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又是摸鱼的一天(1 / 2)
凭借着儒祭小赋在清河县的广为流传。
如今,身着捕头服的李长辞走在大街上,每走几步就会遇到和他热情打招呼的人。
毕竟都是清河本地居民,李长辞在这里生活多年,对面大多是见过的熟脸,故都客气的回应。
就这么一路走到衙门,与值岗的差役打过招呼,他就往快班堂行去。
虽说只是两日没上班,但李长辞却是有一种阔别已久的感觉。
可能是法慧寺的遭遇实在太过惊心动魄,让他遇到了这一世从未遇到的危险吧。
“辞安!”
刚到快班堂,赵康张浩两人就屁颠屁颠跑了过来。
“辞安啊!听说你马上就要去京都六扇门任那七品紫衣了?!”
张浩很激动,七品紫衣,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没想到这多年的死党,竟然还有这般际遇!
赵康在一旁也兴奋的脸色潮红,之前只是说辞安要参加六扇门的招新,怎么今早一来,这里尽是盛传对方已被内定的话。
周围快班堂的捕手也皆是过来围成一团,想问问他们的头儿,是不是当真要升职了。
李长辞见众人前来,呵呵一笑,只道:“哎!别瞎打听了,曹神捕虽然说了这两日文书就会到,但想来还要经过重重审批,最终能不能去,也难说啊。”
听言,众人心神一震。
头儿实在是太谦虚了,神捕亲口说的话,还能有假?
那可是京都六扇门的四品神捕大人啊!
“辞安!恭喜恭喜!以后到了六扇门,可别忘了我们兄弟啊!”张浩第一个反应过来。
“就是,辞安啊!你成了紫衣,可要请我们吃饭啊!”
“李捕!恭喜啊!上官捕头才去了锦衣卫,李捕又马上要到六扇门任职,咱清河衙门真是烧高香了啊!”
“李捕头恭喜你”
在场捕快,无论是资历老的,还是刚到不久的,都对李长辞抱去羡慕佩服的眼光。
能从地方衙门到京都六扇门,这简直就是本质的飞跃,直接跻身朝堂,在天子脚下当差!
这等殊荣,他们也就做梦能想想!
“哈哈,若是任职文书下来,不用说,定是要和大家好好喝上一顿。”李长辞笑道。
众人闻言,又是一番恭维,李长辞见时候差不多了,便辞过众人,打算去内堂找二舅姥爷开早会。
“哎呀!李捕头啊,恭喜!这就要去六扇门任职,到时候可别忘了我们几个老家伙啊!”
一名消瘦的老者身穿长衫,见李长辞走进来,立即笑脸相迎。
在他身边,还站着几名差不多年纪的人,其中,也有之前断案的冯议丞。
“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李师爷,等文书下来再说吧。”
李长辞笑着抱拳回应。
“哈哈,李捕头过谦了,昨日在法慧寺查抄的灾银我等都听说了,李捕头协助六扇门有功,想必紫衣之位已是铁板钉钉了!”
“呵呵,希望如此。”
昨日带着法慧寺一群和尚游街,其中财物也是明着押回,传出这消息,李长辞并不惊讶。
“咳咳”
一身青色官服的范知县走了进来,见众人已经到齐,便坐上了诸位,示意大家坐下。
“辞安啊,法慧寺的事我都听说了,这帮道貌岸然的恶僧,竟敢干出这种事,真是天理难容啊!”
范知县表情很是心痛,花白的胡须接连颤抖。
不过面虽如此,范知县内心还是高兴的。
这下灾银案破,那户部侍郎司徒化也被牵连其中,事关兖州赈灾银,陛下他老人家肯定是不会轻易饶恕。
他总算是可以放下心来,安安稳稳做他的知县了
“辞安,这次多亏了你啊!”范知县笑容十分和蔼。
李长辞笑道:“姥爷可别这么说,都是神捕大人的功劳。”
范知县眼珠一转,连忙道:“是,是!辞安说的不错,神捕大人当然是功不可没!”
心里点了点头,辞安这六扇门走了一遭,人也变得机谨了不少。
不错!
接下来,范知县心情愉悦的与大家说了说近日清河的大小事务。
随后又嘱咐李师爷,让其这两天安排个差役到那杨铁川家中慰问一番。
对方是个外地人,刚才清河就遭到本地人讹诈殴打,他这个做知县的难辞其咎。
就算对方不认识李长辞,范知县崇高的品德也不允许他无视这件事,之后必定还要严惩那牛超一一番,给其一个教训!
“辞安啊,中午还是老规矩,过来内堂咱们一起吃饭,你二舅姥爷在衙门总是一个人吃,也是很孤单啊!”
早会结束后,范知县叫住李长辞,拉到一边慈眉善目道。
孤单?
尼玛这么吃了十几二十年都没事,他一要任职紫衣就开始孤单了。
二舅姥爷果然还是会啊
“是,听姥爷安排。”李长辞不点破。
范知县很是满意,“辞安,回去给你舅婶说一下,就说她娘要回来了,到时候,让她回娘家来走动几天。”
“许久没见那丫头,我都有些想念了,哈哈!”
李长辞听言,摇了摇头。
自从二舅不中举人开始,范知县就很少叫舅婶回去走亲了,最多就是过年期间,才去看望父母一番。
当然,李长辞知道并不是范知县不思念女儿,而是怕舅婶到了娘家会受娘家人的冷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