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七十六章 明廷分裂(1 / 2)

加入书签

再过来就是山西,如果是以往的山西,因为有大同等重镇在,此地兵力雄厚,但是现在北方边镇里的兵力早已经是被明王朝抽调一空,在这数年来类似抽调了十几万人,而且都是边军精锐,这剩下的不过数万老少残弱而已,这也是不可能阻挡救民军的推进步伐的。biνne

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蒙古人了,赵进可不相信蒙古人被歼灭过半了,重创了蒙古人是肯定的,不然蒙古人也不会主动逃走,但是具体战果却是值得商榷,再说了,蒙古人也不止这么几万骑兵啊,人家是全民皆兵,是个青壮都能拉出来骑马打仗,多了不敢说,但是再拉出十几万骑兵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再西边的陕西、甘肃等地,当地也是有部分明军,不过还是那句话,他们并不是明军的主力,都是当地的卫所兵。

纵观天下,除了湖广、四川、南一带的张马士英所部外,其他地方的明军虽然还有不少,但是能够真正阻挡救民军推进步伐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这样的话,除了湖广,四川,南一带外,其他地方恐怕在不远的将来都会落入大乾王朝的掌控之中,而新占领地区,税收工作也是最为艰难和复杂的。

届时,恐怕征粮司这边的任务会非常的繁重,而身为征粮司下属巡查处的税务巡察,他赵进恐怕也得再次披挂上阵了。

巡查处里的税务巡察虽然不少,林林总总有数十人之多,但是这些人分摊到这么多广阔的地方,那也是远远不够用的,更加不用说,其中很多都还是比赵进品级要低的巡察了,难当重任。

赵进的猜测并没有错,税部方面得知安平大捷后,立马就是开始提前组织北方数省的税务工作了,尤其是山东、河南以及北直隶三地,每一个州府都需要一个品级不低的税务官员坐镇,然后要在当地建立税务稽查队,完善税务体系,并第一时间开展税收工作。

这个任务,可不轻!

好在税部在过去多年里,已经是积累了完善的相关经验,不用几天功夫,就是在吏部的配合下,挑选出来了山东主要税务官员,甚至连还没有拿下来北直隶都已经是提前预定好了相关的税务官员。

而吏部那边,也是早早准备好了北方数省的相关官员,连北平府这个特殊位置的知府都是准备好。

至于山东巡抚、北直隶巡抚这些地方大员的任命,吏部自然是无法插手的,那是楚行的权力。

在这一番大规模挑选官员到北方任职的浪潮里,众多人都是如愿以偿的升官了!

因为统治区大了,这官位也是多了,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这萝卜多了,坑自然也就多了,这种情况下,官员们的升迁通道是非常多的。

哪怕不是调去北方任职,但是原来南方各省或者中央的官员调到北方去任职了,这空出来的位置可是不少!

在这个升官大浪潮里,赵进也不例外,他在数天后就是被晋升为税部征粮司巡查处的副处长,挂从五品衔。

而巡查处的副处长,除了一个负责巡查处内部事务的副处长外,其实剩下的都是挂着副处长的头衔,然后到外地巡视税务,因此这个职务也是没有定员以及固定的任职地方。

升迁为巡查处副处长后,赵进立即就是接到了差遣,让他前往新成立的江北道督查当地税务,督查范围包括了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三府。

江北道,这是今年才设立的一个辖区,因为南直隶范围广阔,但是出于维持中央权威等考虑,楚行并没有说把南直隶直接进行拆分,而是继续沿用原有的辖区,继续以中央直接管辖南直隶的各州府。

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管理模式有些麻烦,中间缺了省一级,总归是不太妥当,但是楚行又不想在南直隶设省,所以就是在省和府之间,设立道这一个级别,分别管辖数个州府,以协助中央管理南直隶。

道员为正三品衔,比知府大一级,比巡抚低两级,而目前大乾治下,只有四个道员,全都在南直隶,包括江北道,涵括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皖北道,辖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和州、滁州;江南道,辖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皖南道,辖太平府、宁国府、德州、徽州府、池州府。

而承天府依旧为中央直辖。

不设省而是设立道,这是楚行为了加强中央对南直隶的控制力度,同时也是为了方面的管辖各州府。

而其他省份,目前暂时不设立道这一个级别。

江北道,就是赵进即将前往上任巡察税务的地方!

接到了任务后,赵进没有拖延,次日就是带着分配给他的三名税务巡察以及随从们坐官船南下,然后前往扬州。

路上的时候,他是详细分析了上头给的资料,然后发现,这一次的任务非常的重,而且这一次的任务和以往不太一样,重点不在于农业税,而在于商税。

江北道三府里,抛开徐州不说,不管是扬州还是淮安,都是依靠运河以及盐业过日子,甚至更严重的说,他们都是靠着盐业过日子。

尤其是现在随着伪明的惨败,运河里的漕运几乎断绝,只剩下普通的商业往来,如此一来,就更显得盐业的重要性了。

盐商们胆大包天,所以贩卖私盐在如今的江北道是非常的猖獗!

私盐问题,这个不关赵进的事,那是大乾其他部门的事,但是这些盐商们贩卖私盐,从而导致盐税远远达不到预期,这就和赵进有关系了。

换句话来说就是,盐商们贩卖私盐,赵进不管,但是你贩卖私盐了竟然不交税,那就赵进就要管了!

但是私盐问题,也不是他们税部一家的事,得找分管盐、茶等特殊商品的商部盐茶司,以及巡警部那边一起处理。

江北的税务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税务问题了,而是变成了相当复杂的盐业问题,在赵进之前,税部方面已经是往江北各府派遣了前后两批的税务巡察了,但是见效始终不大。

为此,才会把赵进派到江北!

赵进之前在江南的几个州府的工作是相当的卓越,税部的高官们就是希望赵进能够打开江北的局面,还是那句说,税部不管你贩卖私盐,但是少了盐税就是不行!

赵进琢磨着,先去扬州,找当地的税务部门以及派遣到扬州的税务巡察了解了解情况,然后就去淮安,拜访江北道的道员以及其他地方官员。

这税务问题,并不是说去了直接杀一批人就行的,得找准脉络,杀人也得杀对了才能见效!

对此,主持过池州、德州、松江等地税务巡察工作的赵进,对此也是有了心得。

不过杀人之前,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先把当地的税务系统给整顿好了,那些去年混乱之际混入税务系统的地痞流氓等人渣,必须清理干净了。

赵进肩负重任前往江北道的时候,山东安平镇里,楚行则是继续主持着大军的行动!

如今的北上大军,已经是分兵多路了,一路东进济南、青州、莱州、登州等地,扫清伪明的溃兵,重新宣导救民军政策,告诉山东百姓,救民军没有忘记老区的乡亲们,一路西进大名府以及河南东部州府,以配合第二兵团作战。

还有一路,同时也是第三兵团的主力部队,则是迅速向北挺进,追着明军的溃兵一路杀向北直隶,其兵锋如今已经是河间府,距离北平不远了。

在救民军大肆攻城略地,并且第三兵团主力逼近北平的时候,北平城内,那是人心惶惶,紫禁城里的大明王朝新任皇帝,崇祯的嫡长子朱慈烺,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一群大臣们吵吵闹闹,此时的他虽然想要强自保持镇定,维持身为一个皇帝的体面,但是他的脸庞却是不可避免的露出愤怒之色!

伪乾大军已经是近在眼前了,这些臣子们竟然还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

朱慈烺是在八天前仓促登基的,那时传来安平大战惨败,崇祯身死的噩耗,当天留守在北平里的明臣就是拥立朱慈烺登基为帝,颁年号弘光。

如今弘光帝看着这些依旧吵吵闹闹,只顾着指责他人,推卸责任,却是半天都不提及该如何退敌的臣子们,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先帝为什么要厌恶这些文臣们了!

如今的整个紫禁城,皆是一片人心惶惶,宫中的太监宫女们,甚至都有人开始偷偷跑出宫去了,跑了不算,还会顺带偷走几件珍玩等值钱的东西。

宫中尚且如此,宫外就更加不用说了,整个北平城都是一片混乱,城内的士兵还有不少,约莫两万余人,但是这些留守北平城的明军,都是那些徒有其表的老京营,根本就不是最近几年崇祯编练的新京营。

不管是人员素质还是装备方面,都还停留在以往的层次,想要指望他们挡住伪乾大军,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能够看出来这一点的人可不少,朝堂里的大人们能够看的出来,城内的普通士绅也是能够看的出来,即便是剖同市井小民,都是觉得不靠谱。

于是乎,最近几天城内的人是大规模的出城!

现在不走,等到伪乾贼军打过来了那可就麻烦了,到时候刀枪无眼,一个小心丢了小命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死了白死,还没处说理去。

城内的人群大规模的逃亡出城,试图避免战火,尤其是那些士绅阶层,更是不想留在城内,他们更加愿意躲在乡下的庄园里,因为那样更加的安全。

而明王朝的君臣们也是发现了这种情况,但是他们却是没有阻拦人员的出逃,只是不允许他们携带大量的粮食出逃。

为何,因为城内的人口太多,但是城内的粮食却是太少了!

自从漕运断绝后,北平失去了南方漕粮的支持,几乎一下子就是陷入了粮食危机,粮食价格是一天一天的往上涨,在安平战役之前,北平城内的粮价,已经是前几年的十多倍了。

而等到安平战役明军惨败,救民军迅速北上的时候,因为害怕围城,这粮价更是一天比一天高,现在,北平城内的粮价已经是往年的数十倍,而且还是有价无市,换句话说,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粮食。

官仓里是有一些粮食,但那都是军粮,朝廷自然是不可能拿出来售卖的,所以也只能是让民众自行逃亡了。

不过在民众逃亡之前,明王朝也是做了防备的,那就是已经是强行征召了数万青壮,这些人可不能逃走,至于剩下的,逃走就逃走吧,留在城内也只是浪费为数不多的粮食。

不仅仅是普通士绅,实际上很多在职的明王朝官员都是悄悄的出城了,一方面是为了躲避战火,另外一方面自然是不想随同明王朝这艘破船一起沉没。

安平战役的惨败,让几乎整个天下的人都是看了出来,明王朝要完蛋了,这艘破船要沉了,再不跳船逃生,那可就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