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真心换传统(2 / 2)
虽是天寒地冻,但是整个扬州府,却是热火朝天。
军队的加入,特别是精锐军队,有军纪,懂得协作,又是年轻力壮的伙,让救灾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lss=≈adv≈≈g接下来的十天,台风已经过去,但是大雪却时不时地下一阵,地面的积雪能到人的大腿。
但是,扬州府城里面,街道上却没多少积雪,不是因为没下到城内,而是被京营将士清理出城了。
包括府城在内的整个扬州府,都有灾难结果报到崇祯皇帝这里来了。
整个扬州府,大概有一万人左右被冻死或者被砸伤后冻死,各城镇的房屋,有将近三分之一还多有不同程度的坍塌。
不得不说,这冬天的台风带了大雪降临人间,给大明百姓造成的伤害很大。
但是,各州府的父母官,却领着乡绅父老,赶到军营前跪拜,感谢皇帝派出了京营将士救灾。直言如果不是京营将士救灾,这次灾情的死伤多个十倍都不夸张。
普通老百姓的御寒衣物有限,一旦遮风挡雨的房子被吹,等待他们的,至少如果不是那些身强体壮的,估计都会冻死!
也是因为京营将士的救灾,带动了所有人在大灾面前互帮互助,不分贵贱高低,只为通过渡过这次大灾而努力。
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崇祯皇帝一早下令进行粮食管制的功劳,至少在大灾之后不用担心吃得问题。
要不然,大灾之后,物价肯定飙涨,奸商趁机谋求最大的利益,不知道又会因此死多少人!
这些账,老百姓虽然不会算,但是,个中好坏,却是区分地出来的。
扬州府的那些中层,也就是普通官绅,商人等等,原本畏惧皇帝屠刀的心思,随着这次救灾也消失无踪,替而代之的则是感激涕零。
崇祯皇帝根据这次救灾情况的总结,当即发出旨意,要求南直隶各州县都组建民壮,凡十五到四十之间的男性,除有功名的之外,必须要参加,可用钱粮替代,募集的民壮要适当训练,有贼时上城头防御,有贼时可投入救灾。在他的计划中,就当这是以后全民义务兵役制的预备役模式了。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七年的腊月下旬,很快就要过年了。
崇祯皇帝在这扬州城一待,竟然待了快一个月时间。
有一个现象是比较奇怪的,隔条江就是应天府。一般情况下,应天府这边的各衙门官员,皇亲勋贵,肯定是赶着过来觐见皇帝,在皇帝面前晃荡晃荡,说不定就能得到重用的机会。
但是,崇祯皇帝待了快一个月时间,南京城里的官员,竟然就没人跑来觐见!好像真得是尽忠职守,在忙着保护应天府。
对此,贴身服侍皇帝的方正化,很是不满,不过他没敢在皇帝耳边说这事,只是记在了心里,向皇帝奏道:“万岁爷,这眼看着马上要过年了,要不就摆驾应天府?”
应天府是有皇宫的,皇帝去了那里,条件就会好很多,至少要远好于待在这野外的中军帐内。
崇祯皇帝原本的计划,是不过江,沿着长江北上寻找贼寇作战。不过之所以那样计划的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有台风。
如今台风已经过去,冬春之际的台风本身就很少,已经有过一个,因为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史书上所描述的台风,就是刚才过去的那个。从天灾的安全性上考虑,该是没问题的了。
崇祯皇帝又考虑到,京营将士打了一场扬州战事,虽然不是和贼寇厮杀,但是对抗天灾同样是很累的。需要休整之后,才好上战场。
因此,他便同意了。
随后,军令传下,令各军收拾,定好开拔的日子,也就是腊月二十,由操江提督领船队过来接。
扬州府的百姓一听皇帝要领军走了,顿时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整个扬州府传开了。
扬州府下的州县,离府城这边远的,纷纷提前出发,赶来送行。
他们生怕来晚了,甚至都是连夜赶路。
腊月二十这一日时,扬州府城外的军营外围,已经站满了百姓。
消息自然报到了中军帐崇祯皇帝这里,对此,他只是微微一笑。看来如今的扬州府百姓,该是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了!
随后,他也没有在意,百姓要送就送好了,至少也能给京营将士感受下,他们的付出是能获得回报的!
此时的崇祯皇帝,关心另外一个事情,问方正化道:“操江提督还没到么?”
现任操江提督是诚意伯刘孔昭,也就是开国时候有名的刘伯温的子孙。
方正化听到皇帝的问话,便连忙回答道:“回万岁爷,定得是午时到,如今还没有消息,怕是路上耽搁了。”
说到这里,他也是埋怨道:“这诚意伯也是,就不能提前出发么?”
其实这算是军令,延误不到,论罪当斩也是不为过的。就看皇帝是怎么看的了!
崇祯皇帝显然也是不高兴的,不带兵也就算了,但是带兵久了,对于这种事情是比较看重的。
此时,他不说话,连方正化都感觉到了压力。
正在这时,有锦衣卫亲卫入中军帐禀告道:“陛下,南京水师副将卢荣春求见。”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和方正化都有点意外:怎么是个副将不是诚意伯本人过来?
在传旨觐见之后,就见一个身材不高的将领,跨步入内,单膝跪地奏道:“末将南京水师副将卢荣春奉旨领船觐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微皱着眉头,当即让他平身,随后便问道:“刘孔昭呢?”
皇帝对臣子直呼其名,似乎也表达了对这臣子的不满。
卢荣春一听,连忙回奏道:“回陛下,之前飓风,水师战船多被吹没,剩余船只,受损也是严重。诚意伯督修战船,不慎落水,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特令末将为他请罪,接陛下过江!”
崇祯皇帝一听刘孔昭竟然在这寒冬腊月落水,之前的不满便少了不少,连忙关心地问道:“诚意伯的病情如何?”
卢荣春听了,马上回奏道:“听郎中说需要休养,等病愈方可下床,否则再受凉的话,怕会不测!”
崇祯皇帝听了,便点点头说道:“如此,便让诚意伯安心养病吧。”
然后,他向方正化吩咐道:“传旨,大军开拔,上船出发!”
方正化听了,还没回答呢,就听卢荣春抢先奏道:“陛下,因遭风灾,水师船只多有损坏,修补后的战船,亦只有一艘一号福船,其余皆是船,一次大概只能运三千人左右。”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眉头一皱。
之前的台风确实很大,还夹杂大雪,水师船只被吹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船少了也没办法,一次三千就三千吧。
这么想着,他便传旨聚江,安排各部登船过江的先后顺序。随后,在众将的陪同下,出中军帐,去运河边看情况。
扬州府城的运河直通长江,因此军队不用前移直长江边,可以在运河上直接坐船的。
一出了营地,就看到人山人海的百姓,都静静地等在运河边,不再因为军队而远远躲开。甚至是看到皇帝出现之后,人群骚动了下,便纷纷跪下了。
没有喊什么,只是跪在那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贵贱高低。
这无声地一幕,让水师副将卢荣春看了都是一愣。
早已候在外面的史可法领着几个人,往皇帝这边而来。
在他身后的那几个,该是他手下的军士,为首那个,崇祯皇帝认得,是他的义子史得威。
几个军士抬着长长的什么东西,只是用布盖着,并不知道是什么。
就见史可法离崇祯皇帝还有点远,就一撩官袍,双膝跪下磕头道:“微臣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见了,微微一笑道:“史卿,平身!”
虽然史可法用布盖了后面的东西,但是他有锦衣卫查探周边动静,自然是知道的。
果然,就见史可法听了他的话后,抬起头,直起腰,但是并没有起身,依旧跪在那里,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对扬州府之大恩大德,扬州百姓无以为报,便都剪下衣裳一角,拼出一块巨布,以表心意!”
说完之后,他身后的那几个军士便放下抬着的东西,几个人一起合力,扯掉盖着的布,然后展开卷起来的那块布。
崇祯皇帝一眼看去,就见这块布是有无数块方方正正很的布块拼缝起来的。几乎每一块布料都不相同,什么样颜色的都有,什么样材质的都有。绫罗绸缎,荆钗布裙、粗布麻衣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的!
每一块布料,代表了一个扬州百姓。密密麻麻地,不知道有多少?
崇祯皇帝知道,这还是因为自己定下了开拔的时间,很多百姓来不及参与进去,要不然的话,这块布再大个几十倍都有。可就算这样,他也听锦衣卫的消息知道,扬州的百姓,不管有没有最终能把布料拼到这块巨布上,他们都剪下了衣裳下摆的一角。
这不,史可法跪在地上,官袍之下的衣裳也有露出,同样少了一角。
还有史得威,以及那几个军士身上,江风吹来,有心人看去,都能看到他们的衣裳少了一角。
史可法又一次磕头到地,同时奏道:“虽是简陋,此乃扬州百姓的一片心意!”
一直跪在那看着这边动静的扬州百姓,看到这一幕时,便知道到了什么环节,便都磕头下去,无声无息,但是几乎是同时。
这一幕,让人看得很是震惊。
至少簇拥着崇祯皇帝的这些京营将领,表情肃穆,算是真正感受到了何为民意!
崇祯皇帝见了,哪怕他事先都知道扬州百姓会这么做,可此时此刻此景,他也是有些激动的。虽然为了中兴大明,或者说为了屁股底下的皇位,还有一些来自后世的良知,他一直在做的,就是能让百姓活得好一些,能为百姓考虑一些。
这些事情,在他看来,该是他在付出。
在太原救灾之后离去,凯旋回京时,他都有受到百姓的欢送,但是他心中的震撼和触动,却远不及此时。
崇祯皇帝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不可能因为这次有收礼吧?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跨步前行,到了代表扬州百姓民意的史可法面前,亲自把他扶了起来,尽量平稳地语气说道:“礼轻情意重,朕非常高兴,这礼,朕收下了!”
说完之后,他走到了史可法的背后,来到那块展开的巨布面前,伸手抚摸了一下,然后抬头看向后面的扬州百姓,稍微犹豫片刻,大声说道:“朕收下了!”
方正化听到,便连忙指挥一群锦衣卫校尉上前,接过了这块巨布,同时心翼翼地吩咐道:“心点收好!”
崇祯皇帝看到扬州百姓都抬头看向这边了,便伸出双手虚扶,示意他们都起身。
扬州百姓见到皇帝收下了那份心意,便不再跪着,一个个地站了起来。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皇帝。
江风吹过他们的衣裳,确实能见他们的衣裳一角都已剪去。
此时的崇祯皇帝,根本没有料到,扬州府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在扬州的这些事情,所有的衣裳都会缺少一角,最终成为了扬州特有的衣裳风格,一直传到后世。
没有扬声器,崇祯皇帝也没法对老百姓说话,只能吩咐史可法道:“扬州百姓的心意,朕已经收下。这天寒地冻的,百姓待在这野地里容易着凉,让他们都回去吧!”
史可法听了,有点为难地说道:“陛下,他们非是微臣喊来,乃是有感陛下恩德自发聚集,微臣怕是无法让他们离开,都是来送陛下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转头看向运河上,确实听着一艘大船,其他的船都,他便对史可法说道:“南京水师的船也遭了风灾,如今只来了这么多,一次大概只能渡三千来人。扬州百姓要是在这等着,天黑了都渡不完的。”
听到这话,史可法还没说话,史得威却忽然说道:“陛下,末将去说说,该是能再凑一些船出来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明白他是指什么。
之前的时候,他雇佣扬州的车船都没多少,是扬州的百姓不愿接近他。但是如今,该是情况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想着大军最好能尽快过江,便点点头,让他去了。
扬州百姓那边,听到史得威过去喊话之后,顿时不少人动了起来。然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驶出了一艘又一艘的船只,大大都有,商船,画舫什么的种类繁多不说,数量之多,甚至超出了崇祯皇帝的意料。
他稍微一想,其实也想明白了。
扬州就在运河的长江口,船运自然是发达的。之前的时候,百姓都把船给藏了起来,不想被大开杀戒的皇帝雇佣。
或许也是因为这点,扬州这里的大部分船,就刚好躲过了风灾。因此,这次知道皇帝要用船之后,这船的数量就超出了皇帝的预料。
一段时间后,史得威满头大汗地跑来见崇祯皇帝,向皇帝禀告道:“陛下,扬州百姓都说了,陛下要用船的话,他们自愿搭载京营将士们过江,分文不收。要是给钱,他们就不搭载了!”
边上的史可法听了,连忙向皇帝解释道:“陛下,这是他们的一片心意!”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坚持,反正他是皇帝,有的是办法回报百姓的这片心意。
于是,大军开拔,有序上船,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长江对岸的镇江府。
崇祯皇帝坐得自然是南京水师的战船,也就是最大的那艘一号福船。
他是第一批,位于船队的中间位置。
长江在这古代就是天险,江面极宽,哪怕没有台风,江心的浪也是不的。
不过对于大船来说,普通的长江风浪是不会有特别感觉的。
前世时候,崇祯皇帝也横跨过长江,不过是坐火车。此时上了船,便也在甲板上欣赏这个时代的滔滔江水。
可谁知,就在战船到了江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