知道,原来豆菽是可以作成豆浆和豆腐脑的他只知道可以作成豆腐,淋上蜂蜜来吃。

原来豆腐不光可以淋蜂蜜,还可以淋大酱的,还是稀释的大酱。

蜂蜜和大酱哪个便宜,这笔账都不用刘备算,是个人救能算的明白。

而这个豆腐脑和豆腐制品的成本,更加让刘备感到心动。

豆菽作为五谷之一,一直被人种植,所以市面上豆菽并不少,而价格也只是比粟米稍微贵那么一点点而已。

一碗泡好的豆菽可以得到二十碗豆浆或者十碗豆腐脑,而一碗粟米熬成粥也不过只能得到两碗,分三碗的话军中将士就会抱怨刘备现在都有心明抢了。

之后的事情嘛,刘备就不管了。

寇封军中依然持续着一日三餐,其他军营依然是一日两餐,军中将士怨声载道,一直到某天,刘备宣布,军中府中一律改为一日三餐,新增一顿早餐,规制就是豆腐脑淋大酱汁

又过了几天,张溪听寇封这个嘚瑟的家伙,自家舅舅刘泌被刘备辟为左将军府门下掾。

从县令到门下掾,实际地位是降低了的,但刘泌很高兴,这意味着他距离刘备的核心阶层又进了一步。

至于自家那个开张没多久的豆腐坊哪有门下掾的官位香。

刘备一举安抚了军中将士的军心,又因为一日三餐的德政,大举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就是有一点,新野县的豆菽好像有点缺货了。

豆菽这个东西吧,其实在汉初是有税收指标的,每年都必须要种一点,当初是为了马政。

但现在嘛,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了,收税也不是非缴豆菽不可了,百姓种的自然就少了。

不过多少还是会种点,毕竟豆菽这东西老农都知道,新开垦的荒地种上豆菽,虽然当年的豆菽产量不高,但来年的粟米产量会高一些。

本来种的就少,谁也没想到刘使君居然在新野县搞出了什么豆腐脑,豆浆,豆腐之类的东西,闹得现在新野县反而出现了豆荒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别管你闻没闻过吧,世家们是不会跟钱过不去的。

新野县缺豆菽,那就卖过去嘛。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个什么豆腐,豆浆,豆腐脑的东西,是不是也可以卖到襄阳来?!

赚钱嘛,不寒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