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齐通宝(1 / 2)
我心想,胡家兄弟和鬼眼赵天翔肯定想不到,自己面对的是整个华夏仿造技术首屈一指的大师。
我随便在各处摊位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好东西。
我准备打道回府。
“咦?”
这时,一个年轻人的摊位上摆着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个纯铜的算盘。
大约有一尺长,半尺宽,整把算盘由纯铜打造而成,上面还有一层历经岁月的厚重包浆。
一般来说,算盘算是古董收藏里的杂项,相当小众,流通性也不好。
一般人买回家,顶多也就是当个摆件。
我也是看着这个算盘是纯铜的,而且不像是做旧的,所以有点兴趣。
可拿在手上仔细观察后,我就发现这算盘没有这么简单!
算盘左右两侧,各有两枚铜钱,一共是四枚。
由于历经岁月,铜钱上已经沾满了黑色泥渍,看不清铜钱上的字。
乍一看,它和铜算盘几乎是一体的。
我也是仔细观察后才发现,铜钱的存在。
或许是看我蹲在面前,对铜算盘有兴趣。
卖货的小哥招呼道:“哥们,要不要?”
我问道:“什么价?”
“五张,您带走。”小哥伸出五个手指道。
我心中一喜,看来这个小哥并不知道算盘上铜钱的事情。
但我还是摇摇头道:“太贵了。”
我放下算盘,就故意准备离开。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小哥肯定会叫住我。
因为算盘这种东西,流通性不好,摆摊两三个月,不见得能卖出去。
“哥们,哥们别走啊!”
“价格可以再商量!”
小哥连忙起身,着急道:“三百吧,三百您拿走!”
我点头道:“三百还差不多,这个东西我也就是拿去玩一下,玩完了就当废铜卖了。”
结了账,我就拿着铜算盘坐上车。
在车上我又仔细检查了一下,除了这几个铜钱,倒是没有别的收获。
回到套房的房间,我才发现,除了姜老和姜楚然,大家都没回来。
“姜老,您这里有没有什么工具,能帮我拆这个的?”
姜老正在拿着放大镜钻研一本古籍,抬头看了我手里的算盘一眼道:“拆这玩意儿干嘛?这又不值钱。”
我笑道:“这铜算盘上,有四枚铜钱,我准备拆下来,看是什么铜钱。”
姜老摇头道:“这有点浪费时间了,我的工具箱在桌上,你拿去用吧。”
我拿姜老要了一些工具,捣鼓了半天,才把四枚铜钱拆下来。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
我连拆了三枚,发现都是顺治通宝,这三枚品相都是上品,在清朝铜钱里也算是价格比较好的一种。
“大齐通宝?!”
拆到第四枚的时候,我大吃一惊。
因为这枚铜钱无论是从制式还是字体,都和上面的三枚完全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大齐通宝这种钱,在整个华夏只有两枚,堪称珍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
我强行压抑住心中的激动,开始回想起关于脑海中关于大齐通宝的记忆。
据说这种钱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李昪所铸,李昪曾被徐温封作齐王。
公元937年,他废帝自立,国号大齐,铸大齐通宝,现存世仅两枚。
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古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
另一枚的钱,四方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
“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的就已经价格连城。
戴熙不肯出售,直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攻进杭州,戴熙投水自尽。
传说他临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
后来,人们为了得到这枚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熙的屋子,甚至掘地数次,终无所获。
“四眼大齐”更为传奇。
它是上世纪的古钱币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
这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品相也被破坏。
后来,著名收藏家张叔驯重金将四眼大齐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