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1 / 2)
五月十五日,距离德国投降已经过去了一个礼拜,盟军那边正在侵吞胜利果实,大部分重心都集中在了欧洲大地上,暂时无暇顾及亚洲战场,这也给了日本人一些喘息的机会。
不甘失败的日本人仍在极力调调兵遣将,在太平洋海岛战场中,日军会将碉堡的出口封死,以此来保证不会出现逃兵,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人。
除了战士之外,每位日本人也被要求做好必死的觉悟。
在最近打得火热的冲绳岛战役中,随着日军的守卫部队被逼入海岛南端的峡谷中,他们也明白了自己必败的宿命。
小鬼子在和美军以性命相搏之前,居然逼迫大量当地百姓从悬崖跳入海中,为日本“殉国”,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让旁观者触目惊心。
而日军的士兵在完成对百姓的屠杀之后,会对盟军将士发起“万岁”冲锋,这种漠视生命的态度对盟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日军的这一做法除了想要鼓舞国内百姓的士气,宣扬根本不存在的“爱国感情”之外,也是表演给盟军战士的一出戏,他们想要增加盟军继续进攻的压力。
因为攻击除了会造成日本士兵的伤亡之外,还会有大量无辜的百姓一起陪葬。
而且在一亿玉碎口号的影响下,日本国内掀起了最后一次征兵高潮,大量老幼妇孺都被征召到了前线,在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便上了战场。
甚至出现了许多未成年的孩子,其中有男有女,男孩被拉上战场冲当炮灰,女孩则被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成为战争的帮凶。
本来处在花包待放之际的她们被迫接受洗脑和一些战场急救等军事训练,最无人道的就是如何藏匿手雷接近敌人,在拉响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小鬼子也算是以己度人,他们在侵略中给各国人民特别是女性造了太多的孽债,如果有一天敌人的军队踏上他们本土时自己的国民将会是什么待遇可想而知。
所以与其让自己国民女性成为他人胯下玩物,还不如让她们在抵抗中贡献一些力量。
这些人很不幸的成为日本侵略战争的牺牲品,不过他们并非所有人都值得同情,直至今日仍然有大量日本国民倾尽所有的支持他们所谓的圣战。
侵略者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因为从小孩手中射出的子弹与士兵手里射出的同样致命。
日军这种决绝的态度也确实给盟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一亿玉碎计划本质上就是将日本的国土进行焦土化改造,以此增加盟军进攻的成本。
而美军也确实在一系列海岛战役中陷入了苦战,大量增加的伤亡数字和被波及的平民也让盟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为了尽快解决日本问题,盟军改变了作战方式,他们不再寻求从太平洋登陆,而是派出大量的轰炸机编队对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大城市进行轰炸。biνne
这导致大量房屋被毁,无数日本平民流离失所,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战斗意志,一亿玉碎计划开始出现动摇,日本国内投降言论再次兴起,但是这不足以撼动日本军国政府的高压统治。
眼看常规手段很难撬开日本人的国门,即便成功付出的代价也是无法估量的,于是美国老开始整起了黑科技,因为他们的曼哈顿计划也快成功,或许要不了多久就能让小日本尝尝鲜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的小鬼子只想着如何在缅甸南部全身而退,毕竟好几万人的部队可不能全扔在那。
目前远征军方面,荣誉第三师与重炮旅装甲旅组成的中路大军已经攻下了仰光中部重镇永盛。
右路的200师和新五十师的先头部队在栋瓜地区站稳了脚步,后续而来的主力也先后拿下了西克延、格瓦等多个东北部城镇,并于五月初和龙文章所部在距仰光五十公里的纳基辛小镇成功会师。
现在远征军三个师加上两大独立旅以及一些增援部队对仰光形成了合围之势,除了西面的封锁有些薄弱外,其他方向可谓是固若金汤。
两军成功会师后,廖铭禹本来想任命了龙文章作为前线的副总指挥,全权调动仰光方面所有进攻部队。
不过这样做却有隐患,陈继泽和李连胜都还好,他俩一直以来都在龙文章麾下听命,都是老部下了,没啥好说的。
难就难在200师与五十师那边,两位师长都是军队老资历,特别是脾气火爆的高喜江,服不服气先不说,与龙文章也没有太多交集,万一到时候后者压不住场面,出现些阳奉阴违的情况可就难办了。
没办法,部队发展快了人也多了,山头主义难免会出现,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消除这些隐患,全靠廖铭禹他自身的威望能压制。
为了避免那些个骄兵悍将搞出幺蛾子,最终廖铭禹还是决定亲自上前线指挥进攻仰光的行动。
黑河根据地则交由范绍增管理,想来这位笑脸佛打理打理地方政务应该问题不大。
除了考虑到指挥问题以外,他也不想错过这次能痛击甚至全歼日军几万人的绝好机会。
赶到前线的廖铭禹并没有立即下令进攻,其实仗打到这个份上,各部队基本都出现了不小的损失,战士们也都有些疲乏,厌战情绪高涨。
目前相比于在尹洛瓦底省激烈交战的新军,仰光这边却出奇的平静,除了继续保持高强度封锁,并没有其他进攻行动。
小鬼子现在是巴不得远征军进行强攻,哪怕打巷战他们也不憷,因为上万人同时混战在城市中更能最大发挥出他们的优势,也能有效避免被敌方轰炸和炮击,进一步缩短双方在火力上的差距。
再怎么说仰光是一座战略要地,又被日本人经营了好几年,其城市规模也不小,想要在几万日军的守备下短时间攻入其中难度很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