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驿站(1 / 2)
“不是简单一个多字就能形容的,就算赵国和六国加一起都吃不完,我们捕捞上来的鱼只占海洋中非常非常的一部分,都不够海洋一天产出的。”赵括笑着说道。
这年头不存在什么珍惜鱼类,赵国卖鱼也从来不分品种,捞上来晒干之后直接打包,该送到什么地方送到什么地方。
困扰赵国渔业发展的一直是难以向民间普及和储存两个问题。
赵国虽然从齐国和燕国手中夺得了出海口,但是海岸线并不长,而且受到河水的冲击影响,沿海多是滩涂,民间捕鱼规模注定发展不起来。
再加上捕鱼的成本又高,别的不说,你至少要有船吧,能够出海的船,就算再破,都够家境好点的人家攒好几代了。
万一再发生翻船,不应该说万一,这个年代发生翻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一家几代人的积蓄就沉入海底了……
至于钓鱼和赶海……除非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否则能否养活一家人都是问题。
如果赵国的海岸线足够长,民间捕鱼规模发展起来,解决所有人温饱,甚至吃上肉都不是问题。
捕鱼的速度比种地来的快多了。
不过这并不现实,光是一个储存问题就限制了赵国捕鱼的规模。
赵国目前捕鱼最远的地方也只是黄渤海交汇处附近,不是不能走的更远,而是再远船上的鱼就坏了。
如果是夏天,更是只能白天出海,傍晚就要回来,然后岸上的人员连夜将鱼内脏扒出并腌制好。
没有冰冻冷藏的情况下,提高保质期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盐腌了,也多亏现在盐不值钱,如果盐价像以前一样,赵括就算想这么干也没办法干。
姜太公时期就开始发展鱼盐之利了,齐相管仲也大力发展鱼盐之利,他们不知道海里鱼多吗?
知道又有什么办法?你就算能捕捞的鱼再多,怎么运输储存?
没办法运输储存,只能扔田里堆肥,还得是海边的田,远的你也运不过去。
也就是赵国的制盐成本降到了极低的程度,才能这么玩。
话说由于咸鱼价格太低,赵国沿海有些百姓已经开始把咸鱼当盐用了,炖菜的时候把咸鱼放菜里面一起顿,既能节省食盐,还能吃上肉。
虽然盐价降了不少,但怎么说也是要钱的,而且比咸鱼贵出不少,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那有没有办法让我赵国每个人过年的时候都能吃到鱼?”赵姬期盼的问道。
“暂时还做不到,虽然大海里的鱼很多,但是我们捕捞的速度是有限的。除此之外,运输也是问题。要等到船队规模扩大了以后,并将所有县级的官道全部修好才有可能完成。这种福利要么所有人都不给,要么所有人都要给,否则没有得到福利那部分人必然会有意见。”赵括摇了摇头。
如果赵国像齐国一样,三面环海,并且交通足够便利的话,是有机会让所有人都能吃上鱼的,不过赵国很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天下有这个条件的除了齐国之外,也就人口稀少,造船业发达的越国了。
在一段时间里,越国可是真正的靠着打渔养活了国内一半以上的人。即便是现在,越国都没有放弃打渔。
马车行驶的并不快,一路上走走停停,离开邯郸之后,每到一个地方赵括都要停下来驻足一会儿。
即便不进入村子里与人交谈,站在路边看看田里的庄稼也能看出一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