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进化(黑化)的道衍(1 / 2)

加入书签

当听完宋濂对试科举推行的改进方案。

常升和道衍的脸上都满是佩服。

姜还是老的辣啊。

要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人家这七十年的人生智慧,虽不说比常升两世为人强过多少,但人家这心胸和境界,那真叫一个妥妥的碾压。

不服都不行。

原本常升还准备以其他的方式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甚至另起炉灶。

但就宋濂眼下提出的改进方案而言。

无疑更对老朱的胃口。

也更容易安定想要插手试科举的各方势力的心。

“宋师果不愧为天下人文表率。”

“此番境界,着实让学生大开了眼界。”

听着常升由衷的赞叹,宋濂却笑着摇了摇头:“论聪明才智,老夫差你们远矣,看见你们,老夫才深刻领会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的道理。”

“空活了这七十载,对你们,老夫仅有一言忠告。”

“你们身为朝廷钦差,代表的是朝廷的颜面,所作所为,当奉行四字——正大光明。”

“但凡能以正道践行之事,便绝不可贪图一时之便。”

“需知善假于鬼蜮伎俩者,必深陷鬼蜮。”

“待到此间事了,你们折返应天后,老夫觉着你们都可以去读一读《楞伽经》和《金刚经》。”

面对宋濂的提醒,常升和道衍心中都有不小触动。

彼此对视一眼后。

都再次起身向宋濂执礼道:“学生(贫僧)多谢宋师指点。”

宋濂也不在意的摆摆手道:“时候不早了。”

“都回去暂歇吧,下午还要与苏州府各家大儒名士们会晤,到时还有的你们操心伤神的时候呢。”

说罢。

宋濂便自顾自的让仆从给自己安排厢房去了。

留下的常升和道衍仍旧坐在正堂。

两人都沉默了许久。

道衍才缓缓开口道:“难道贫僧的路真的错了?”

常升轻笑了一声,神色坚定莫名的说道:“大和尚,你不会被宋师一说,就要放弃践行毕生所学的愿望吧。”

“宋师所言,确实发人肺腑。”

“但你要知道。”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如果这天下的读书人都有宋师这种境界,那还要我们做什么?”

“咱们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用最快、最利落的速度剜去那些阻碍大明兴盛的“腐肉”,加速大明兴盛的脚步的么?”

“正大光明的事,自然有太子出面。”

“你操个什么心?”

听闻这话,道衍的面色僵硬了许久。

最终却又坦然的笑了出来:“是贫僧着相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常升也露出了笑容道:“下午我得出去逍遥了,府衙我就不去了,你自己搞得定吧。”

道衍摇头笑笑。

仿佛智慧重新加身一般,胜券在握道:“贫僧预备让他们筹备一家官学学馆,以作未来经典校定和试科举施行之地,将来还可以改作便民学馆,作为苏州府知府的政绩向百姓开放。”

“谁贡献最多,自当成为第一任学馆山长。”

“负责任期内的试科举事宜。”

常升眉眼一挑,笑问到:“任期?”

道衍似从宋濂所言中有所领悟,条理分明的说道:“学馆之事,事关重大,不能由一人一家一力承担,否则极易形成学阀。”

“最好能凑出五家,轮流担任学馆山长。”

“如无意外,以四年为一期,每家推举一人担山长。”

“其余四家作为副手,以制衡其权。”

“若在任山长有不公不法之处,其他四家中,有三家联名弹劾,可提前结束山长任期。”

“由下任山长接替。”

“同时为了防止五家同盟,把控学府,以二十年为一周期,担任过四届副手和一届山长的家族必须全面退出学馆,等待四年之后再次竞选加入。”

初听第一句,常升都怀疑道衍是不是在宋濂的点拨下醍醐灌顶,立地成佛了。

听到后面,常升才确定。

这还是那个有急智,善于揣摩人心妖僧。

只不过经过了宋濂的一番点化,让他的难缠程度又上了一层而已。

任期制的存在。

使得官学学府不会沦为某一家学说晋升成学阀的台阶。

二十年之后,每四年一轮的名额更替,就像是一把利剑高悬,逼得官学在任的家族不得不时时自省,尽心竭力的教授学生,还得夹起尾巴做人。

否则,苏州府其他没能选上的名士大儒们,会相当乐意接替他们的职权的。

有了这套解决试科举之争的方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