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文华殿小朝会(2 / 2)
毕竟这个工业部尚书,其最大的职能就是协调各个作坊之间的合作,实现人员、物流、产能等调配。
朱允熥将名下的琉璃、肥皂、火柴等轻工业都划归商业部,交给解奎管理。
铁道部被朱允熥交给黄子澄了,因为这个部得经常大同、京城两地跑,实在是太过于辛苦,用别人他不放心。
教育部则是让高明兼任,卫生部从太医院抓了个院判,让葛允谦暂时兼任。
邮政部由于是草创期间,朱允熥直接提拔了个新人,从文华殿内的一干人里找了个洗马担任。
反正邮政主要是靠马,他这个洗马的官也算是物尽其用。
海事部则由朱允熥直管,暂时不设置尚书。
至于其他学员,则根据他们各自的喜好,让他们向六部投递申请。然后再由各部主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录取。
朱允熥在将六部的框架搭起来后,马上召开了第一次小朝会。
六部尚书,外加朱允熥三个师傅,就是他的主要朝会人员。
相比起老朱那边的大朝会,他这边不仅是人员精简,就连礼仪流程都简化许多。
而且,每个人都有座,众人一起围在一张会议桌前开会。
老朱一直派人注视着朱允熥这边的动静,见朱允熥竟然敢筹备自己的六部,把他气得鼻子都歪了。
但老朱一直谨记之前的教训,不敢轻易抓这孙子上朝了,生怕这孙子再奏起事来没完,把朝中的正经事都给耽误。
总的来说,老朱一直对朱允熥这边的动静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而已。
不过,即使如此,老朱在得知大孙要开第一次小朝会,还是派了几个太监过来旁听。
至于他本人,更是早早地结束了大朝会,偷偷熘了过来。
朱允熥站在会议桌前,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班底,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今天起,他也是有朝堂的人啦!
“孤先简单地讲几句,你们如果有疑问就可以稍后提问。”
“商业部今后的重点就是提高产量,增加新产品,兴建新作坊,为咱们太孙府赚更多的银子。”
“另外,市舶司那边也归你们商业部统管,你们也可以将部分商品卖给海外的藩属国,给大明多多地赚点外汇。”
“工业部未来重心就一个,使劲地提高钢铁产量,能提多少提多少,未来几十年内,大明的钢铁需求都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都能填进去!”
“邮政部……”
朱允熥刚提了“邮政部”三个字,原太子洗马,新晋邮政部尚书的郭城就刷地一下站了起来,表现得非常恭敬。
朱允熥赶忙朝着他摆了摆手道。
“坐下!”
“咱们这边不用那么拘谨。”
“你今后的工作重心,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出咱们自己的驿站体系。”
“不拘于陆路和水路,以及海运。”
“总之一句话,多快好省就是你们邮政部的工作重点。”
“所谓的多,就是咱们的驿站要多,比大朝廷那边还要多。所谓的快,就是咱们的物流运输速度要优于朝廷。好就不用解释了,省则是双向的,既要压低百姓邮寄物品的费用,又要节省咱们自己的开支。”
“总之,三年之内能盈利就算你有功!”
郭城见朱允熥说完了,再次站起来躬身称“诺”,极大地满足了某个口是心非的皇太孙的虚荣心。
相对来说,教育部的事就简单多了。
朝廷的府学县学不归他管,高明负责的教育部,实际上就是管几所小学,以及几个只挂了个牌子的大学。
朱允熥在交代完上边的事情,当即从座位上走出来,来到葛允谦身旁。
“葛院判,你这边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葛允谦闻言一脸严肃地点点头。
虽说他们今天是第一次开小朝会,但他这个内定的“卫生部尚书”,早就跟皇太孙聊过很多次卫生部今后的事情了。
因此,他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毕竟,他当太医之时,只要治好一人一病即可。
现在他当了卫生部的尚书,可是要负责整个大明的治病之事,其难度可想而知。
“咱们之前聊过很多次了,今天在这儿多余的话孤也就不多说了。”
“总之你记住一句话,你们卫生部的拨款,只要你提出来,孤这边就第一时间批,绝不拖延。”
葛允谦本来还真想说点啥,可听到朱允熥对他这般信任,他嗫嚅了半晌只是朝着朱允熥躬身一礼。
“微臣谢皇太孙信重!”
朱允熥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继续对众人说道。
“孤要说的就这么多,你们可有什么疑问?”
“没有!”
“谨遵皇太孙谕旨!”
在一片领命称诺声中,只有新晋商业部尚书解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皇太孙,按照现在的布置,咱们手头的钱不够用啊。”
“铁路那边前期投入就是三百万两,医科大学兴建也要至少三十万两才能开工。鞍山钢铁厂兴建,也要投入至少一百万两。”
“然而,咱们库房里现在只有二百八十万两银子……”
解奎的话音一落,在座的人无不看向朱允熥。
虽说朱允熥刚刚说得天花乱坠,仿佛给所有人打了一盆鸡血似的。但如果没有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镜中水月。
“钱的事不用担心,你们尽管用心办事就行!”
众人见朱允熥这么说,也就不再追问了,只是在心里暗暗祈祷,祈祷皇太孙能再次创造奇迹。
朱允熥开完小朝会,就将众人打发到各处去忙了。
虽然他给所有人都配备了办公室,但眼下小朝堂草创,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东奔西走,根本就没人有时间做办公室。
朱允熥再将几个尚书打发走后,将三位师傅给留了下来,带他们走进文华殿西偏殿,指着几张桌子说道。
“三位师傅,以后这里就是你们三位的办公场所了。”
“从今往后,咱们小朝堂内的一应文书、奏报,你们三个都可以自由查阅。”
三人听到朱允熥竟然这般信任他们,这三人激动得差点当场就跪下山呼万岁。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朱允熥接下来的话更让他们震惊。
“孤让你们看奏折可不是白看的,你们看完后要草拟一份处置建议塞到奏折里。”
“孤看过奏折和你们的处理意见,如果觉得你们的意见好,就直接按照你们的意见办了!”
三人听到这话,无不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不敢置信之色。
当年老皇帝废除丞相制度,引得满朝文武震惊。
虽说胡惟庸有欺上瞒下之举,但没道理全盘否定丞相制度呀!
因为丞相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整套复杂的制度体系,里边牵扯着很多部门呢。
比如说中书省、门下省、通政司等等。
这里有起草诏令,上传下达、审核圣旨等功能。
老皇帝为了跟丞相争权,将这些一股脑全都废了,实际上对朝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因为皇帝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兼顾方方面面,总有一拍脑门就决定某件事情的时候。
这时候没了审核部门,皇帝的一些湖涂决定,就直接变成圣旨下发了。
因此说,这些部门对于一个皇朝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部门。
哪怕是另一个时空的大明,在老朱废除宰相制后,也催生出内、司礼监这样的怪胎。
实际上,他们履行的职能跟当年的宰相制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个名目而已。
杨新炉等都是深知朝廷利弊之人,知道大明可以没有宰相,但却不能没有相应的制度。
三个老先生脸上的震惊之余,剩下的全是感动、感激之情。
感动于朱允熥的信任,感激苍天终于让大明步入正轨了。
“微臣……臣等叩谢皇太孙信重之恩,呜呜呜……”
“臣等粉身碎骨,也要报答皇太孙的信任!”
有一说一,朱允熥之所以给三个老头放权,不过是想偷个懒而已。只是到了三个老头那里,就成了莫大的信任了。
他这边刚忙完,老朱就火急火燎地走了进来,看到屋里空空荡荡,只剩下三个小老头,老朱的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人呢?”
“什么人?”
“咱听说你个逆孙在开小朝会,咱这不是想过来听听吗?”
老朱说完这话,自顾自的打量一番文华殿内的新布局,然后不屑的撇撇嘴道。
“这都什么和什么,哪有一进屋就放这么大桌子的!”
“还有,偏殿是用来休息和用膳的,你隔成几间,又摆了几张桌子是干嘛,整得跟贡院的号房似的!”
老朱点评完文华殿的布局,有些幸灾乐祸的追问。
“大孙,你的小朝会啥时候开呀,该不会是还没开始吧?”
“皇爷爷,让您失望了,孙儿这边早就开完了。”
“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