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4章:走为上策(1 / 2)

加入书签

习政殿。

萧奕与几个尚书各自落座。

他先是对兵部尚书郭子仪说道:“蜀中的战报已经传来,刘柱已经伏首。”

说完,直接让怀吉太监拿出了战报。

今天早上送到。

下了早朝之后,第一时间就见到了这封战报。

岳红翎让徐元庶去蜀中联络了张鲁等人,把刘柱放进了汉中,然后引出了汉中守将魏延,在汉中城外一决死战。

最后,是岳红翎率兵渡过了汉水,于江边击败了刘柱的八万大军。

刘柱兵败自杀。

其部下,杨志、马超战死,魏延投降。

八万人马,战之最后,只剩下了三万人。

张鲁、薛举这边的损失也比较大,战死五万余,重伤轻伤一万余人。

这一战。

蜀中算是正式回归了大乾的治所之中。

封地在蜀中的齐王也在这时候出面,表示迎接大乾王师,也上表陈述自身未能阻拦刘柱的罪过。

说什么手中没有兵马,刘柱在蜀中得人心,又有马超、魏延等悍将,未能尽到守土之责。

五王的心思,谁人不知?

萧奕也只能是写信安抚了一些齐王,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

郭子仪看完之后,说道:“恭喜殿下,如今蜀中叛乱平定,只要回复生计,便又是一个繁华之地。”

萧奕不理会这种马屁,道:“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治理蜀中,孤的那些策略,你们也都看到了,但是治理蜀中,也需要人才。”

“你们可有什么举荐之人?”

戴光拱手道:“大理正马周,此人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幼年勤奋好学,文才出众。”

“曾游学多年,于大乾政务有一些独到见解。”

萧奕奇怪了。

他当时可是看了大乾官员的名单,那时候,并未见到马周这个人。

听着戴光说的名字,就很熟悉。

再一召见,听着马周对蜀中的见解,确实有才,也确实就是那个人。

萧奕道:“好,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人才,卿有王佐之才,孤希望你到了蜀中之后,能够给尽心尽力治理蜀中。”

“这是孤和狄尚书等人商讨出来的治理蜀中的策略,你先拿回去看,看完之后,再写一个章程出来,孤看看。”

马周当即躬身施礼,接过了文书。

萧奕继续道:“现在还有一个荆州赵玄甲了,这荆州的情况和蜀中不一样,赵玄甲在荆州之地深得人心,就算是现在兵败退守荆州,荆州当地的人,也还是继续支持赵玄甲。”

三宝太监的东厂也安排了一些暗探,可惜,他们都无法接触赵玄甲。

赵玄甲身边有一个谋士,似乎也有一个暗探组织,所以一直防备着赵玄甲的身边会有暗探存在。

而且,荆州那边的情况不像是蜀中,有着张鲁、薛举这些地方的大宗族、大势力。

荆州最大的势力除了赵玄甲这个太守以外,还有一个蔡家、一个柴家。

而赵玄甲也一直把这两家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他娶了蔡家之女,他的弟弟赵玄义娶了何家之女,而且,他的部下也有和这两家交好联姻。

荆州之地又是一片平原,适合骑兵作战。

荆州的水系也比较发达,赵玄甲的手中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到现在,安梓钧还被堵在了襄阳城外。

郭子仪拱手提议道:“殿下,臣以为,等到朝廷接手蜀中,可以派遣岳将军联合蜀中水军一起南下,从宜昌进入荆州之地。”

“安将军攻打襄阳,以陆战为主,岳将军带领蜀中水军攻打宜昌,以水战为主。”

“两路夹击,必能平定荆州赵玄甲之乱。”

萧奕思索了片刻,点点头。

……

荆州

赵玄甲已经得到了刘柱兵败自杀的消息。

得到消息之后,他与赵普秘谈过一次,都认为现在的荆州已经是独木难支。

这代表着大乾马上就会出手,以大军压境攻打荆州之地。

他是守不住荆州的。

以现在荆州的守备力量,再加上荆州的人心,想要守住这样一个地方,对抗大乾监国太子,很难。

首先就是双方的兵力差距。

大乾禁军可是打败了西夏,直接灭了西夏这个国!

连蒙元和北燕现在都不敢举旗。

凤凰岭一战,到现在还能记得呢。

李玄霸那等神勇之人,都难以挡得住监国太子,听说两人只是交手了几招,李玄霸就被击杀了。

西夏一战,监国太子更是直接斩杀嵬名安惠和李察哥。

这等实力。

是何等强大。

监国太子得人心。

此番,大义也已经不在他们这些太守身上了。

“人算不如天算,我们却要逆天而行,这世道,容不下我们呐。”

赵玄甲感慨了一下。

赵普则是躬身道:“主公,某这里有三策。”

“说。”

“对于大乾监国太子而言,他现在可能会派遣岳红翎以蜀中水军为主,攻打宜昌,以安梓钧为陆路,攻打襄阳,为上策;以大义加身,劝说荆州的一些大势力,手中有兵权的将领反戈,和蜀中张鲁、薛举等人一样,引起荆州内讧,以乱主公阵脚,此为中策;监国太子亲征,以声势之大,恐吓荆州上下,让我们不战而逃,此为下策。”

赵玄甲想了想,点了点头,问道:“他将如何选?”

赵普断言道:“必定是上策。”

“为何?”

赵普回道:“快刀斩乱麻,萧奕一直有言,蒙元和北燕有着狼子野心,大乾最大的敌人是蒙元和北燕。”

“我觉得萧奕说的没有错,蒙元和北燕确实是大乾最大的敌人。”

“所以,萧奕也不想一直内耗,肯定是要快刀斩乱麻,以两路夹击荆州,以快速平定荆州之乱。”

中策和下策其实也就是凑数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