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我从哪来’(1 / 2)
一向恬静闲适的村落,今天突然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阵阵痛苦但压抑的哀嚎声,从村落中的一个茅草屋中传出,响彻旷野。
村落里的男女老幼,也并未像往常一样,在田地里埋头劳作,追逐嬉戏。
孩童们安静茫然地依附在大人身边,大人们则根据年龄划分,三五个一组的凑在一起,看着传出哀嚎声的茅草屋,低声窃语。
突然。
茅草屋传来的哀嚎声骤然上扬,继而戛然而止。
人们的窃窃私语顿时应声而停,纷纷看向茅草屋。
整个村落,就像是从人到物,连流水声都被强制屏息住了一般,呈现出一样的寂静。
不过这样的寂静并未持续多久。
一阵茁壮有力充满活力的啼哭声,从茅草屋中响起,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
随着这声啼哭的传出,村落里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们,纷纷露出笑颜,谈话重新开始,并且也不再刻意压低声音。
从茅草屋中传出的啼哭声,渐渐变得清晰。
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托着一个没有襁褓包裹,刚清洗过还显得湿漉的,排布有青白灰色斑的婴儿,在另一个稍显年轻的妇人的扶助下,走出茅草屋。
见状,茅草屋外聚集成群的人们,纷纷有序上前。
最先上前的那个人抬起双手,心翼翼地将婴儿被妇人支起的拳头,合在手心。
随后主动俯身,额头与合起来的双手轻触,嘴里念诵着祝福的言语,熟练的仿佛重复过许多遍一样。
每个有序上前的村落人,都以相同的举动,祝福着这个新生的生命,就连依附在大人身边的年幼孩童,也在大人的指导下,笨拙地模仿了一遍。
村落外,被杂乱带刺植被重重环绕着的教堂建筑里。
站在窗口的任窘,注视着村落正在进行的一切。
直至村落里的每个人都程序性的祝福完刚出生的婴儿后,他才收回视线。
安全区外场景的时间流速,经过他有意调整,比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要快很多。
虽然不至于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但自游戏优化后到现在的几十天里,足够一个胎儿走过一整套孕育流程降生到这个世界上。
这个♀新生儿比较幸运,她是所有正在孕育的新生命当中,第一个出生的。
同时,她也是这个虚拟游戏里,第一个自然诞生的新生命。
所以,他才会作为这个游戏的总负责人,在这个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时间段,出现在游戏里,旁观全程。
新生命的自然孕育及降生,在现实里虽然司空见惯,但要是放在虚拟世界,实现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看起来只是输入几行代码,编辑几道逻辑的事情。
可一旦实际应用起来,却需要投入规模难以计量的庞大算力作为支撑基础。
优化过之前的虚拟游戏,与电脑屏幕里的游戏,没有多少本质区别。
一个人类村落,需要老年人,壮年人,青年人,少年人,儿童,婴儿,♂人,♀人,还是其它,只需要输入对应数据就够了。
至于这些人类的出现方式。
如果不追求真实,那直接一个粘贴复制即可。
即便要追求所谓的真实,那也不过是在粘贴复制的过程中,添加几道多余步骤而已。
人的出生,成长,年老,死去,经过程序化安排之后,都可以通过建立关键节点,符合相应条件后,调用相关数据进行前后替换来完成。
前一份数据,与后一份数据,虽然都叫一个名字,但彼此并没有多少实际关联。
现实世界的人的出生,成长,年老,死去,笼统概括的情况下,的确可以用电脑游戏那种程序化作类比。
但这种类比只是为了方便科普的时候,方便被科普对象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一旦真正跨过那个门槛,准备正式且成体系的深入研究时,这种类比便会失去适用性。
因此想要让虚拟游戏重现现实的新生命孕育流程。
配子合并成合子的遗传物质重组过程、母体与胎体免疫系统相互博弈磨合的过程、母体内分泌环境及大脑逻辑的改变过程
真的有太多的因素需要被纳入考虑。
因为考量的内容太多,哪怕可以通过微分来拆解难度,所需的相应算力却不可能少。
一切浅显直白,看似可以轻易理解的现象,背后都有着一个庞大复杂,难以一窥全貌的底层架构。
这就像人类总以为自己是孤立于地球存在的个体,然后去追求天人合一,却在这么想时,没认识到自己自开始至终结,都早始终与地球,乃至整个宇宙保持着天人合一一样。
宏观层面材料的数学建模过程,为什么需要足够的想象力。
就是因为随着学研的深入,某一项材料的应用,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该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该材料的相应环境。
还需要将那些看似与材料本身无关的事物现象,也一并作为变量考虑进来。
想象力不够,难以联想到足够多的变量,就是难以将理论模型与实际匹配贴合。
为什么可行性看起来那么高的太空电梯,实际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作为太空电梯主要关键的缆绳材料没有突破性进展,固然是一大要素。
但如果没有把地球、月球,乃至地球、太阳,甚至是其它太阳系星体的相关因素考虑在内。
即便科技有了重大突破,能廉价大量地生产用于制作太空电梯缆绳的材料,想要建起太空电梯也依然存在着不的困难。
他所学的材料学领域,与能源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一样,都只是整个庞大复杂科学体系的一个侧面。
只不过因为他自主学研时的倾向,才在对应大数据分析的配合下,以人工智能领域、能源领域和材料学领域的形式,展现在他面前。
任窘将视角切换到模拟材料实验室,然后再切换回安全区。
这一去一回,安全区外的场景,便从白天演进到了夜晚。
任窘走出安全区,利用自己身为游戏总负责人的权限,一步跨越到安全区外场景的人类村落里。
这是他第一次踏入这个人类村落。
夜虽然深了,但村落里不是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沉睡。
昼夜对半的划分,导致夜晚对于这些需要八时睡眠时间的人而言,显得有些长了。
刚入夜就入睡的人,往往等不到天亮就会醒过来。
清醒时候的夜晚,在体感上要比白天漫长一些。
睡醒了没办法再入睡的话,人们就会给自己找一点事情做。
这个人类村落的生产力,严重不足到连照明用的蜡烛都没有,劳作之外的娱乐活动,基本约等于没有。
游戏经过了优化之后,以往人类村落特有的那种伊甸园式的美,如今只局限在了白天,至于夜晚,那是莉莉丝的主场。
于是,本该静谧的夜晚,在这人类村落里,并不静谧。
任窘没有听别人家墙根的爱好。
在悄无声息中,他步入到第一个新生儿所在的茅草屋内。
茅草屋里一片漆黑,却并不影响他看清内里的情况。
茅草屋里的布置,简单到简陋的程度,除了装东西的罐子,以及用来睡人的草铺外,再无其它。
这里的夜晚并不寒冷,温度与白天稍有变化,但也不至于需要体温取暖。
因此睡在这个茅草屋里的一家人五口,彼此睡得都比较散乱。
任窘没有将视线在其他几人身上多做停留,看完屋内环境,便来到了新生儿面前。
他这一去一回,安全区外场景看似只是从白天切换到了夜晚。
但实际上,这个人类村落已经过去了几天。
因此睡在柔软草绒与头发编织而成的垫子上的新生儿,已经没有了初生时的那种丑态,看着白净喜人了很多。
人类本能体现得最明显的时期,就是在刚出生不久这阶段。
察觉到有陌生人进入居住空间,被任窘关注着的新生儿,凭本能清醒过来。
不过作为这个游戏的总负责人,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游戏世界造物主的任窘,即便不动用权限,也没有让她因为他的出现而哭泣。
反而因为发自本能的亲近感的趋势,她伸直了胳膊,渴望他的拥抱。
没有主体躯干的替身,不具有拥抱他人的能力。
任窘只是将双手上的钢铁手套,更换成最像皮肤触感的柔质手套,然后将左右手食指放在新生儿抬起的双手掌心,任由她依凭本能紧紧握住。
基于造物主那庄重的亲近,握住了任窘一对食指的新生儿,并没有因此开心地笑出声,只是弯起了一对即便在漆黑的环境里,依然看着澈亮的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欣喜。
任窘来这里,并不单纯只是来逗弄这个游戏世界的第一个新生儿。
借着权限,将这孩子的整体情况都了解了一遍后,他便安抚着她睡去,将食指从她松开的双手手心抽出。
然后在下一个瞬间,回到了游戏安全区内。
果然。
对比着他收集来的玩家数据,以及亲自观察到的,基于玩家数据自然演化孕育而来的游戏人体数据。
任窘了解到一个事情。
他这个身体的染色体不仅比这里这个未来社会的人类多两条,就连身体里参与生理活动的纳米物质总量,也多的有些过分。
与这里的人类体内的纳米物质,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基于这些数据,他有理由怀疑,他的这个身体,基本上是依靠着纳米物质活着。
透过那个诞生在虚拟游戏世界里的新生儿。
游戏玩家的现实身体,剥离了纳米物质以后会如何,已经直白地展现在他眼前。
而他如果脱离了纳米物质的辅助,要么器官衰竭,要么细胞崩解,总之没有一个侥幸幸存的可选选项。
任窘没有在现实里,召唤拼接专门用来体检的积木设备。
毕竟有关他身体数据的内容,随便在薄膜屏幕上扫一眼,就能看到。
他以前之所以忽视了这些身体数据里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因为他学盲,看不懂,等他能看懂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专门调阅。
仅凭这些数据,连实践模拟都不用,只是通过思维实验专门针对他身体进行数学建模推演。
任窘就能明白,一旦他身体里的那些纳米物质被整体抽离,他这个身体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但这个身体,是因为基因崩溃才导致的身体原主的人生戛然而止的么?
他不这么认为。
真正了解了这个身体的实际情况后,他才能彻底肯定,原主人生的戛然而止,只可能是沉迷在虚拟世界的原主自己所为,与现实无关。
而他之所以会代替原主来这里,恰好就是因为这个身体的生理主体是纳米物质的缘故。
他虽然不知道身体原主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但他知道,当身体原主在虚拟世界里的思维意识死亡后,这个身体由于以纳米物质为主体维持着基本生理功能的缘故,基于惯性,没有来的及将虚拟的死亡结果体现在现实。
于是在思维死亡但身体存活的当口,作为代替原主的他,来了。
就连这个身体为什么没有多少与原主沾边的信息的缘故,他也结合在虚拟游戏里观察到的东西,顺便想明白了。
人在清醒状态下,以意外的方式非自然死亡时。
神经系统会有一个跃迁式的信号释放的表现过程。
这个过程,具体表现在了神经突触神经递质超量产生,以及突触结构在极短时间内的断续重连等方面上。
在这种过程进行的时候,由于限制神经反应过度表达的阈值失效,超量信号会导致人的思维意识处在一种超限亢奋的状态。
一些追求濒死体验的人,追求的就是这种超限亢奋带给其的快感。
由于这种阈值失效符合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濒死体验没有演进到真死,那么当人脱离了濒死状态后,也能代价较的恢复过来。
与通过药物手段暴力摧毁反应阈值再恢复的过程,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基于正常生理反应的阈值失效,虽然一样会有着恢复后阈值抬升,导致人会变得越来越作死的代价。
但只要将作死行为的间隔延长足够时间,抬升的阈值会渐渐降低。
而被药物暴力摧毁了一次的阈值,恢复之后的抬升,几乎是永久性的。
从此以后,除了药物暴力摧毁的手段外,其它方式的刺激,都再难让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奖励机制。
没办法彻底脱离身体,或者具备相关辅助的情况下,人必须依靠这些奖励机制才能活下来。
因此当肌体需要大脑产生相应奖励机制,但由于没有相应药物的暴力刺激而失灵时,就会被各种肌体反应轮番折磨,直至满足了肌体需求为止。
这个折磨过程,便是戒断反应。
因为思维意识是依托神经系统而存在的现象。
因此当思维意识主观认为自己已经死了,而身体却并未因为遭受意外非自然死亡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崩解过程必然会明显滞后。
滞后的神经系统不断打乱重组神经突触结构,导致原主保存在大脑神经结构里的记忆信息,在这个过程里丢失了个精光。
于是等他来的时候,才没得到原主遗留的任何记忆片段。
一个人在自己身体上遗留的信息,不只有记忆,也有生活痕迹。
但由于这个身体原主常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身体上的生活痕迹与记忆信息一样干净。
因此真正留给他的信息,就只有原主被这里的监控体系大数据分析之后的各种推荐选项。
虽然没弄明白这个身体的原主究竟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但明白了自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连半点直接信息遗留都没有之后。
任窘还是因为临时解决了一部分‘我从哪来’的问题,得到了一种来自心理层面的满足。
好了。
现在地球星球层面的宏观材料知识,他已经大体上都掌握了。
接下来,该将学研的进度,指向恒星系层面的宏观材料知识了。
恒星系层面的宏观材料学,如果只看字面意义,那听起来的确挺宏大的。
但材料学进度到了这个程度时,学研难度反而跳水式的下跌。
因为很多星球层面的材料学知识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到了星系层面被大大简化了。
虽然宇宙物理环境复杂,各种宇宙射线对材料的影响都必须考虑在内,甚至还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宇宙微波及引力背景的气象系统。
但这种程度的复杂,比起物质丰度较高的岩石星体而言,都不算什么。
宇宙里该有的射线干扰,在以核裂变和核衰变为能量来源的岩浆环境里,一样具有。
而当岩石星体不再作为理论的点时,星体内部的引力环境,也会相应复杂多变起来。
因此基于岩石星体层面的材料学数学模型,拓展到星系层面时,根本不需要多少调整适应。
就连做题内容,也开始相对应的简单起来。
当然,他也明白,这种简单只是暂时的。
当模型拓展到需要将各种诸如中子星、恒星衰老、超新星爆发之类的天体现象考虑进来时,复杂程度及学研难度,就会再一次指数级地增加。
还是沉下心,抓紧时间学吧。
因此睡在柔软草绒与头发编织而成的垫子上的新生儿,已经没有了初生时的那种丑态,看着白净喜人了很多。
人类本能体现得最明显的时期,就是在刚出生不久这阶段。
察觉到有陌生人进入居住空间,被任窘关注着的新生儿,凭本能清醒过来。
不过作为这个游戏的总负责人,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游戏世界造物主的任窘,即便不动用权限,也没有让她因为他的出现而哭泣。
反而因为发自本能的亲近感的趋势,她伸直了胳膊,渴望他的拥抱。
没有主体躯干的替身,不具有拥抱他人的能力。
任窘只是将双手上的钢铁手套,更换成最像皮肤触感的柔质手套,然后将左右手食指放在新生儿抬起的双手掌心,任由她依凭本能紧紧握住。
基于造物主那庄重的亲近,握住了任窘一对食指的新生儿,并没有因此开心地笑出声,只是弯起了一对即便在漆黑的环境里,依然看着澈亮的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欣喜。
任窘来这里,并不单纯只是来逗弄这个游戏世界的第一个新生儿。
借着权限,将这孩子的整体情况都了解了一遍后,他便安抚着她睡去,将食指从她松开的双手手心抽出。
然后在下一个瞬间,回到了游戏安全区内。
果然。
对比着他收集来的玩家数据,以及亲自观察到的,基于玩家数据自然演化孕育而来的游戏人体数据。
任窘了解到一个事情。
他这个身体的染色体不仅比这里这个未来社会的人类多两条,就连身体里参与生理活动的纳米物质总量,也多的有些过分。
与这里的人类体内的纳米物质,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基于这些数据,他有理由怀疑,他的这个身体,基本上是依靠着纳米物质活着。
透过那个诞生在虚拟游戏世界里的新生儿。
游戏玩家的现实身体,剥离了纳米物质以后会如何,已经直白地展现在他眼前。
而他如果脱离了纳米物质的辅助,要么器官衰竭,要么细胞崩解,总之没有一个侥幸幸存的可选选项。
任窘没有在现实里,召唤拼接专门用来体检的积木设备。
毕竟有关他身体数据的内容,随便在薄膜屏幕上扫一眼,就能看到。
他以前之所以忽视了这些身体数据里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因为他学盲,看不懂,等他能看懂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专门调阅。
仅凭这些数据,连实践模拟都不用,只是通过思维实验专门针对他身体进行数学建模推演。
任窘就能明白,一旦他身体里的那些纳米物质被整体抽离,他这个身体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但这个身体,是因为基因崩溃才导致的身体原主的人生戛然而止的么?
他不这么认为。
真正了解了这个身体的实际情况后,他才能彻底肯定,原主人生的戛然而止,只可能是沉迷在虚拟世界的原主自己所为,与现实无关。
而他之所以会代替原主来这里,恰好就是因为这个身体的生理主体是纳米物质的缘故。
他虽然不知道身体原主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但他知道,当身体原主在虚拟世界里的思维意识死亡后,这个身体由于以纳米物质为主体维持着基本生理功能的缘故,基于惯性,没有来的及将虚拟的死亡结果体现在现实。
于是在思维死亡但身体存活的当口,作为代替原主的他,来了。
就连这个身体为什么没有多少与原主沾边的信息的缘故,他也结合在虚拟游戏里观察到的东西,顺便想明白了。
人在清醒状态下,以意外的方式非自然死亡时。
神经系统会有一个跃迁式的信号释放的表现过程。
这个过程,具体表现在了神经突触神经递质超量产生,以及突触结构在极短时间内的断续重连等方面上。
在这种过程进行的时候,由于限制神经反应过度表达的阈值失效,超量信号会导致人的思维意识处在一种超限亢奋的状态。
一些追求濒死体验的人,追求的就是这种超限亢奋带给其的快感。
由于这种阈值失效符合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濒死体验没有演进到真死,那么当人脱离了濒死状态后,也能代价较的恢复过来。
与通过药物手段暴力摧毁反应阈值再恢复的过程,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基于正常生理反应的阈值失效,虽然一样会有着恢复后阈值抬升,导致人会变得越来越作死的代价。
但只要将作死行为的间隔延长足够时间,抬升的阈值会渐渐降低。
而被药物暴力摧毁了一次的阈值,恢复之后的抬升,几乎是永久性的。
从此以后,除了药物暴力摧毁的手段外,其它方式的刺激,都再难让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奖励机制。
没办法彻底脱离身体,或者具备相关辅助的情况下,人必须依靠这些奖励机制才能活下来。
因此当肌体需要大脑产生相应奖励机制,但由于没有相应药物的暴力刺激而失灵时,就会被各种肌体反应轮番折磨,直至满足了肌体需求为止。
这个折磨过程,便是戒断反应。
因为思维意识是依托神经系统而存在的现象。
因此当思维意识主观认为自己已经死了,而身体却并未因为遭受意外非自然死亡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崩解过程必然会明显滞后。
滞后的神经系统不断打乱重组神经突触结构,导致原主保存在大脑神经结构里的记忆信息,在这个过程里丢失了个精光。
于是等他来的时候,才没得到原主遗留的任何记忆片段。
一个人在自己身体上遗留的信息,不只有记忆,也有生活痕迹。
但由于这个身体原主常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身体上的生活痕迹与记忆信息一样干净。
因此真正留给他的信息,就只有原主被这里的监控体系大数据分析之后的各种推荐选项。
虽然没弄明白这个身体的原主究竟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但明白了自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连半点直接信息遗留都没有之后。
任窘还是因为临时解决了一部分‘我从哪来’的问题,得到了一种来自心理层面的满足。
好了。
现在地球星球层面的宏观材料知识,他已经大体上都掌握了。
接下来,该将学研的进度,指向恒星系层面的宏观材料知识了。
恒星系层面的宏观材料学,如果只看字面意义,那听起来的确挺宏大的。
但材料学进度到了这个程度时,学研难度反而跳水式的下跌。
因为很多星球层面的材料学知识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到了星系层面被大大简化了。
虽然宇宙物理环境复杂,各种宇宙射线对材料的影响都必须考虑在内,甚至还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宇宙微波及引力背景的气象系统。
但这种程度的复杂,比起物质丰度较高的岩石星体而言,都不算什么。
宇宙里该有的射线干扰,在以核裂变和核衰变为能量来源的岩浆环境里,一样具有。
而当岩石星体不再作为理论的点时,星体内部的引力环境,也会相应复杂多变起来。
因此基于岩石星体层面的材料学数学模型,拓展到星系层面时,根本不需要多少调整适应。
就连做题内容,也开始相对应的简单起来。
当然,他也明白,这种简单只是暂时的。
当模型拓展到需要将各种诸如中子星、恒星衰老、超新星爆发之类的天体现象考虑进来时,复杂程度及学研难度,就会再一次指数级地增加。
还是沉下心,抓紧时间学吧。
因此睡在柔软草绒与头发编织而成的垫子上的新生儿,已经没有了初生时的那种丑态,看着白净喜人了很多。
人类本能体现得最明显的时期,就是在刚出生不久这阶段。
察觉到有陌生人进入居住空间,被任窘关注着的新生儿,凭本能清醒过来。
不过作为这个游戏的总负责人,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游戏世界造物主的任窘,即便不动用权限,也没有让她因为他的出现而哭泣。
反而因为发自本能的亲近感的趋势,她伸直了胳膊,渴望他的拥抱。
没有主体躯干的替身,不具有拥抱他人的能力。
任窘只是将双手上的钢铁手套,更换成最像皮肤触感的柔质手套,然后将左右手食指放在新生儿抬起的双手掌心,任由她依凭本能紧紧握住。
基于造物主那庄重的亲近,握住了任窘一对食指的新生儿,并没有因此开心地笑出声,只是弯起了一对即便在漆黑的环境里,依然看着澈亮的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欣喜。
任窘来这里,并不单纯只是来逗弄这个游戏世界的第一个新生儿。
借着权限,将这孩子的整体情况都了解了一遍后,他便安抚着她睡去,将食指从她松开的双手手心抽出。
然后在下一个瞬间,回到了游戏安全区内。
果然。
对比着他收集来的玩家数据,以及亲自观察到的,基于玩家数据自然演化孕育而来的游戏人体数据。
任窘了解到一个事情。
他这个身体的染色体不仅比这里这个未来社会的人类多两条,就连身体里参与生理活动的纳米物质总量,也多的有些过分。
与这里的人类体内的纳米物质,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基于这些数据,他有理由怀疑,他的这个身体,基本上是依靠着纳米物质活着。
透过那个诞生在虚拟游戏世界里的新生儿。
游戏玩家的现实身体,剥离了纳米物质以后会如何,已经直白地展现在他眼前。
而他如果脱离了纳米物质的辅助,要么器官衰竭,要么细胞崩解,总之没有一个侥幸幸存的可选选项。
任窘没有在现实里,召唤拼接专门用来体检的积木设备。
毕竟有关他身体数据的内容,随便在薄膜屏幕上扫一眼,就能看到。
他以前之所以忽视了这些身体数据里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因为他学盲,看不懂,等他能看懂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专门调阅。
仅凭这些数据,连实践模拟都不用,只是通过思维实验专门针对他身体进行数学建模推演。
任窘就能明白,一旦他身体里的那些纳米物质被整体抽离,他这个身体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但这个身体,是因为基因崩溃才导致的身体原主的人生戛然而止的么?
他不这么认为。
真正了解了这个身体的实际情况后,他才能彻底肯定,原主人生的戛然而止,只可能是沉迷在虚拟世界的原主自己所为,与现实无关。
而他之所以会代替原主来这里,恰好就是因为这个身体的生理主体是纳米物质的缘故。
他虽然不知道身体原主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但他知道,当身体原主在虚拟世界里的思维意识死亡后,这个身体由于以纳米物质为主体维持着基本生理功能的缘故,基于惯性,没有来的及将虚拟的死亡结果体现在现实。
于是在思维死亡但身体存活的当口,作为代替原主的他,来了。
就连这个身体为什么没有多少与原主沾边的信息的缘故,他也结合在虚拟游戏里观察到的东西,顺便想明白了。
人在清醒状态下,以意外的方式非自然死亡时。
神经系统会有一个跃迁式的信号释放的表现过程。
这个过程,具体表现在了神经突触神经递质超量产生,以及突触结构在极短时间内的断续重连等方面上。
在这种过程进行的时候,由于限制神经反应过度表达的阈值失效,超量信号会导致人的思维意识处在一种超限亢奋的状态。
一些追求濒死体验的人,追求的就是这种超限亢奋带给其的快感。
由于这种阈值失效符合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濒死体验没有演进到真死,那么当人脱离了濒死状态后,也能代价较的恢复过来。
与通过药物手段暴力摧毁反应阈值再恢复的过程,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基于正常生理反应的阈值失效,虽然一样会有着恢复后阈值抬升,导致人会变得越来越作死的代价。
但只要将作死行为的间隔延长足够时间,抬升的阈值会渐渐降低。
而被药物暴力摧毁了一次的阈值,恢复之后的抬升,几乎是永久性的。
从此以后,除了药物暴力摧毁的手段外,其它方式的刺激,都再难让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奖励机制。
没办法彻底脱离身体,或者具备相关辅助的情况下,人必须依靠这些奖励机制才能活下来。
因此当肌体需要大脑产生相应奖励机制,但由于没有相应药物的暴力刺激而失灵时,就会被各种肌体反应轮番折磨,直至满足了肌体需求为止。
这个折磨过程,便是戒断反应。
因为思维意识是依托神经系统而存在的现象。
因此当思维意识主观认为自己已经死了,而身体却并未因为遭受意外非自然死亡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崩解过程必然会明显滞后。
滞后的神经系统不断打乱重组神经突触结构,导致原主保存在大脑神经结构里的记忆信息,在这个过程里丢失了个精光。
于是等他来的时候,才没得到原主遗留的任何记忆片段。
一个人在自己身体上遗留的信息,不只有记忆,也有生活痕迹。
但由于这个身体原主常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身体上的生活痕迹与记忆信息一样干净。
因此真正留给他的信息,就只有原主被这里的监控体系大数据分析之后的各种推荐选项。
虽然没弄明白这个身体的原主究竟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但明白了自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连半点直接信息遗留都没有之后。
任窘还是因为临时解决了一部分‘我从哪来’的问题,得到了一种来自心理层面的满足。
好了。
现在地球星球层面的宏观材料知识,他已经大体上都掌握了。
接下来,该将学研的进度,指向恒星系层面的宏观材料知识了。
恒星系层面的宏观材料学,如果只看字面意义,那听起来的确挺宏大的。
但材料学进度到了这个程度时,学研难度反而跳水式的下跌。
因为很多星球层面的材料学知识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到了星系层面被大大简化了。
虽然宇宙物理环境复杂,各种宇宙射线对材料的影响都必须考虑在内,甚至还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宇宙微波及引力背景的气象系统。
但这种程度的复杂,比起物质丰度较高的岩石星体而言,都不算什么。
宇宙里该有的射线干扰,在以核裂变和核衰变为能量来源的岩浆环境里,一样具有。
而当岩石星体不再作为理论的点时,星体内部的引力环境,也会相应复杂多变起来。
因此基于岩石星体层面的材料学数学模型,拓展到星系层面时,根本不需要多少调整适应。
就连做题内容,也开始相对应的简单起来。
当然,他也明白,这种简单只是暂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